APP下载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分析

2012-08-03梁笑琼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4期
关键词:植入术乳化晶体

郭 华 梁笑琼

(包头市第八医院眼科,内蒙古 包头 014040)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致盲眼病,在我国居于致盲原因的首位[1]。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的老龄化发展,白内障患者日趋增多,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迅速发展并普及,其具有切口小、反应轻、视力恢复快的优点。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视力恢复不理想。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341例(360眼),其中术后低视力病例30例(30眼),跟踪随访3个月,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病例341例(360眼),其中男196例(206眼),女145例(154眼),年龄为42~96岁,平均年龄68.5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光感—0.3,均诊断为白内障。

1.2 术前准备

术前做眼部常规检查,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采用SRK-T公式计算所需人工晶体屈光度。

1.3 手术方法

采用华人2型超声乳化仪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30min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0.1%爱尔卡因表麻结合2%利多卡因结膜下麻醉,采用标准的巩膜隧道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水化分离核及皮质,吸出晶体核助吸晶体皮质,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

2 结 果

2.1 采用我国低视力诊断标准及分级法,以术后0.3>最佳矫正视力≥0.5者为低视力患者[2]。术后随访3个月,视力≤0.3者30眼,占8.33%;>0.3而≤0.5者59眼,占16.38%;>0.6而≤0.8者204眼,占56.66%;>0.8者60眼占16.61%。见表1。

表1 我国低视力诊断标准及分级法

2.2 低视力原因分析表

见表2。

表2 低视力原因分析表

3 讨 论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不断完善,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及术后处理的规范化,手术本身导致的低视力已不是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术前患者自身眼病导致的低视力为主要原因[3]。本组341例(360眼),术后低视力30眼,其中占前三位的病因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增多,相应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糖尿病的病程及血糖控制情况有关,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则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病变越重。术后视力低下的原因为眼底出血、缺血、黄斑水肿、增生性视网膜病变[4]。故早期积极控制血糖,定期检查眼底,适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激光治疗尤为重要,可减少低视力的发生。②部分高度近视患者为病理性近视,随着眼轴不断加长,出现后巩膜葡萄肿,网膜周边囊样变性,甚至出现裂孔、视网膜脱离,致使视力严重下降;同时少部分患者近视多年未及时配戴眼镜导致弱视,所以虽手术成功,视力仍然<0.3。本文中7眼高度近视患者,有1眼为高度近视所致网脱,其余6眼低视力均为多年高度近视未配镜矫正引起。③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病因不明,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5]。其发病隐匿,早期不被患者注意,一旦症状出现,病情已很严重。所以老年人平时要注意定期体检,常规查眼底非常重要,可以预期视力恢复情况,规避术后低视力的风险。

总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目前仍不失为最佳的复明手术,术前病变是引起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因此术前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患者,尤其对糖尿病、高度近视、青光眼等眼底窥不见患者,应行视功能检查,了解光感及光定位情况,以便初步了解视网膜和黄斑功能,可以减少低视力的发生。故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建议有手术指征者早作手术,以便术前对患者的眼底情况有基本了解,对医患双方都有利,可以减少医患纠纷,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1]惠延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6.

[2]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24-2626.

[3]何守志.白内障及其现代手术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275.

[4]许宇东.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J].眼科新进展,2005,25(2):162-163.

[5]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09.

猜你喜欢

植入术乳化晶体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辐射探测晶体”专题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用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CT 灌注成像评估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脑灌注变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