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60例疗效观察
2012-08-02邹景霞李莉
邹景霞 李莉
(四川省第二中医院 成都610031)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年患者存在收缩压偏高、舒张压不高的现象,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目前西医对此类患者并无良策,口服降压药疗效较差,如果收缩压降至正常,又会引起舒张压偏低,影响重要脏器的灌注,引起头昏、头晕、乏力等不适,甚至还可以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笔者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6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符合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9.20±7.43)岁;对照组60例,男 35例,女 25例,平均年龄(58.85±6.52)岁: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眩晕的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属气血亏虚证,以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脉弱为主证。西医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Hg,而舒张压<90 mmHg。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qd,治疗组患者加服补中益气汤(黄芪30 g,党参 30 g,炙甘草 10 g,白术 15 g,当归 10 g,升麻10 g,柴胡 10 g,陈皮 12 g),疗程 20 d。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中医证候疗效 中医证候选取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神倦乏力、心悸少寐作为观察指标,将各证候轻重程度不同分为无(0)、轻(2)、中(4)、重(6)四个等级标准,按分级积分记录,每10天记录一次。临床控制:证候总积分值减少90%以上,主要检查指标结果正常;显效:证候总积分值减少70%~90%,主要检查指标结果基本正常;有效:证候总积分值减少30%~70%,主要检查指标结果有改善;无效:证候总积分值减少<30%,检查指标结果无改善。
1.4.2 临床疗效 采用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高血压的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收缩压 140~120 mmHg,舒张压 60~85 mmHg。有效:收缩压较治疗前稳定,下降10 mmHg以上,舒张压基本保持在60~85 mmHg。无效:血压检查无改善。
1.5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版软件统计分析,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1.6 结果 见表1、见表2。由表1可以看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血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血压改善情况比较 例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2 讨论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归属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其脾胃内伤、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上犯是重要的病机之一,正如《灵枢》所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亦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一伤,五乱互作”也。补中益气汤出自李杲的《脾胃论》,是临床常用补气升阳的代表方剂,重用甘温补气兼有升提之功的黄芪为君,辅以参、术、甘草健脾益气;佐以升麻、柴胡鼓动中焦阳气升发,柴胡又是疏肝解郁、调达气机之品,引脾气上腾,则有利于脾升胃降;陈皮理气而分清浊,助胃气和降,加当归使补气生血,又免温燥伤阴:药仅八味,补而不滞,共奏升阳补气之功效。现代药理认为:黄芪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其水煎剂具有强心、减慢心率及增加心输出量的功效,并有直接扩张血管进而降压之作用。党参有降压之作用,据初步分析,认为是属于末梢性的;并有某些抗肾上腺素作用。白术可明显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出,促进人体内水的排出,从而有调节血压的效果。甘草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当归煎剂对心脏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对血压有先降后升的双向调节作用。总之,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补中益气汤中的药物多对血压有直接或间接的调节作用。因此,从中医辨证角度采用补中益气汤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对改善症状、降低血压、调整全身状况、防治心脑肾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一辑.199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