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法则
2012-08-02傅允生
□文/傅允生
(作者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
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要深刻理解产业发展与企业成长的关系,要对自身创新要素、创新方式与创新目标进行统筹规划,使多层次创新产生协同效应
法则一:创新型企业家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说: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企业家创新是围绕企业经营与产业发展而展开的,企业家创新需要有创新的理念与眼光,也需要有创新的素质与能力。尤其在新兴产业中,由于产品与服务的技术含量高,没有相应教育背景、专业知识与技术素养,企业家就难以把握技术与产品的创新点与创新价值。在新兴产业中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成功与否,又与技术路线和产品功能选择相关联。如果企业家没有能力对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功能选择等关键问题做出正确判断,企业就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创新。
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公司的乔布斯、百度的李彦宏和尚德电力的施正荣就是典型的科技型企业家,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与技术素养。通过对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的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开发出深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新服务。新兴产业中创业难、成功少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少科技型企业家。
科学家与企业家的特质是不同的。科学家需要高智商,其思维是收敛型的,能够专注于科技创新;企业家需要很高的情商,其思维是发散型的,能够有效整合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现实中,两者兼备的人才并不多见,这也是传统产业中资本型、商业型企业家很难在新兴产业中成功转型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浙江在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中的一大难题就在于大部分传统产业中的企业家虽然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和资本积累,但是缺乏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术素养,难以把握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技术路线与产品特点,无法做出有效的投资与经营决策。
企业家一般只能从事自己看得懂、把得住的产业与项目,尤其具有家族特性的企业家,产权与经营权合一使之难以有效借助职业经理人的才能开拓新兴产业。这是目前浙江大部分草根企业家在新兴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从这个角度讲,浙江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科学技术背景与企业经营管理素质的年轻创新型企业家,以新一代创新型企业家引领新兴产业与创新型企业发展。
法则二:专用性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发展与产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在新兴产业中,原创性技术创新不可或缺。一方面,新兴产业技术壁垒少,技术创新余地大;另一方面,原创性技术创新奠定了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平台。在实践中,创新型企业通过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申请,保护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获得相应的市场价值与商业利益。一些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有可能转化为产业与行业的技术标准,不仅推动了新兴产业与行业技术进步,而且能够依据技术标准制定者与参与者的有利地位,形成企业的技术与市场竞争优势。
专用性技术创新是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指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技术含量,而进行的具有特定对象与内容的技术创新活动,包括设备与工艺改进、产品品质和功能提升等。企业的技术创新大部分是专用性技术创新,正是这种专用性技术创新的积累,使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正是专用性技术创新带来的设备、工艺与产品等的特色和差异,使企业开拓出一个又一个细分市场。专用性技术创新十分重要,尤其是中小企业,要重视专用性技术创新,以相对较小的投入和持续创新,形成企业在产品开发和市场竞争中的“巧实力”。
改进性技术创新是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内涵,指在原有技术创新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技术先进性和技术适用性要求,进行技术再创新,包括对外来技术的吸收、消化和改造,利用外来技术与自身技术的融合而形成新的技术等等。企业的技术创新大多是围绕着技术应用而展开的,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需要对设备和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同时,改进性技术创新讲究实用性,要求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分析,用相对简便的技术手段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使用效益。在新兴产业发展中,改进性技术创新具有普遍性,应该引起充分重视。
法则三:产品创新
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是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商业利益所在。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企业产品创新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同时,产品创新还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状况。产品市场需求状况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者偏好,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市场消费能力与潜力。一般情况下,产品的功能、品质与价格的权衡决定消费者的消费意向与消费偏好,过于复杂的技术或者说过高的技术成本会影响产品市场价格,进而影响销售。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创新需要充分考虑技术效率与市场效率的平衡,优化的结果体现在具有技术先进性、产品新颖性与价格合理性的产品创新上。
作为全球最著名的创新型企业家,乔布斯以其对技术、产品与市场的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成功开发出了别具一格的消费电子产品,引发全球消费电子热潮。乔布斯的成功更多的体现在产品创新上,功能齐全,品质优秀,价格合理,加上时尚元素的注入,使苹果公司成为全球电子消费市场的弄潮儿。不妨说,IPHONE与IPAD等产品创新的成功不仅改写了苹果公司的历史,也改变了市场对于产品创新价值的传统观念,使产品创新成为引导技术创新、市场消费的主因,非常值得浙江创新型企业学习借鉴。
法则四: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的意义在于通过创新与企业产品和服务相关联的商业渠道与交易方式,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与传统产业不同,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一般不成熟,可塑性使创新型企业可以通过商业渠道与交易方式的更新创造商业价值。新兴服务业中,商业模式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阿里巴巴、百度、携程等著名网络企业创业之初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而是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为企业成长寻找到可持续的利润增长点。这些企业的成功也更多体现在商业模式创新上。
不无遗憾的是,由于国内创新环境、投资环境与市场环境发展滞后,没有充分认识到商业模式创新对新兴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及其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以至于这些具有强烈创新精神、体现中国新兴服务业发展趋势与潜力的创新型网络企业,最终成为由境外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与控股、在境外证券市场特别是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高成长企业。境外投资者分享了中国经济高增长与中国创新型网络企业高成长的丰厚红利。
目前,创新型网络企业已经成长为国内网络经济中的热点企业,企业规模、就业人数、盈利水平与纳税数额都大幅增长,成为中国新兴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推动者与引领者。创新型网络企业所具有的成长效率与财富效应,有利于激励后续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正在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而商业模式创新是服务业发展与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内涵与动力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商业模式创新的引领与带动作用。
法则五:管理创新
企业制度的基础是产权,核心是管理。在企业内部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管理理念、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对于创新型企业成长是十分重要的。诸如,以平面化管理来取代科层式管理,能够减少经济学家科斯所界定的企业交易费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供应链管理创新,能够减少企业库存,加快产品与原材料周转;产品品牌管理创新,能够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与产品的商业价值;市场营销网络管理创新,能够提高企业产品及服务的市场覆盖面与市场占有率;客户资源管理创新,能够培育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忠诚度。
创新型企业的管理创新导向是如何根据新兴产业的属性与企业特点创新企业管理,使企业管理反映市场对新产品新服务的需求变化特点。由于新兴产业的可塑性与高成长性,在新兴产业与创新型企业中,一个开放的管理制度更能适应产业创新发展与企业管理创新的要求。
总之,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要深刻理解产业发展与企业成长的关系,还要对自身创新要素、创新方式与创新目标进行统筹规划,努力使企业多方面、多层次创新产生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不只表现为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成长,也突出反映在产业创新发展上,这是创新型企业的主要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