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动设备滚动轴承损伤的检测技巧

2012-08-02罗礼培

商用汽车 2012年8期
关键词:外圈轴承磨损

罗礼培

常见机动设备(包括机动车辆等)上装有多种类型的滚动轴承,在使用中,这些轴承故障损伤也较为常见,据不完全统计,在机械车辆中此类故障比例约占30%。若能做到提前预测和发现故障,并利用机动设备运行间歇或停机时间排除故障,则可避免损失,甚至可使机动设备达到零故障运行,减少维修成本。因此,生产中作好滚动轴承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是搞好机动设备维修与管理的重要环节。滚动轴承一般都是装在机构内部,不便直观检查,只能根据故障现象先做概略判断,然后再拆卸检查。

1.检测的目的

滚动轴承的特点是其寿命离散性很大,即用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工艺,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工人加工出来的同一批产品,其寿命相差很大。因此,在实际使用中,有的轴承使用时间已大大超过其设计寿命而仍能完好工作;有的轴承远未达到其设计寿命就出现各种故障。所以,对轴承进行工况检测,不但可以防止机械工作精度下降,减少或杜绝事故发生,而且可以延长轴承的使用时间,节约开支。

轴承检测就是通过对反映轴承工作状态信号的测取,分析与处理,来识别轴承的状态,包括信号测取、特征提取、状态识别、故障诊断、决策干预等环节。其目的就是保证轴承在一定的工况下(承受一定的载荷,以一定的转速运转等)和一定的工作期间内可靠有效地工作,以保证整个机械的运行。

2.损伤类型和常见损坏症状

滚动轴承的损伤大致有腐蚀、摩擦、过热、烧伤、磨损、疲劳剥落等,其中,磨损和疲劳剥落是比较常见的故障类型。

在运转时,轴承安装部位允许有一定的温度,用手触摸其外壳时,以不烫手为正常,反之则表明温度过高,存在故障。轴承温度过高的原因有:润滑油质量不符合要求、变质或黏度过高;机构或轴承装配过紧(间隙不足);轴承座在轴上或壳内转动;负荷过大;轴承保持架或滚动体碎裂等。

滚动轴承在工作中允许有轻微响声,如果响声过大或有不正常的噪声,表明轴承有故障。滚动轴承产生噪声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一是轴承内、外圈配合表面有摩擦。由于这种摩擦,破坏了轴承与壳体、轴承与传动轴之间的配合关系,导致轴线偏离了正确的位置,并使轴在高速转动时产生异响。当轴承疲劳时,其表面金属剥落,也会使轴承径向间隙增大产生异响。此外,轴承润滑不足,形成干摩擦,以及轴承破碎等都会产生异常的声响。轴承磨损松旷后,保持架松动损坏,也会产生异响。若要减少故障、延长寿命就要正确使用滚动轴承,包括正确安装和合理润滑。下面分别介绍滚动轴承的常见故障、损伤和使用要求。

承受负荷的内外圈、滚动体(滚珠、滚柱等)表面磨损和剥落,会造成滚动轴承的径向间隙、轴向间隙增大,滚动轴承在工作中发出噪声和发热,并且破坏了与其配合轴的正确工作位置,出现振动。表面疲劳剥落的初期是表面上出现麻点状的小凹坑,最后发展成片状的表层脱落。轴承滚动体和内、外圈滚道面上均承受周期性脉动载荷的作用,从而产生周期变化的接触应力。当应力循环次数达到一定数值后,在滚动体或内、外圈滚道工作面上就产生疲劳剥落。如果轴承的负荷过大,会使这种疲劳加剧。另外,轴承安装不正、轴弯曲,也会产生滚道剥落现象。轴承滚道的疲劳剥落会降低轴的运转精度,使机构发生振动和噪声。

由于轴承内外圈与轴和壳体孔装配时没有配合好,破坏了轴承与壳体、轴承与轴的配合关系,进一步加速了轴承本身和与之配合的轴或壳体上配合表面磨损(走内圈或走外圈)。在工作中隔离圈和滚动体(滚珠、滚柱等)相互摩擦,若润滑不良,则加快磨损。隔离圈磨损以后,滚动体松动,严重时会造成隔离圈散架,滚动体脱落。由于润滑不良,或润滑油不符合要求,以及轴承间隙调得过小,轴承工作时迅速发热,工作表面因受高温而退火。在外表观察时,可发现工作表面的颜色发生变化。轴承的滚道与滚子接触面上出现不均匀的凹坑,说明轴承产生塑性变形。其原因是轴承在很大的静载荷或冲击载荷作用下,工作表面的局部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低速旋转的轴承上。轴承座圈裂纹、保持架碎裂。轴承座圈产生裂纹的原因可能是轴承配合过紧,轴承外圈或内圈松动,轴承的包容件变形,安装轴承的表面加工不良等。保持架碎裂的原因是润滑不足,滚动体破碎,座圈歪斜等。座圈滚道严重磨损,可能是座圈内落入异物,润滑油不足或润滑油牌号不适。

3.损伤规律

滚动轴承的运行状态在一般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重复性较好,一套新轴承开始使用时,振动值和噪声都较小,有时开始时温度有点高,频谱有些乱,这可能是制造时的一些小缺陷,运行一段时间后,轴承状态就会稳定.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振动就会缓慢增大,这时就要严密监测注意变化,当振动超标时就要及时检修,更换轴承,如继续运行就会发生抱轴、保持架散裂、滚道和滚珠磨损事故,这类事故多为突发灾难性的。新轴承在安装时,要用测振仪对振幅和速度进行测量,并要和平时的监测数据做比较。

在实际监测中,一般当振幅、速度、加速度和温度中任意2个值超标,就可以判断轴承有问题。另外,当监测设备出现故障信号时,还要排除非轴承产生的振源,这才能客观的反映滚动轴承真实情况。对于滚动轴承而言,损伤的监测手段多种多样,如温度、位移、速度、加速度、润滑油形态等,每种方法对不同故障的敏感度不同。在条件和检测手段已经限定的条件下,选择最有效的手段和参量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了解滚动轴承的故障性质和其可诊断性的关系后,可客观判断轴承的状态。

4.故障部分检测方法

对轴承故障进行诊断的方法有转矩测定法,旋转速度测定法,温度测定法,油分析法,振动法等。其中,振动法由于其适用性强,效果好,测试信号处理简单直观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

滚动轴承在工作时,一般是外圈与轴承座相连接,固定或相对固定;内圈与机械的传动轴相连接,随轴转动。加工装配误差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等内部因素,以及传动轴上其它零部件的运动和外力的作用等外部因素,传动轴以一定转速和载荷运转,对轴承座组成的系统产生激励,从而产生振动。

要判断滚动轴承是否正常运行,需获取轴承的振动信号。由于轴承振动信号的频率波段丰富,并且故障信息常常反映在中频段和高频段。传感器一般使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其频响范围为0.50 kHz,而且该种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大,线性度好,安装简便等优点。应当注意的是,传感器要安装在尽可能多地获取轴承振动信号的地方,例如轴承座或离轴承外圈很近的箱体上。多次测量时,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保持不变,以获取更为准确的振动信号。获得振动信号后,传感器将信号传给记录设备,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来判断轴承是否存在故障。

在磨损类故障中,滚动轴承磨损后产生的振动同正常轴承产生的振动具有相同性质,传感器获得二者的振动信号基本一样,波形都是无规则,随机性较强,但磨损后的振幅明显高于正常轴承。因此,只要将振动信号同正常信号加以比较,就可判断出滚动轴承是否存在磨损类故障。

疲劳剥落、点蚀是指轴承外圈、内圈和滚动体的某些部位出现了剥落或空洞。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当这些部位负载时,将会撞击与之相互作用的其他元件表面,产生冲击脉冲力,使得传感器获得的振动信号出现异常,即波形相隔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峰值极大的尖顶。这类故障可采用共振解调法来检测。

5.噪声与振动分析

在机械车辆中,滚动轴承属易损件,装配不当、润滑不良、水分和异物入侵、腐蚀等造成的轴承缺陷都会导致机器异常振动、产生噪声,甚至损坏。即使在一切都正常的情况下,轴承也会出现疲劳剥落和磨损而不能正常工作。滚动轴承的振动可由内外部的振源、轴承本身的结构特点、润滑油在轴承转动中产生的流体动力振动及噪声而引起。由于机器内部各种激发力的原始信息可由频率来确定,因此频谱分析是解决振动问题并评估设备可靠性的一个可取方法。

滚动轴承故障引起的冲击振动由冲击点以半球面波方式向外传播,通过轴承零件、轴承座传到箱体或机架,由于冲击振动所含的频率很高,通过零件的界面传递一次其能量损失80%。因此,听时要正确选择位置测量点,应靠近被测轴承承载区,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离轴承外圈的距离越短越直接越好。如止推轴承在轴承盖处振动信号最强,利用听到的声音来判断:“嗡嗡”声表示状态较好;“梗梗”声是内外圈或滚动体破裂;“骨碌碌”声是轴承缺油。利用手对温度和振动的感觉对轴承做出判断,手能在轴承处放3 s,轴承温度达60 ℃,轴承压盖过热可能是轴承跑外圈,如果轴承局部发热或有撞击振动情况下,说明轴承装配不当或紧固件松动等。利用眼睛看安装轴承处及压盖的漆皮有无变色,轴承的油脂是否有发黑、乳化等变化。观察隔离圈是否损坏,滚动体(滚珠、滚柱等)和内外滚道是否有裂纹、伤印、麻点或烧蚀等。若发现滚动轴承的隔离圈断裂、缺口,滚柱(珠)脱出等应更换轴承。若轴承受热变色,滚柱(珠)磨损不均匀、断碎等,应予更换。在拆解检查滚动轴承时,应先把滚动轴承清洗干净,通过外表检查、空转试验和对内部的间隙测量,可判断其是否良好。

用一手拿住内圈,另一手转动外圈,使轴承空转,轴承旋转应轻快灵活,无噪声,无卡滞现象。若转动起来有“喀达”“喀达”的撞击声,应进一步检查滚珠(柱)和内外滚道,若发现滚珠和座圈有严重的麻点、脱皮、破裂等须更换。若转动起来很灵活,无阻滞现象,但“哗、哗”的噪声很大.应检查是否磨损过度,可用两手紧握滚动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前后推动轴承,要是感到晃动的间隙很大,应更换轴承。

人工简单检测可以察觉轴承的损伤点,但受经验性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而采用各种各样的仪器,根据振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可更准确地判断轴承有无故障,通常使用振动检测仪器来确定旋转机械的性能变化的趋势。要达到此目的,必须要迅速可靠检测出那些能正确表征机器状况的振幅和频率,然后将其与标准参考值加以比较,再判断测量数据是否超标,来决定是否要修理。轴承的噪声检测由仪器S0910-1来完成,分为Z1 ,Z2,Z3,Z4级别, 振动检测由仪器BVT-1来完成,分为V1 ,V2,V3,V4级别。其中电机轴承对轴承的振动要求更高,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等级。在有条件时,可以用带架的百分表来测量它的径向和轴向间隙。

6.运行噪声与振动检测

对轴承噪声的监听,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分析手段。采用测声器对轴承运转中的滚动声的大小及音质进行检查,轴承即使有轻微的剥离等损伤,也会发出异常或不规则声音。尖锐的吱吱声可能是由于不适当的润滑所造成。不适当的轴承间隙也会造成金属声。轴承外圈轨道上凹轨道的凹痕会引起振动,也会造成平顺清脆的声音。若是由于安装时所造成的敲击伤痕也会产生噪声,此噪声会随着轴承转速的高低而不同。若是有间歇性的噪声,则表示滚动件可能受损,此声音是发生在当受损表面被辗压过时,轴承内若有污染物常会引起嘶嘶声。严重的损坏会产生不规则且巨大的噪声。

轴承运行噪声产生的原因有:轴承的固有噪声;因设计、加工误差而产生的噪声;伤痕及污物引起的噪声;缺油脂。其中后2种属于滚动轴承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噪声。对噪声的度量主要有:强弱大小、噪声频率。固有噪声(正常噪声),这是滚动轴承本身具有的一种正常噪声,即使加工、装配均为理想尺寸,也不可避免。特征是轴承旋转时发出的一种平稳连续的较小声音。当回转速度发生变化时,其主频率不变。

装配误差产生的噪声主要是轴承设计、制造加工误差所致。滚道噪声由于轴承加工时,滚道和滚动体表面产生形状误差、粗糙度、波纹度,轴承在转动时,产生随机脉冲和滚道噪声,它是轴承噪声的主要成分,特点是声会随着滚道和滚动体的加工精度的提高而降低。滚子轴承容易产生滚动噪声,滚动体相对于滚动面回转、滑动、摩擦、撞击时产生的噪声。特点是主要发生在滚动体进入、退出承载区的时刻;润滑油脂性能不好或黏度极大时;滚子轴承只承受径向力,而径向游隙比较大时。

保持架噪声产生原因是滚动体和保持架、保持架与引导面之间的滑动摩擦,保持架与滚动体发生相互撞击而产生的声音。特点是具有周期性;当采用滚动体引导保持架时,这种运动的不稳定性更加严重,深沟球轴承的冲压保持架较薄,径向、轴向的弯曲刚度较低,整体稳定性差,轴承高速旋转时,就会因为弯曲变形而产生自激振动,引起“蜂鸣声”。降噪措施:为使保持架运转稳定,要求保持引导面的良好润滑;尽量减小轴承的径向游隙;装配和使用时,提高轴承的清洁度。

轴承是个精密元件,如果轴承不与污物分开,难以高速运转,大约有14%的轴承过早损毁就是由于污染问题。由于润滑剂含有灰尘、污物或铁屑等杂物进入轴承工作面的非周期性振动和噪声,可以形容为“断续的嘶哑声”。特点:随机性、不固定,特别是小型轴承对它很敏感。措施是改善轴承的密封性能,防止外部灰尘进入轴承工作面、提高润滑剂(油、脂)和轴承清洗的洁净度,可以降低因为夹杂物产生的轴承噪声。

据统计,有16%的轴承过早损毁是由于安装不当或没有使用适当的安装工具。在安装过程中因施力分配不均,或加热(或局部)温度过高,或由于轴、轴承座尺寸不当产生干涉配合而在装配时出现滚珠传递压力现象,造成滚道、滚珠、保持架等的损毁。因为滚动轴承内外圈滚动表面的裂纹、碰伤、压坑、锈斑而产生的周期性振动和噪声。特点:当转速不变时,噪声频率不变,当转速降低,周期将变长。如果使用高黏度油脂,噪声将被覆盖。分析:若其噪声连续不断,则可能是滚道有伤;若其声音或有或无周期性的间断出现,则为滚动体有伤;若滚动体碎裂时,产生“锉齿声、冲击声”。

润滑油缺乏有2层含义,一是不正确的润滑剂(润滑脂的耐热性、抗水性、附着性,润滑油的黏度等)选用,二是润滑剂使用量不足。任何轴承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润滑,在其达到正常使用寿命之前均会出现损毁现象。首先,轴承润滑剂的选用根据负荷、速度、温度、环境等情况确定,从而给轴承以最佳的润滑。若因润滑脂填充量不足而使轴承得不到充分的润滑,将会出现金属直接接触、摩擦而产生的“金属磨损的响声”,如果负载较重且缺油严重时可能产生“尖呜声”。滚动轴承的运行噪声监听要借助于各类听诊设备,对各种原因产生的噪声进行分析比较,多听、多比,得出经验,以利于在机械车辆发生异常声音时对故障的部位和原因进行分析,提高检修的命中率。要想真实准确地反映滚动轴承的振动状态,必须注意采集信号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要在离轴承最近的地方安排测点。另外必须注意对振动信号进行多次采集和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结论。

正常优质轴承在开始使用时,振动、噪声和振幅均比较小,但频谱有些散乱,可能是由于制造过程中的一些表面缺陷所致。运转一段时间后,振动和噪声维持一定水平,频谱非常单一,轴承状态非常稳定。继续运行后进入使用后期,轴承振动和噪声开始增大,有时出现异常声,但振动增大的变化较缓慢。此时,峭度值开始突然达到一定数值,此时轴承即表现为初期故障。这时,就要求对该轴承进行严密监测,密切注意其变化。此后,峭度值又开始快速下降,并接近正常值,而振动和噪声开始显著增大,且增大幅度加快。当峭度值也超过正常值时,则为轴承已进入晚期,需及时检修设备,更换滚动轴承。

7.损伤识别方法

运转中的检查项目有轴承的滚动声、振动、温度的状态等,就是通过这几个状态来识别轴承的损伤。

通过轴承的滚动声音进行识别。通过声音进行识别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必须经过充分的训练达到能够识别轴承声音与非轴承声音。为此,应尽量由专人来进行这项工作,用听音器或听音棒贴在外壳上听取轴承的声音。也可采用测声器对运转中的轴承的滚动声进行检查。

通过轴承的振动进行识别。通过采用特殊的轴承振动测量器(频率分析器等)可测量出轴承的振动,通过频率分布推断出异常的具体情况。测得的数值因轴承的使用条件或传感器安装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要事先对每台机器的测量值分析比较后确定判断标准。

通过轴承的工作温度进行识别。通常,轴承的温度随着运转开始慢慢上升,1~2 h后达到稳定状态。轴承的正常温度因机器的热容量,散热量,转速及负载而有所不同。如果出现异常高温,必须停止运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使用热感器可以随时监测轴承的工作温度,并实现温度超过规定值时自动报警或停止运行。该方法属比较识别法,仅限于在运转状态变化不大的场合。为此,相关人员必须对温度的连续记录。出现故障时,不仅温度升高,还会出现不规则变化。

通过润滑剂的状态进行识别。对润滑剂采样分析,通过其污浊程度是否混入异物或金属粉末等进行判断。该方法对不能靠近观察的轴承或大型轴承尤为有效。

猜你喜欢

外圈轴承磨损
全陶瓷轴承外圈裂纹位置识别方法
异步立式感应电机轴承系统设计
航空发动机高速轴承外圈开裂分析
核电厂堆芯中子通量测量指套管外壁磨损缺陷分布及移位处置策略研究
基于CFD模拟和正交试验设计的弯头磨损研究
无轴承电机的结构设计
鞋底磨损,暗示健康状况
泵用电机水润滑轴承选择与应用
套管磨损机理研究
套管磨损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