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文化休闲广场规划设计

2012-08-01江卫东

山西建筑 2012年20期
关键词:广场空间文化

江卫东 常 炜

(1.上海闵行区教育后勤服务管理中心,上海 201199; 2.南京市园林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 210019)

城市广场,从绿化用地性质上进行划分属于城市绿地系统附属绿地的道路广场用地,同时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的城市“客厅”空间,也是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和气氛的开放空间,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个城市的风貌,是展现城市特色的舞台,甚至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与象征。

1 西方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在西方最初作为宗教与君权的产物出现,起源于欧洲古希腊“Agora(意为集中)”一个谈天、交易甚至辩论的宗教场所[1]。其最初的目的是为群居的居民提供一个围合的公共活动场地,是欧洲共同文化传统的城市空间体现,广场和街道构成城市形态的骨架。从古希腊的、古罗马的“Forum(意为论坛)”到中世纪的“Plaza(意为广场)”人性生活渐渐成为城市广场的主要内容。

2 中国城市广场

中国古代是否有城市广场一直是个争论的话题。广场形式在中国体现在最初的西安半坡遗址中聚落中心,以及寺观空间和民间主要的娱乐、交往的瓦子场所。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城市广场的建设,之前的绿地建设称为街头游园,后被改为各种“广场”的名称。开始较早的有大连的纪念性广场和道路广场,郑州的新城广场,西安的钟鼓楼广场等,广场的形式注重平面布局的庄重、大气、对称,地形变化多采用下沉式。早期的广场以草坪为主,后因为草坪的管理较难,在此情况下,上海市因地制宜的种植大的树木。现在的广场强调了生态式种植[2],但基本上是背景边界采用乔灌草复合式种植,在中心和主要景观是以观赏为主和大树遮阴的形式。

3 文化休闲广场

文化休闲广场是居民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行为场所,是市民接受地方历史、文化教育的室外空间,展示城市深厚文化积淀,经过设计者的深入挖掘和园林表现以多种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广场的建筑、环境设施均要求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近些年休息娱乐广场类型的建设越来越多。

4 案例分析——安徽涡阳老子文化休闲广场

4.1 环境分析

涡阳老子文化广场位于安徽省涡阳县的中心区域,南北约150 m,东西约140 m,占地22 000 m2,由原体育场改建而成。四面环路,南北主干道分别是建国东路和胜利路;东西分别为6 m宽的广场路和4 m宽的巷道,周围建筑较低,可观性比较好。用地形状几乎呈方形,原为开放型的体育场,地势平坦,土质良好,附近管道设施齐备。

4.2 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是把“人”和代表宇宙自然的“天”作为一个整体,追求人、自然历史的和谐统一。在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人类的重大课题时,环境的优化美化成为城市的重要标志。向往自然,回归自然成为人们的愿望。

因此,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融于现代广场设计之中,承续涡阳历史文化脉络,营建广场文化氛围,体现广场的休闲特色,将广场建成一个既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具有时代气息的市民广场,成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4.3 立意构思

追求人·自然·历史相和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特色。悠悠岁月孕育了涡阳浓厚的老子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积淀,将融于具有时代特色的广场中,成为老子文化广场设计的核心。

4.4 布局特点

总体布局以南北方向作为主轴线方向,东西两侧作拟对称的设计手法进行布局,对称中兼有自然变化。利用圆、椭圆,直线划分空间形成中部下沉的文化活动区,休闲漫步区,生活游憩区和轴线南北两端的自然生态区。该广场是新世纪城市建设标志性的经典之作(见图1)。它集大型雕塑、音乐喷泉、绿地草坪为一体,突出道家文化特色。在下沉式广场中心园地坪铺有太极图图案,在其南端安装9根龙型图腾柱。老子文化广场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广场规划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4.4.1 “情无景不生,景无性不发”,以至情景交融,突出主题

规划中力求反映涡阳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能够充分的体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太极八卦以喷泉和铺装来表现,太极以旱喷泉的形式体现,八卦以花岗岩铺地形式展现(见图2)。文化活动空间的南部边缘《九龙柱》以9根石雕图腾柱环绕,高6 m左右,象征着老子降生时,九龙吐水,以浴圣姿。分别以陈抟卧迹、紫气东来、孔子问礼、老子传道、九龙迎驾、遗桥敬履、激流勇退为主题,以此体现涡阳历史文化内涵。

4.4.2 以“人”为本,巧于设计

广场设计全方位考虑“人”的要求,既没有多变的梯形台阶,又有几处无障碍通道将几个空间有机联合,满足残疾人的需求。在功能方面又设“观”“游”“憩”“交通”等多种功能空间,疏散人流,使公共绿地能够被充分享用。广场除特别设置坐凳外,又将花坛绿地砌边建造为适合人休息的高度和宽度,外贴花岗岩,使广场的可坐率达到70%以上。

4.4.3 塑造丰富的空间与地形

设计中力求创造多功能、多景观、高品位的空间环境。有外围圆形的休憩空间,又有内围的健身空间,以及林荫下的满布空间。几个大的空间又可以方便市民的集会活动,林荫下蜿蜒小路又设置了散石,可达到移步换景的作用。南端的自然生态区以莲花形模纹作为铺装图案;使人既可驻足观摩又可欣赏下沉空间的喷泉水景(见图3,图4)。

地形变化丰富,在四周林荫地以微地形进行处理,利于排水,适合植物生长。中部空间采取下沉式,使喷泉水流叠落流下,既有视觉效果,又有听觉效果。

4.4.4 多流线的交通系统

广场四周城市道路围合的特点,强调东西城市主干道特征,在广场的南北设置主要出入口空间,并在正对政府的北面作为广场的主入口空间,其城市道路与广场的联系简化为园路的出入口。特别针对有居住区的一侧增加出入口。

广场设有四类活动场地,即观光漫步的四周林荫路、健身、活动、休憩椭圆路、集体演出步行空间和花坛休憩。四者之间彼此兼容又转换恰当,设计特别强调了流线的灵活性和趣味性。空间、交通路线相结合,创造出多维空间。

4.5 绿化及相关设计

广场设计既要考虑绿化形式,又要与当代文化特色风格相和谐,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绿色空间。四周绿化以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林作为屏障,可以避尘、防噪、防风。广场内部以草坪造景为主,构造简洁、流畅,视线通透,以修剪整齐的绿篱,烘托广场的氛围,再以常绿草坪为基调的基础上,注重植物色彩的搭配,多选用色叶植物红枫、紫叶李、洒金柏等,创造出真正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广场照明设施齐全,有高杆庭园灯,泛光灯,草坪灯等。灯具形式简洁,大方,既有时代感,又与城市相协调。广场喷灌设计采用全自动喷灌,喷水时又可成为广场的一个新景观。

总之,广场设计“情景交融”无不以城市自身特色为出发点,注重历史文化氛围的体现、城市标志景观的营造。

[1]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王 珂,夏 健,杨新海.城市广场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广场空间文化
布鲁塞尔大广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空间是什么?
在广场上玩
创享空间
谁远谁近?
广场上的大钟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