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业标准化稳步发展——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经验分析
2012-07-31王英姿
文/王英姿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近年来,奉贤区紧紧围绕区农业标准化发展目标,以无公害(绿色、有机)稻米、蔬菜、林果、畜禽、水产等优势农产品生产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奉贤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经验。
一、实践与成效
1.建成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近年来,奉贤区坚持与资源特点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与优势产业相配套、与龙头企业相衔接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目前,区内国家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已达到19个(国家级8个、市级11个),其中已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示范区6个,市级示范区5个,覆盖粮食、水产、水果、蔬菜、畜禽、花木等主要和特色农副产品。
2.重视农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标准体系建立
围绕区农业产业特点和产业化发展的目标,逐步建立以黄桃、葡萄、甜油桃、蜜梨、山鸡、蔬菜、菌菇、鱼虾等区域无公害农产品为主导和以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为重点的农业标准体系。以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主线,积极组织制定配套的区域农业操作技术规范、检验检测方法标准和农产品加工、储运标准,形成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相配套,生产与加工相衔接的农业标准体系,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目前为止,全区已累计发布农业标准化技术操作规范62项。其中《蟹味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操作规范》上升为上海市地方标准。这些标准的推广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以上海丰硕粮食种植合作社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级水稻生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为例,承担单位先后研究制定了《单季晚稻“秀水123”超高产直播栽培技术操作规范》、《单季晚稻“秀水128”直播栽培技术操作规范》、《杂交粳稻组合“申优693”直播栽培技术操作规范》、《机插水稻大田栽培技术操作规范》等农业操作规范,配套采用了符合水稻生产要求的收获、加工、储藏、运输等质量管理标准,标准体系健全,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3.加快认证、认定进程,发挥农品牌效应
通过各级各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12 804 hm2产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涉及水稻、蔬菜、水果、水产等方面,其中7个镇10 829 hm2种植业及1 763 hm2水产养殖业生产区域已经全部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奉贤区还有多个农业品牌正在向中国名牌、上海名牌、上海市著名商标等方向发展,目前已有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上海名牌产品11个、上海市著名商标4个,品牌效应凸现。
4.加强GAP认证试点建设,打造精品农业
2008年,在全市各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层层筛选下,奉贤区第4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承担单位——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推荐为上海市第2批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试点单位。在试点中,奉贤区质监局和区农委、现代农业园区和其他有关机构组成联合工作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2009年5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审核,一致同意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通过GAP一级认证,12月又通过了国家认监委委托上海市质量技监局组织的项目验收。食用菌生产实施良好农业规范,有利于提高其内在品质和食品安全水平,提升食用菌附加值,保护食用菌种植人员的身体健康;更有利于推动奉贤区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
5.成功完成奉贤黄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
黄桃是桃水果中的特色品种,其中奉贤黄桃久负盛名。与其它产地的黄桃相比奉贤黄桃具有“甜、大、圆、黄、香”等特点,单果平均重200g~250 g,果形圆整,果皮果肉金黄色,香气浓郁,肉质致密,内含营养物质丰富。历经一年半的申报,2010年奉贤黄桃正式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奉贤黄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开展真正实现了黄桃业增效、桃农增收。以区第5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承担单位——上海锦香桃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些统计数据为例,2009年该合作社种植黄桃面积约120 hm2,辐射带动农户150户,农民收入约16.5万元/hm2,黄桃单价为8元/kg~10元/kg;2010年种植面积达到140 hm2,辐射带动农户增加至180户,农民普遍收入在4.5万元/hm2左右,黄桃单价提高至14元/kg~16元/kg。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以看到,奉贤黄桃通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单价翻了近1倍,农民收入也随之大大增长。难怪奉贤桃农乐呵呵地称奉贤黄桃是他们的致富果。
6.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由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特别是生态种植(养殖)模式及无公害农业投入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不仅提升了农业科技含量,增强了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而且有效地改善了示范区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奉贤区在实施市级南美白对虾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研究探索并推广应用了“虾塘水面蔬菜种植”(见图1)的高效生态种养、养殖模式。在虾塘中种植蔬菜,不仅可以吸收掉水质中对虾有害的剩余营养,还可以调节水质pH值,大大降低了南美白对虾的发病率。在虾塘中种植的蔬菜,则不用任何农药,是对人体绝对无害的安全农产品。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并减少乃至杜绝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图1 虾塘中种植的蔬菜
7.带动农业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标准化的最终落脚点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各示范区有效带动了区域外农户以及其他优势产业,产生了辐射效应。上海星辉蔬菜有限公司就是通过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建设与实施,为农民进行大葱、结球甘蓝等蔬菜栽培示范指导,并向全国特别是东北地区输出企业技术标准,带动黑龙江、辽宁等地共同参与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有3 000多家,农户获得的蔬菜产品收入达5 000多万元。当地农户通过学习星辉标准化蔬菜生产,掌握了大量的蔬菜种植技术,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年人均增收1 200多元。
8.开创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经济为核心,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的方针,结合上海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创新农业标准化工作思路,奉贤的《庄行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镇》项目被上海市列为第一批4个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镇试点之一。庄行镇近几年大力开发农业旅游项目,诸如“菜花节”、“伏羊节”等已经举办多届,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2010年,该镇的蜜梨、水稻(见图2)等农产品又成功入选上海世博会供博产品。全镇上下通过开展创建综合示范镇活动,有效促进了庄行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带动区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了区农业现代化水平。
图2 上海世博会供博产品——庄行镇水稻
二、做法与经验
1.领导重视,建立机制
全区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都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区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在区农委设立办公室,并建立了畜牧、水产、蔬菜(食用菌)、林果、粮油(瓜)5个专业组,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各镇也相应安排联络员负责有关信息的传递。此外,奉贤区农委、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把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对各镇年度农业百分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制定考核细则和节点目标,定期向领导和区有关部门汇报进度和实施情况,使这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2)采动影响。由于终采线设置不合理,巷道相继受到7601、7603、7605等工作面采空区不稳定侧向支承压力影响。
其次,不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在思想观念上有了积极的转变。实施农业标准化,业已成为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2.明确任务,精心落实
根据区政府制定的农业重点工作以及区农委重点工作,精心落实工作计划。通过调查摸底,明确工作任务,并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制定出详细的发展计划。打造农产品品牌,首先必须要建设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区农委每年年初落实基地建设,年底组织专家组评审,确定为区级农业标准化基地或上报推荐市级或国家级农业标准化基地,并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补助。
3.开展培训,提高素质
提高生产者素质是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步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区农委与市质量技监局联手从上至下层层组织培训,全方位提高生产者和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如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市农产品认证中心举办的“农产品认证”培训、市质量技监局组织的“标准化人员”上岗培训等;定期邀请市农产品认证中心的专家给列入农业标准化重点建设基地的负责人、科技骨干和参加农产品认证单位的负责人等进行强化培训,为标准化示范区的健康发展和农产品认证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落实资金,保障运行
自2008年始,上海市质量技监局和上海市财政局联合推进上海市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项目,每年对各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进行资助,鼓励企业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区财政也连续几年安排农业标准化资金每年近百万元,用于打造农产品品牌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三、措施与建议
努力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进程,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水平,除了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区农业标准化意识外,还有许多工作有待完成。
1.进一步加强综合配套建设,全面提高示范区实施水平
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组织实施中,要通过采取优选基地、标准运用、推广良种、技术服务、产业化运作等综合措施,保证示范区项目的全面实施。
①精心选择基地。基地是“源头”,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首要环节。要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沃、灌排方便的基地作为示范区,并通过加强综合整治,使示范区土壤、水质、大气等指标达到国家相关产地环境标准要求。
②完善标准体系。引用与研制相结合,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全过程农业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农业标准是提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水平的关键。要坚持引用现行农业标准和制定实施区域性农业操作规范、企业标准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生产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的引进、制定和推广实施,统一规范生产技术、产品加工技术,推动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③加强技术配套。要加强种植业及养殖业优质高产新品种和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技术的配套推广。围绕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开发,要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全面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重点推广高效生态种植(养殖)模式,并实行统一供应良种、统一供应药肥、统一技术指导等配套服务,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种植的目标。
④加强质量控制。要整顿和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严防高毒、高残留农药等违禁药肥流入市场及农田,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基地农户中,要通过订立合约、承诺书,以制度、经济等手段来实施监管,并加强田间巡视和查访,促使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技术规范的有效执行。
⑤创新经营模式。大力推行企业化运作和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责任主体,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品牌+市场”的经营模式,提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施的组织化程度。
2.进一步加强投入,为示范区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投入,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特别是要通过争取农业开发资金、农业外向型基地建设资金和农业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等,用于示范区生态环境整治、基础设施配套、监测监管体系建设,从而促进示范区建设工作广泛而又深入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