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SM的河南省林业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2012-07-31史常栋

中国林业经济 2012年1期
关键词:份额象限贡献率

史常栋,贾 岩

(延庆园林绿化局,北京 延庆 102100)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其经济增长同样受制于结构状况。如魏远竹、朱永法(2001)指出,要改变目前我国的这种粗放型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尽快调整林业产业结构[1]。廖葱葱、周景喜(2003)指出,合理的林业产业结构,不仅有利于林业产业之间互相促进,使林业生产顺利发展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有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从而保持生态平衡[2]。李伦等(2008)对西南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发现,区内林业产业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西南林区林业经济发展[3]。叶锋(2009)对全国区域林业产业结构的分析同样发现,林业产业结构因素是造成我国区域林业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大部分省区的林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4]。

由此可知,合理的林业产业结构是区域林业健康发展的前提。然而,由于受到区域森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林业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林业产业发展必然存在着结构上和区位上的显著失衡。为衡量这种失衡(包括产业结构素质和区位优势等)对地区林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本文试以偏离—份额法(Shift-Share Method,简称SSM分析法)为分析方法,对河南省林业产业增长进行分析,从林业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角度分析区域差异,把握各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本质差异。

1 偏离—份额分析法模型

偏离—份额分析法(缩写为SSM),是一种产业区位或结构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其基本思路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大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3个分量,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可以从产业结构因素和区位因素(竞争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解释[5]。

根据SSM,一个地区的林业经济增长(Gij)也可以分为3个部分:区域份额分量(Nij)、产业结构偏离份额(Pij)和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Dij)[6],用关系式表示即:

式中:t0,t表示研究时间段的基期和末期;i,j表示地域和产业;F(t0),F(t)表示整个区域基期和末期的经济总量;Fj(t0),Fj(t)表示整个区域第j产业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总量;Fij(t0),Fij(t)表示区域内第i地域第j产业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总量。

Nij为全省增长份额,它是指j产业的所在区域总量按比例分配,地域i的j产业规模发生的变化,也就是区域标准化的产业部门如按全省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若Nij>0,则说明j产业为区域性增长部门;Nij<0,则说明j产业为区域性衰退部门。

Pij为产业结构转移份额(或产业结构效应),它是指地域产业比重与所在区域相应产业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地域i第j产业增长相对于所在区域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它是排除了地域增长速度与所在区域的平均速度差异,假定两者等同,而单独分析产业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所以,此值愈大,说明产业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愈大;

Dij为区域竞争力份额(或区域份额效应),是指地域i第j产业增长速度与所在区域相应产业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地域j产业相对竞争能力。此值越大,则说明地域j产业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对(4)式j地区所有产业求和,得到j地区偏离—份额增长量:

2 河南省区域林业经济增长差异的SSM分析

用于分析的基础数据来源于河南省林业厅公布《林业统计数据》(2000~2009年)。选择以2000年为基期,2009年为末期,以河南省18个地市作为研究区域,以河南省作为背景区域,把整个区域林业经济划分为第一、二、三次产业。选取2000年和2009年河南省全省及18个地级市的林业产业总产值及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等数据进行SSM计算,得出各地域的偏离—份额分量以及各地域三次产业偏离—份额明细,如表1、表2所示。其中各项指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

2.1 各地市林业产业结构总体分析

全省份额是指各市在全省发展速度情况下的增长份额,如果一个市的全省份额增长量大于实际增长量,即总偏离为负,则表明该市的林业增长主要是依靠全省带动的,反之,这表明该市林业的增长带动着全省林业的发展。从表1可以看出,河南省18个地市中,总偏离为负值的有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安阳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商丘市、南阳市、信阳市和济源市,这些城市主要是以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为主,森林资源较少,所以林业发展相对滞后;总偏离为正值的有平顶山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周口市和驻马店市,它们大多森林资源禀赋优越,十分重视林业的发展,这些城市的林业发展带动着全省林业的发展。

结构份额和竞争份额也呈现明显分化,其中开封市、焦作市、濮阳市、漯河市、商丘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和信阳市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大于0,说明这些城市以快速增长型产业为主;郑州市、平顶山市、鹤壁市、新乡市、濮阳市、许昌市、周口市和南阳市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大于0,说明这些城市的区位竞争优势要比其他城市优越;濮阳市和周口市的林业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均大于0,说明这两个城市的林业不仅具有产业结构优势,而且具有区域竞争优势。

通过计算18个地市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在总增量中的比重可以得出各地市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分量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然后以产业结构份额分量贡献率(P%)为横坐标,以竞争力份额分量贡献率(D%)为纵坐标建立得到Shift-Share图[8],如图1所示。8个扇面反映了各地市在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方面对林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不同组合类型。图中各扇面代表的含意为:

象限Ⅰ:区域内产业结构为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结构,且区域竞争力较强,河南省18个地市中只有周口市分布在该象限域。周口市林业增长快于全省,总偏离高达18.51亿元,GDP增长率高出全省1.95个百分点,其中,由于产业结构具有优势带来增长量为13.41亿元,贡献27.12个百分点;区位优势带来的增长量为5.10亿元,贡献10.33个百分点。

象限Ⅱ:区域竞争力很强,同时区域内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较小的促进作用,分布在该象限域的地市只有濮阳市。濮阳市竞争力优势对该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4.80%,但其产业结构所带来的贡献率仅为9.27%,从而导致该市的林业经济增长速度要落后于周口市和新乡市。

象限Ⅲ:区域竞争力很强,但是区域内产业结构不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结构,分布在该象限域的地市有新乡市、许昌市和鹤壁市。这三个城市虽然处于产业结构劣势地位,但由于其区域竞争优势带来的增长量要远远高于产业结构劣势带来的增长量,最终使得其总偏离仍然为正。其中,新乡市竞争力优势对当地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所有地市中最高的,高达64.59%,其次是许昌市,为48.92%。

象限Ⅳ:区域竞争力较强,但是区域内产业结构为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构,分布在该象限域的地市为平顶山市、郑州市和南阳市。这三个城市的共同特点都是产业结构劣势带来的增长量和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要高于竞争力优势,从而使得其总偏离最终仍然为负,影响了林业经济增长速度。

象限Ⅴ:区域竞争力较弱,同时区域内产业结构为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构,位于该象限域的地市有济源市、安阳市和三门峡市。这三个城市的主要特点是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份额分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为负值,从而总偏离也为负。

象限Ⅵ:区域竞争力很弱,同时区域内产业结构不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结构,位于该象限域的地市只有洛阳市。洛阳市由于林业产业基础薄弱,林业实际经济增长额要小于全省份额,其中由产业结构具有劣势带来增长量为-2.26亿元,贡献-9.07个百分点,区位处于劣势带来的增长量为-3.77亿元,贡献-14.24个百分点。

象限Ⅶ:区域竞争力很弱,但是区域内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较小的促进作用,河南省18个地市中有3个市落在该象限域,分别为开封市、商丘市和信阳市。这三个城市虽然产业结构处于优势地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其贡献率为6.77%、14.03%、60.40%,带来的经济增量分别为1.15、5.60、30.95亿元;但由于其竞争力不足而导致的对经济增长的负贡献率也很大,最终使得其总偏离都为负。

象限Ⅷ:产业结构为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结构,但是区域竞争力较弱,位于该象限域的地市有漯河市、焦作市和驻马店市。漯河市、焦作市和驻马店市是河南省林业基础较好的3个区域,产业结构经过不断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近年来的发展进程中表现出竞争力稍显不足的劣势,尤其是漯河市,其竞争力对当地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9.38%,远远超过了产业结构的贡献率,从而导致总偏离为负。

2.2 各地市林业产业结构内部偏离份额分析

从各地市三次产业的偏离—份额结果(见表2)来看,河南省18个地市林业第一产业的结构份额分量均为负,第二、三产业的结构份额分量均为正,各市产业结构偏离分量贡献率都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与河南省现在三次林业产业产值结构相符合。在三次产业中,林业第二、三产业的全省份额普遍小于实际增长量,表明河南省林业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其整体林业经济的增长;而林业第一产业的全省份额普遍大于实际增长量,表明这期间河南省林业第一产业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全省林业的带动。

此外,各地市在各次产业上的竞争力份额分量具有不同的分布情况。其中,郑州市、安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和济源市等在第二、三产业上的区域竞争优势比较明显,开封市、商丘市、驻马店市在第一、三产业上的区域竞争优势比较明显;平顶山市、鹤壁市、焦作市、周口市在第一、二产业上的区域竞争优势比较明显;新乡市、濮阳市、许昌市在第一、二、三产业上的区域竞争优势都比较明显,而洛阳市、漯河市和信阳市都仅在某一产业上具有区域竞争优势,因此其总偏离也是最小的。

3 结论

河南省各地区林业产业结构和区位条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很大差异。从SSM分析结果来看,河南省18个地市的林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差异明显。

①周口市和濮阳市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偏离份额都为正值,但由于二者的贡献率不足,林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仍然较慢,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优化,并且注意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

②开封市、商丘市、驻马店市、焦作市、信阳市和漯河市的产业结构偏离份额为正值,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大,但产业的竞争力偏弱,有待不断改善和提升。

③其他地区由于林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在今后的林业产业发展中,应该注意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以更好地促进林业经济增长。

④河南省各市第二、三产业对林业经济增长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而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有待提高和加强,且各地区三次产业的竞争力差异很大,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选择好本区域的支柱产业,大力培育主导产业。

综上所述,河南省整体林业产业结构优势不明显,竞争力不足,要保持林业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就必须全面调整其产业结构,使其不断趋于合理与优化。在调整过程中,一方面各地区要立足于本地区的区位条件和林业资源状况,按照“因地制宜、适地种树”的原则和“一县一品、多业并举”的要求进行项目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地区性的特色林产业和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各地区要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重点发展以用材林资源培育为主的林业第一产业、以木材加工业为主的林业第二产业和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注重提升各区域三次产业的竞争力。

[1]魏远竹,朱永法.产业结构调整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1):70-73.

[2]廖葱葱,周景喜.国内外林业产业结构研究评述[J].林业建设,2003(3):30-33.

[3]李伦,刘俊昌,陈文汇.西南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08(5):116-121.

[4]叶锋.我国区域林业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J].现代经济,2009,8(4):12-14.

[5]李文军.基于SSM的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09(10):111-113.

[6]许玉粉,耿玉德,李明德.基于SSM的延边林业产业结构模式研究[J].林业经济,2011(3):76-78.

[7]吴得文.基于SSM的福建省区域产业结构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05,25(3):238-242.

[8]胡曙虹,马定国.基于SSM的江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6):650-655.

猜你喜欢

份额象限贡献率
勘 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首次实现供给全国负荷的50.4%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什么是IMF份额
父母只有一人留遗嘱,效力如何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