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工企业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
2012-07-31刘厚根
刘厚根
(新林林业局,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23)
大兴安岭林区自1964年开发建设以来,经过几代林业工人的不懈努力,林区各项社会功能不断完善,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导产业的林业单一经济发展模式。20世纪末,国家实施一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制定了国有天然林保护措施,大兴安岭木材主伐产量从历史最高产量近500万m3,逐年减少到2010年的不足100万m3,大幅减少主伐生产,林区多年来形成的“独木”支撑经济发展格局已经不能适应生态型林区经济发展的需要[1]。2011年国家启动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制定了“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全面停止了主伐生产,林区经济发展也开始由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区粗放型管理向发展多元化经济的集约型管理转变。本文以新林林业局为例,分析经济转型时期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寻求经济发展新思路。
1 林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林林业局是大兴安岭林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型林业森工企业,开发初期一度是国内最大的林业企业,设计采伐木材年产量102万m3。1981年7月成立新林区人民政府,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逐渐形成了以木材生产、销售、加工于一体的经济发展格局,带动金融、邮电、通信、文教、卫生等各项社会服务事业逐渐发展起来。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这个曾经是代表林业企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难题和困难,陷入了资源匮乏、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
1.1 森林蓄积锐减,资源面临枯竭
根据国家批准的《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数据显示,大兴安岭林区可采成过熟林资源由开发初期的4.6亿m3,下降到2008年的0.21亿m3,森林龄组结构严重失衡,成、中、幼树林分比例极不合理,根据资源部门提供的资料,林份结构变化如下:
?
由表1中林份结构对比可以得出结论:新林林区可采森林资源面临枯竭,必须给予生态恢复所需的生长周期。
1.2 产业结构调整严重滞后,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大兴安岭自开发建设以来形成的特有林区经济发展优势,在国家二期工程实施后已不复存在,由表2可以看出新林林业局产业发展趋势,经济发展必须寻求新的替代产业,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1.3 体制性、结构性社会矛盾凸显,发展活力不足
大兴安岭一直延续着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从开发初期的大企业小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小企业大社会,从靠木材利润来负担政府到企业自身发展困难,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问题,严重束缚了企业发展。林区职工人数与企业承受能力的严重失调,直接影响职工就业和生活质量,截止到2010年林区职工年平均收入不足所在省城镇职工平均收入的50%。
2 林业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
以突出林区生态功能恢复为主线,实现森林资源的双增长。加快培育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多元经济发展模式。破解体制和机制性障碍,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2.1 突出林区生态功能建设,加快实现森林资源“双增长”
要以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落实森林资源管护主体,降低森林资源消耗,搞好后备资源培育,恢复森林的生态功能,实现森林蓄积和森林面积双增长。①减少森林资源消耗。要大力调减木材产量,执行好“三总量”管理规定,杜绝法人超采现象,严格按照木材生产规程操作,切实提高伐区作业质量,减少木材采伐对林地和植被的破坏。②加快森林资源培育。营林工作要以补贴抚育为重点,高质量完成补贴抚育。搞好禁伐区的森林经营,提高林份质量和林地生产力。要加大对低质林的改造力度,改善林区生态环境。③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要把传统预防与科学扑救相结合,科学运用火险因子数字化高科技管理模式,创新防火工作管理手段,减少森林火灾对资源的毁灭性破坏。
2.2 大力培育生态产业链,构建多元经济发展模式
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对林区资源实行综合开发,培育生态产业体系,打造多元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变。
2.2.1 打造多元经济板块
根据新林区产业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需要,着重发展“四大经济板块”。①发展工业经济。新林林业局所辖区域现已形成一定的工业基础,应在此基础上加快打造园区建设,即林产工业园区、绿色食品深加工园区和塔源有色金属矿业园区。②发展服务经济。要紧紧抓住重点企业在新林注册的大好机遇,积极推动总部经济的发展,利用财政、税收、总量和消费的增长,带动新林区各项产业的快发展。要利用新林区位置居中、信息交通便利、工业企业集中的优势,大力发展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为主的枢纽经济,拉动新林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充分利用新林区在加漠旅游线路的结点优势,以驿站服务为发展方向,加快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要搞好旅游产品、产业观光、休闲宜居项目开发,使新林区服务经济占全区GDP的35%。③发展绿色经济。新林区要以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为重点,巩固和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搞好绿色食品深度加工,研发绿色食品拳头产品。要开发以北药资源为主的生物提纯项目,通过生物质产业带动绿色食品产业上水平。④发展境外经济。要充分利用林业森工采运产业的优势,实施对俄境外采伐战略。通过在国内外注册经贸公司,购买俄罗斯原始林地资源,扩大境外木材采伐规模。充分利用邻国俄罗斯丰富的森林资源,把大兴安岭开发建设以来的森工采运经验用在对俄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实现在国外“再造一个大兴安岭”的目标。
2.2.2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要解决林区所有制结构单一、经济体制不活、非公经济比重偏低等问题。鼓励和扶持多种经济形式发展,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搞好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区建设,积极扶持有发展潜力、接近规模企业条件的中小企业,重点扶持成长型企业,发展壮大优势骨干企业[2]。要不断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继续完善非公经济服务体系,着力规范非公企业经营行为,全面提高非公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提升非公经济发展层次,使非公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2.3 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
要坚持以“四个调整”为重点,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到位,三次产业比重要达到39:27:34。①向矿产开发业调整。铅锌矿和铜多金属矿要实现产值1.5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33%,拉动新林区GDP增长3个百分点。②向林木产品精深加工调整。不断提升林木产品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由“原木”效益向“林精”效益的转化。③向林下资源调整。不断加大对林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向林下要产值。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种养殖业,利用当地寒冷的气候环境,养殖珍贵动物,种植有商业价值植物,向种养殖业要效益。④向富民工程调整。要充分利用产业调整期间富余劳动力资源,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到致富工程中,扩大自营经济规模,构筑适应林区生态建设的产业结构。
2.2.4 实施林区资源综合开发
做为资源型为主的地区要实现快发展,必须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要坚持多种资源开发并举的方式,大力发展新兴工业产业,发展低碳经济,解决单一资源开发造成失衡的问题。①大力开发矿产资源。新林区是大兴安岭有色金属主要矿区之一,要把大力开发有色金属矿做为战略,以塔源二支线的开发为重点,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探进度,全面掌握资源储备情况。要引进实力强的大型矿业深度合作开发,重点开展与紫金矿业和云冶集团的勘探和开发合作,推动新林区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②充分利用“三剩材”资源。要以吃干榨净伐区、造材和加工剩余物为目标,积极采用新的生产工艺,研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推动林产工业上台阶、上水平。要努力做到伐区剩余物全部下山,分类进行锯材加工和削片生产,为深加工企业提供原料[3]。对各加工厂锯末统一利用,加工成生物质炭产品,使资源和废弃物得到合理有效利用。③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新林区林地资源十分丰富,要因地制宜抓好林下资源开发,实施林下资源有偿转让。④搞好废物资源的利用。要充分利用好废弃菌袋、锯末和剩余物等原料,做好食用菌废弃菌袋循环回收和再利用,扩大生物质炭加工规模。开发塔源铜矿尾矿金银回收及综合利用项目,通过尾矿再选和制作建材,回收尾矿中的有价成分,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恢复尾矿库原地生态面貌,使矿区开发进入良性循环。
2.3 深化林业企业改革,构建现代化管理模式
新林区作为大型国有森工企业,体制机制不活是发展主要障碍。要破解传统管理体制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建立现代林业发展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①试行政企职责分开。要按照“政企分开、事企分开、企业社会分开、管理和利用分开”的原则,加快政企政事职责分开。要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为推动区域发展搞好服务。要强化林业局的资源管理职能,赋予四大公司自主生产经营权,林业局与四大公司职责模拟分开,使林业局和专业公司自主履行职能。②健全专业公司内部管理。模拟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公司内部改革和管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制度。③公益林场转型全部到位。要鼓励林场住户向中心城镇整体搬迁,减轻林场生态建设的压力。要健全林场管护经营的管理体系,彻底分离资源管护与林业生产的职能,抓好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的落实。要搞好重点镇场的城镇改造,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
[1]郑德胜,张玉倩,张忆川.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0(1):32-33.
[2]熊芳.推进我国林业产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1,(07):112-113.
[3]陈建成.国有林区林业主导产业识别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林业经济,2009,(11):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