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砂透水混凝土在泉州市刺桐路施工中的应用

2012-07-30王清彬

山西建筑 2012年21期
关键词:不透水透水性人行道

王清彬

(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福建泉州 362000)

1 工程概况

泉州市刺桐路位于市中心,此次施工对原道路进行改造和景观工程提升,道路总长3.4 km。设计考虑到周边的建筑群和不透水的地面,为改变生态环境,使雨水能够渗入地表,减少地下水位的下降;结合人行道位于沿街店面门口,宽度达8 m~10 m,夜间时常有重型车型驶入;本工程所在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暖热湿润,季风明显,台风活动频繁,雨水充沛,为避免短时间的集中降雨,造成人行道积水或被淹,故对人行道结构进行全透水设计,即面层为铺砂砌C50彩色透水砖,基层为C20透水混凝土,下基层为级配碎石层,其结构如图1所示。

2 无砂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强度

2.1 无砂混凝土的配合比

由于无砂混凝土具有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特点,容重小,水的毛细现象不显著,透水性大,水泥用量小,施工简单等特点,其配合比采用填充理论及体积法按式(1)计算:

其中,Mg为1 m3透水混凝土中粗集料的用量,kg;rg为粗集料的表观密度,kg/cm3;Mc为1 m3透水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rc为水泥的表观密度,kg/cm3;Mw为1 m3透水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rw为水的表观密度,kg/cm3;Mz为1 m3透水混凝土中增强料的用量(外加剂),kg;rz为增强料的表观密度;kg/cm3;P为设计孔隙率。

2.2 无砂混凝土的强度与性能

经过试验室对配比的孔隙率、透水性及强度反复试验和现场施工实践(见表1,表2),为能使无砂透水混凝土整体性更好,强度和透水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无砂透水混凝土强度C20,透水系数2 cm/s)。本工程施工配合比选用见表3。

2.3 无砂混凝土的强度与性能分析

从表1和表2强度与性能结果,随水泥用量增加,孔隙率、透水系数降低,没掺外加剂混凝土强度C20,水泥用量高达400 kg/m3,且透水性能差,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从施工现场看混凝土表面松散颗粒多,起砂现象明显。掺外加剂Jk-QQⅠ(福建建科院生产)粉剂,强度和透水性均能达到设计要求。与不掺混凝土相比,其配合比强度结果如下:抗压强度1 d,3 d提高25%~30%,7 d提高20%~30%,28 d提高15%~20%,长期强度也有增长。

表1 无砂混凝土的配合比与性能

表2 无砂混凝土掺外加剂的配合比与性能

表3 工程施工配合比

按上述的配合比在施工中经取样,在标准条件下养护7 d后平均抗压强度达19.2 MPa,28 d平均抗压强度达23.7 MPa,透水系数2.36 cm/s,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3 无砂透水混凝土的施工

3.1 混凝土拌和设备和场地的选择

由于无砂混凝土初凝时间快,拌和地点要选择靠近施工仓面,拌和地点至作业面运输时间不超过0.5 h,拌和机选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容量根据工程量大小和施工进度、运输工具等选择。

3.2 搅拌

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由于水泥浆的稠度较大,为能保证水泥浆均匀地包裹在骨料上,要先将碎石料和50%用水量加入强制式搅拌机拌和30 s,再加入水泥、外加剂拌和40 s,最后加入剩余用水量拌和50 s以上。

3.3 摊铺、压实

在下基层验收合格下,对表面先喷湿,无砂混凝土属于硬性混凝土凝结快,施工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料能及时摊铺成型,摊铺用人工均匀摊铺,找准平整度与排水坡度,摊铺厚度应考虑其摊铺系数,其摊铺系数宜为1.1,施工时对边角处和井边位置注意有无缺料现象,要及时补料进行人工夯实。本工程施工厚度为20 cm,采用专用的低频平板振动器振实,分两层浇筑,每层10 cm,平板振动器振动时应避免在一个位置上持续振动、防止过振、过密实,形成底部不透水层,造成透水性差等现象。

3.4 养护

无砂透水混凝土由于孔隙大,干燥很快,所以早期养护非常重要,混凝土浇筑后必须马上覆盖土工布进行保水2 h后可开始养护,确保表面覆盖湿度。无砂透水混凝土前期强度快,7 d强度可达80%以上,所以一般养护14 d即可。

4 施工应注意事项

1)无砂透水混凝土凝结时间短,必须选择合适的拌和地点和及时施工,对水灰比要严格控制,防止拌和时粘结在滚筒内,水灰比控制在0.25 ~0.4之间。

2)无砂透水混凝土施工表面比较松,容易起砂,特别是高标号无砂混凝土强度难以达到,施工时必须掺外加粘结剂,增加混凝土粘聚性,提高施工质量,使混凝土料整体性较好,才能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3)无砂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和透水性随水泥用量增大而降低,且粒径大的比粒径小的略高,故配合比选骨料尽量选小粒径。

4)振动要采用低频,避免过振,造成混凝土透水性差,但低频振动器振动厚度有限,建议每层小于10 cm为一施工层。

5 结语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地表被钢筋混凝土和不透水的面层所覆盖,给城市带来生态环境、土壤和积水等许多负面的影响,城市地下水位也不断下降。不透水的地面容易产生“热岛现象”,造成短时的强降雨,造成被淹和积水等现象。所以说透水混凝土是一种有利于促进水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环保型材料,此次在泉州刺桐路人行道基层施工中成功的应用,从使用1年来的情况看,经受重型车型碾压,人行道无出现变形、凹塌等现象;在雨季的强降雨下,透水效果好,人行道无出现积水等现象,整体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不透水透水性人行道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与OBIA-RF算法的城市不透水面提取
跟踪导练(一)
CONTENTS
Landsat8不透水面遥感信息提取方法对比
预制装配式透水人行道板的力学性能分析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
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应“以人为本”
基于空隙率的透水性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
城市不透水面及地表温度的遥感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