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保元泽第居住区景观设计谈地域性场景重塑

2012-07-30许华林

山西建筑 2012年21期
关键词:重塑景观设计设计师

许华林

(棕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设计院,上海 200000)

1 一个中国当代景观设计一线从业者的反思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主义景观的理论几乎渗透到我们设计行为的各个领域及细节,居住区设计项目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我国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的浪潮之中,相关社会意识包括景观设计师在一定程度上的急功近利,使我们本土居住景观受境外设计影响的“同治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完全遵从于这种以西方文化及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所谓“现代主义景观”,则势必会丧失我们本土设计师对地域性与地方文化的尊重。

作为一名当代的景观设计师,在任何一种风格的继承与创新过程中,我们都不能忽视地域性的重要性,我们的设计行为所指向的应当是一种场地精神,是要让人们了解其自身与特定场所的特定关系,让那些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的场地归属感及地域的精神信仰在景观设计中得到延续与呈现。

2 从保元泽第的设计谈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场景重塑

杭州保元泽第是笔者从方案前期与甲方沟通,到方案的设计、施工配合均全程参与的一个居住区景观设计项目,于2008年3月竣工,已经过四年的实践检验,笔者在此将其作为一个关注地域特色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与反思。

2.1 项目概况与前期沟通

保元泽第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临东湖南路,北临世纪大道,项目占地面积约为7.13万m2,景观占地面积约为4.5万m2,地块原为古东湖遗址。

在项目前期沟通过程中值得提到的是,介于基地原为古东湖遗址,具有深厚的历史地域内涵,业主在最初就对小区的设计愿景有一个清晰、生动的定位——“老年人看了怀旧,年轻人看了时尚,外国人看了中国”。这种平实、睿智的前期定位与思考,某种意义上给设计师一种鼓舞与坚定。

项目鸟瞰图见图1。

2.2 项目宏观定位——居住区规划与景观的一体化设计

通过项目前期与业主的有效沟通,大大提前了景观设计的介入时间,使景观设计有条件从全局角度来掌控整个项目,做到先规划地形水系、后规划建筑道路。在水系规划过程中通过对江南水乡古镇的考察,包括参考西塘的水系结构,在原有基地现状基础上,通过“回”字形的不规则水系使原本平直、单一的地块在水的萦绕下形成丰富的地形空间变化,产生了很多与建筑相依傍的不规则线性空间;建筑上,尽可能与建筑设计方达成充分共识,在功能及造型上汲取江南建筑的特质,为营造有水乡地域特色的景观打下良好的空间基础。

2.3 项目中观把控——空间、材质、元素

2.3.1 空间是场景时空的载体

作为景观设计师,空间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自不必言说,在此笔者想要强调的是对空间的广义认识,即不要局限和孤立地看待空间。针对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来说,首先,场地中的地形、水系以及周边环境与景观所形成的连带体系是居住区景观的骨架;然后,场地中的建筑及构筑物的布局、功能场所的定位等是居住区景观的血肉;最后,我们通过各种景观设计手法所保留与重塑的场景则是居住区景观的毛发。

景观设计师对空间的掌控在于:全局把控、综合梳理、整体入手地搭建景观空间。如保元泽第项目在设计的初期,我们采用“整体分层、各项分类”的空间解析手法,将场地内的空间做一个综合、理性的分析。如按点、线、面类型分解出的各种尺度的空间,按使用特色、构成特色、区块重要性、视线角度等排列出一个空间分析列表,再参考麦克哈格的“千层饼”模式的分析手法,将整个居住区的空间分类图纸进行叠加,以此作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空间依据。

总之,建立在这种全面而有序的空间分析的前提下,再引入我们对于江南水乡空间的构成与尺度、风格与形式、底蕴与内涵等方面的调研成果,融会贯通于这片独一无二的场地,才能理性而变通地发挥空间作为场景时空载体的无限可能性。

2.3.2 材料是场景特质的载体

保元泽第中,我们对景观材料的使用遵循三个原则:

1)物尽所用。

一方面是说,我们要最大化地尊重材料的使用价值,对于可以保留及重复利用的材料,要最大化地去延续其使用价值。例如本项目中对两座古桥的迁移保留,对河坊街旧砖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可以将材料看作“语汇”,在保证“言辞通顺”的前提下,应当最大化地服务于景观的“中心思想”。这要求设计师明确设计的意图及风格定位,并将其渗透到每一块材料当中。

2)物明所处。

材料是地域文化与记忆的传承,应当能从材料中看到场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首先,我们要尊重不同地域对材料的开发使用方式,这是地域文明的缩影。在硬质及植物材料的选择、加工及组合上,都延续着场地生态过程、文明过程、发展过程。如果景观设计师能有意识地去发掘并展现这种过程,将是对场地的最佳解读。

3)物自成景。

材料本无生命,但注入人的智慧后就具有了“表情”与“性格”。作为当代景观设计师,在高科技的时代大背景下需谨慎材料的“虚饰”与过度加工,即人的行为是去挖掘材料本身具有的特质与功用,而不是将人的审美虚设强加于材料(见图2)。

2.3.3 元素是场景记忆的载体

此处所谈的“元素”相对于前面所说的“材料”,可以说是已经经过加工的一种“成品”了,例如保元泽第中使用到的具有余杭特色的古桥、乌篷船、青砖、青花瓷等,都是具有其自身完整功能的单体。我们可以称自己是石材、木材、植物、水体等的设计师,但却不能说是这些地域已有元素的设计师。此时我们所扮演的是“导演”或“策划者”的角色,而每一个属于地域的元素,它所“讲述”的也不是我们对空间场所的设计,而是来自地域的时空“记忆”。我们通过“编排”,将各种元素置于其最适合的“角色”,定好视角、配上游线及与人们的对白,随着序幕拉开,每一种元素用其酝酿了成百上千年的声线发出曾蕴藏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声音,于是人们开始相信,那些已逝的场景与记忆可以在“归属之地”唤醒与复活。

2.4 项目核心聚焦——实现地域性场景重塑

前面从宏观的体系规划及中观的空间、材料、元素的角度谈到如何在居住区中体现传统地域特色,在设计实践中,把握好这些层面的设计可以实现对项目从“骨架”到“血肉”“毛发”的掌控。然而我们搭建好这样一个景观的实体,如何“画龙点睛”的注入“神韵”。

结合笔者数十年的设计实践工作,观察并反思我们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常见的一些作品及手法,时常感叹我们的居住区作品总不免局限于一种“形态”的设计,空有“形”而难传“神”。

由此进一步探讨:是否需要将各个层面的景观实体进行有意识的融汇,进而重塑生成一种带入式更强,且能让人们对地域的思绪与情感得以聚焦的景观场景。

下面是笔者对于地域性场景重塑这一观点提出的三个要点的探讨:

1)人情味。

为什么要坚持并坚守景观设计的传统与地域性,为何要倡导景观与地域自然、文化的联系。一些学者将此概括为——场所精神与场地的归属感。笔者以为,在居住区景观中,其指向的本质则是景观作为栖居之所的一种“人情味”,即“有人情味的居所”。笔至于此,不禁反思,设计师们常常乐此不疲地在“栖居”这个词之前,使用“诗意”“纯粹”等字眼,本人以为在居住区景观中恰恰需要呼唤的是一种平实生活的世俗景观,而不是执着地追求一种“纯净、唯美”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居所本是一个世俗生活的场所,居住区的景观也应当是让人感到亲切、朴素与自然。保元泽第项目中首先坚持的是一种最大化的保留与最简化的材料加工方式。例如,保元桥与朗塘桥两座古桥的迁移保留;河坊街改造过程中的旧砖回收利用;以及在材料面层的处理上,我们多以自然面、烧面、拉槽等粗加工的方式以保留材料原有的质感与特色。这些平实的处理手法所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朴拙与亲切感,也是我们记忆中家乡的“触感”。

2)场景。

“场景”相对于“景观”更加入了一种叙事与精神传达的意味,此时的设计师的角色除了设计与建造,同时还有编排、策划的角色,即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我们的景观也需要一种代入式更强的情感引导。

在保元泽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前期充分合理的策划,我们在迁移保留的古桥边栽植一颗倾斜的樟树,同时考虑到对场景记忆的还原与激活,在桥边放置一艘乌篷船,配合上亲水平台与植物的自然过渡,一种仿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了然逝去的某个场景,连带着保元桥的百年记忆一起复活了(见图3)。

这个熟悉而亲切的场景,它并没有艺术的抽象与夸张变形,但是却给整个小区的主题氛围画上了浓重的一笔。在绘画界里的印象派,它除了对光线的精准把握与刻画之外,它其实传达给我们一种概念——抓住环境中最生动与难忘的轮廓,它将成为我们记忆深处的定格与印象。而景观设计也同样如此,除了对材料与细节的品味,最终烙印于我们脑海的是粗线条且极其传神的场景,这也是我们记忆的始发点。

3)重塑。

“重塑”不是“营造”,这是笔者首先希望强调的。审视当下行业内的很多以展现地域景观为特色的居住区项目,很多时候设计师在进行项目特色分析与定位时,时常控制不了“火候”,过于彰显某一特征而接近夸张,就显得过犹不及了。

需明确:我们表达场所地域性的最终目的是还原一种场所精神与场地归属感,而任何一种地域的人文精神都不是单一或可以割裂的,其最终的落脚点是在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上。

“归属”是因为熟知、还原,而不是再冲击、再创造。以此反观我们当今的很多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过于强调某一特色的控制力,虽营造出美轮美奂的空间场所,但是显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因为没有记忆、缺乏亲切感。

在此,我们说重塑,就是以地域场景空间为主体,尊重地域尺度、尊重地域材料,忠实而富有创造力地去还原一个朴实、自然、亲切的地域空间场所。

[1] 李 伟,赵 倩.城市居住环境景观设计方法探究[J].山西建筑,2010,36(36):34-35.

猜你喜欢

重塑景观设计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重塑未来
设计师访谈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李沧:再造与重塑
推荐一个设计师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