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202省道花子沟滑坡勘察与防治措施

2012-07-30薛金贤陈国国

山西建筑 2012年21期
关键词:滑带坡脚滑坡体

薛金贤 陈国国

(深圳高速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34)

花子沟滑坡位于甘肃省灵台县境内花子沟北侧,拟建的省道202线泾川至渗水坡段公路K40+700~K41+200范围。该滑坡是一大型(总体积约400×104m3)深层(滑体厚20 m~50 m)基岩滑坡。拟建道路从滑坡体中部通过,在连续降雨和施工开挖作用下,该路段右侧出现连续滑坡(滑塌),影响了道路施工,为后期运营带来隐患,因此必须对该滑坡进行勘察和防治。

1 工程地质条件

1.1 滑坡现状

滑坡所在地貌属于丘陵沟壑区,地势整体西高东低,从坡脚小溪到滑坡后缘顶部平台最大高差约140 m。该滑坡整体形态清晰,轮廓明显,滑坡后壁地形呈圈椅状,有明显滑坡后壁,滑体左右侧界限明显。滑坡后壁陡峭,后壁高5 m~15 m,后壁顶部多处有崩塌产生,滑坡后缘顶部平台见串珠状陷穴。滑坡在平面上呈椭圆形,纵向(沿道路方向)长约470 m,横向(垂直道路方向)宽约330 m,主滑方向为56°。滑坡整体前部、中部较平坦,坡角10°~15°;后部稍陡,坡角 30°~40°;滑坡坡脚处稍陡,坡度 20°~40°。滑坡坡脚在溪水的冲刷作用下,多处有崩塌产生,如图1,图2所示。

目前由于道路路基施工开挖,在滑体中部形成不同高度的边坡。坡体土质较为松散,由于施工开挖及连续降雨冲刷,造成了边坡滑坡(滑塌)。K41+000~K41+220段右侧边坡为2级,坡高8 m~10 m,该段边坡形成连续塌方;K40+800~K41+000段边坡为2级~4级,坡高20 m~35 m,在该边坡顶部形成2条张拉裂缝,裂缝宽5 cm~10 cm,长度20 m~25 m,下挫距离0.5 m~1.0 m;K40+770右侧边坡为4级,该段边坡位于滑坡的右壁处,坡度约45°,坡高40 m~50 m,坡顶有2处崩塌,该处滑塌最为严重,滑塌土体已经将开挖路槽填平。

坡体横向裂缝与纵向裂缝均很发育,K40+870~K41+000段右侧坡面上见有4条地表水冲刷形成的长10 m~25 m、深1 m~3 m、宽1 m~2 m的冲沟。

滑坡地下水较发育,由于开挖路基沟槽,地下水从路基右侧边坡渗出,形成5处泉水出水口,其中3处流量1.5 L/min~2.0 L/min,另外2处为渗水。由于坡体渗水及雨季雨水的汇集,在K40+850位置处形成小水塘。

1.2 滑体岩土特征

根据野外钻孔揭露,滑坡体岩土以③黄土状粉质粘土层及⑧马兰黄土层为主。滑体岩土层如下:

①粉质粘土层:褐黄色,软塑状态,土质不均匀,结构松散,以粘性土为主。

③黄土状粉质粘土层:褐黄色,可塑~硬塑状态,局部为软塑,土质较均匀,以粘性土为主,孔隙较发育,具垂直节理,含少量钙质结核。

⑧马兰黄土层:褐黄色,硬塑状态,土质较均匀,以粉粒为主,含少量钙质结核,孔隙较发育,具垂直节理,含有黑色铁、锰质斑点。

1.3 滑床岩土特征

据勘探钻孔揭露,滑坡的滑床岩性为浅绿色~青灰色的强风化砂质泥岩,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局部铁质侵染,质软。岩体完整性较差,多呈层状碎裂结构。

1.4 滑带及滑面特征

据野外钻孔和探槽揭露,该滑坡滑带分为浅层滑带和深层滑带。深层滑带发生在基岩面上,滑带由青灰色全风化砂质泥岩和马兰黄土层混杂而成,颜色杂乱,滑动迹象明显,滑带所含圆砾具有一定磨圆度。浅层滑带位于③黄土状粉质粘土层及⑧马兰黄土层内,局部位置存在小型擦痕及光滑滑面。

2 滑坡成因及稳定性分析

2.1 深层滑动(老滑坡)

老滑坡原始地形较陡,滑坡体为马兰黄土层,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其质软易风化,是相对隔水层。在坡脚溪水的冲刷作用下,坡脚不断发生塌方,抗滑力不断减小,在雨水作用下土体抗剪强度减小,引发深层滑坡,滑动因受到小溪对岸山体阻挡而减缓。深层滑带标高在坡脚小溪标高之下,说明其发生年代久远,加上山体阻挡,无再次滑动可能,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2.2 浅层滑动(诱发滑坡)

浅层滑体主要由第四系黄土状粉质粘土组成,滑坡体在随深层滑带滑动过程中已受扰动,土质松散;路基施工开挖期间连续有3个月的降雨,使得地下水位上升,土体在地下水及雨水作用下有效应力减小、抗剪强度大幅下降;施工开挖破坏了滑坡体原有的平衡状态;在以上原因综合作用下诱发了浅层滑坡(滑塌)。这些滑坡(滑塌)体处于临界稳定状态或者不稳定状态,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

2.3 滑坡稳定性分析

根据滑坡地形条件,选取如图3所示危险性较大的3—3'横断面按照式(1)进行稳定性计算。浅层滑带位于黄土状粉质粘土层内,根据滑带土残余剪切试验结果并结合地区经验,滑带土C=11 kPa,φ =7°,滑体重度取 19.5 kN/m3,饱和按 20.6 kN/m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0g。

计算结果显示在正常工况下滑坡接近临界状态Fs=1.032,在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处于不稳定状态Fs=0.962,在地震荷载作用状态下处于不稳定状态Fs=0.914。

3 防治措施

施工开挖后,道路右侧滑坡(滑塌)严重,且K40+770~K41+000段坡高达20 m~50 m,支护难度大、费用高。故将原开挖路基回填,恢复原滑坡体力学平衡,防止新的滑坡(滑塌)产生,同时将拟建线路整体向坡脚方向移动20 m~40 m左右,在塌方严重段(K40+700~K40+800)以桥代路,避免以后浅层滑坡(滑塌)对道路的影响。

4 结语

花子沟滑坡是一大型老滑坡,因施工开挖及连续降雨引起浅层滑坡(滑塌)。老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浅层滑坡(滑塌)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其支护难度大、费用高。将拟建线路外移同时部分路段以桥代路,既避开了滑坡(滑塌)严重段又降低了工程费用,对类似工程起到了一定借鉴作用。

[1] DZ/T 0218-200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S].

[2] 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3] GB 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4] 陈继华,张海亮,周海辉.地震重灾区某滑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治研究[J].山西建筑,2011,37(11):61-62.

猜你喜欢

滑带坡脚滑坡体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单一挡土墙支护边坡安全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黄土-三趾马红土滑坡滑带土的长期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土卸荷状态下的直剪蠕变特性研究
基于环剪试验的四方碑滑坡滑带土残余强度空间差异性和稳定性分析
考虑剩余剪应力的滑带土强度再生试验
秦巴山区牟牛沟滑坡体治理施工技术
顺层岩质边坡坡脚开挖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浅谈鹦鸽嘴水库右岸滑坡体除险加固设计
强震下紫坪铺坝前大型古滑坡体变形破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