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法自然,追寻医术与人生的大境界——访空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毛高平教授

2012-07-30文图中国医药导报刘志学许艾素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6期
关键词:高平总医院小肠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刘志学 特约记者 许艾素

添一把雨前新叶,沸水拂过,递到记者眼前的,便是一杯香茗……

未采访之前,记者就久闻空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毛高平教授是一位广播“清流雅望”的高士,一见面的一杯香茶,印证了此前的传闻。攀谈中记者渐渐了解到,身为空军级专家的毛高平教授不但极爱品茗,还喜欢读古典文学。国之古风的浸润,让眼前这位满脸敦厚的汉子,浑身散发着掩饰不住的儒雅之气。他是一名医生,但言谈举止间,却更像个研究古文国学的学者。

由国学谈到医学,毛高平教授说:“医学需要更多的人文素养,因为我们医生是在给人治病,和人打交道。什么叫人文关怀?我们说:病是三分治七分养。治病不光靠药物或手术治疗,还需要医生的关心和理解。”他给记者举例,“消化科有很多都是功能性疾病,心理因素影响很大,和气候、季节、饮食、情绪都有关系。有个病人是功能性胃肠疾病,近二十年,病情时好时坏,去好多医院做了各项检查,也没什么结果,他的思想负担很重。我们医生就要从专业角度给病人耐心分析,为他们减轻负担。”

除了给出专业意见医治,毛高平教授还有一双灵活精准的双手,能为患者祛除病痛。他精通各种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技术,擅长胆胰疾病的十二指肠镜下微创介入治疗和小肠病的诊断治疗。

他把临床医学的最高境界总结为四个字:道法自然。“手术用心去做,身心融合为一体。”在空军总医院消化内科进行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的30年间,毛高平为众多患者成功诊治了各类消化系统肿瘤和消化系疑、难、危重疾病,这位空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空军级专家,正逐步接近自己内心的境界……

道济天下,家学赋予的医者情怀

生于1955年的毛高平,祖上是福建客家人,素以诗书传家。这样的家风,使他自幼便熟读四书五经;这样的家学,赋予了他受益一生的人文素养。

毛高平教授近照

然而,年少的他尚未来得及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印象时,“十年浩劫”的大浪便突然了波及了他的生活,摆在眼前的路一下子变窄了,除了上山下乡,进厂做工,剩下的一条路子,便是当兵。一肚子古典文学的毛高平就此与空军结缘——1970年,毛高平正式入伍。3年后,毛高平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顺利通过了部队的大学入学考试,进入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4年学业修完后,被委派到福州空军部队工作。

在毛高平的年少印象中,他对于医学的理解最深刻的,便是神农尝百草、华佗刮骨疗毒、药王孙思邈悬壶济世等等先贤的一系列故事。从线装书中他早就领略到,医者都要有一颗悲悯、慈善的心,还要有一腔道济天下的情怀。这样的理解,也成了毛高平对这个职业精髓的简略总结。

工作中的优秀表现,让这个年轻人显得极为突出,因此随后空军医疗系统内部优秀人员学习选拔名单上,毛高平的名字赫然在列;又经过两年空军组织的基础培训之后,上级从这批学子中选出了“十八颗星”,安排到全军总医院由老专家以师承的方式继续带教。毛高平就是耀眼的星座之一,他的导师是空军总医院第一任内科主任张康教授。

3年严格的训练之后,毛高平的理论扎实、业务熟练,可谓成长迅速。他笑言:“那是1979年,当时我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读研究生,二是参加培训。谁知道这培训比读研究生的时间还要长呢?”1981年,毛高平留任空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从事临床工作。

学术的道路永无止境,毛高平没料到,他的求学道路还要继续延伸。上一世纪80年代,分子生物学在全球刚刚兴起,我国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更少,毛高平藉此做了一回“吃螃蟹”的人。1988年至1991年,他作为公费留学生,获得了到意大利摩德纳大学进修的机会。这次进修,让他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留学3年归国后,毛高平根据所学,在空军总医院建立了空军临床分子生物学中心。但令人不解的是,毛高平却没有留在实验室,而是在中心实验室建成后申请回到消化内科继续临床工作。“我的专长不是基础研究,应该让他们专业学分子生物学的接过去做。”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三年的艰苦留学白学了?

“没有啊,用分子生物学的思路做临床工作,会更有优势。”毛高平认真地对记者分析说:“临床医学的实践性很强,如果不用脑那就是机械化操作。我们医生除了要医治表面的病症,还要追究疾病发生的病理和病原。从生理、细胞水平上的改变到分子水平上的改变,观察越深刻入微,对疾病的理解越深刻,这会影响到治疗的选择、愈后的判断等等,而由此得出的结论会促进疾病研究的发展。”

探索“盲区”,让蛰伏的病魔无处藏身

学医的时候,毛高平绝对没有想到,今生将和一根能进入患者体内、直接看到病变部位的纤维内镜连在一起,而且这一干就是20多年。谈起纤维内镜,这位已完成了上万例消化内镜检查的空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兴奋不已。

实际上,毛高平是从踏进空军总医院大门的那一年开始接触消化纤维内镜的。他对记者介绍说:“那时的消化纤维内镜又粗又硬,医生只能借助非常低的分辨率勉强为患者查看食道、胃、直肠等部位的情况,每次检查都会给病人造成非常大的痛苦,医生诊断也很困难。”

那个时候,毛高平最大的愿望就是提高自己为患者做内镜检查的技巧,减轻患者痛苦。

1993年,刚从意大利留学回国不久的毛高平,又考取了同济医科大学专门从事消化内镜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消化内镜的先驱张锦坤教授,专门从事消化内镜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的纤维内镜也不断更新,从过去的成像模糊、功能低下、又粗又硬的内镜,发展为现在的成像清晰、功能完善、柔软可屈的电子内镜,一次为时很短的内镜检查可以解决患者多年悬而未决的病痛,这一切无疑为消化内科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此后,毛高平带领全科人员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依靠内镜技术相继成功开展了镜下病理学、细胞学、细菌学检查近万例次,成功检查出早期胃癌、食道癌、结肠癌、胆道癌、胰腺癌等疾病,为患者及时治疗创造了机会;还成功开展了内镜下胆管取石、消化道异物取出、消化道息肉切除,通过内镜下进行了消化道溃疡的治疗等项目。

在采访中,毛高平回忆说,一次,一名患者不小心将4颗假牙整体吞进了肚子里,连接假牙的钢丝和假牙交错在一起,弯曲成角,挂在食道上,当地医院试着取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无奈只好从西安远道来京,走进了空军总医院。在门诊,毛高平透过胃镜看到假牙斜挂在贲门附近,随着胃肠不停的蠕动,还在不断地变化着角度。毛高平屏气静心,准确地找到了钳取异物的最佳部位,然后随着病人的呼吸和胃肠蠕动,调整协调自己的动作,不到20分钟,就顺利取出了折磨患者近一个星期的食道异物,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通过这个十分具象的病例描述,毛高平向记者阐述着内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然而,消化内镜虽然实现了对患者上、下消化道检查诊断和治疗,但针对人体小肠的检查,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段。因为人的小肠达6米之长,世界上任何一位医生也无法手持一根6米多长的镜子为患者检查,因此,小肠成为人类很难用内镜探视到的“盲区”。在临床上,许多小肠疾病的延误诊断使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无论作为一个关心患者疾苦的普通医者,还是高瞻远瞩的学科负责人,毛高平一直念念不忘那个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难题,念念不忘那片消化内镜的“相对盲区”——小肠。

小肠疾病往往发病隐匿,没有特征性的典型临床表现,病种相对较多,如肿瘤、炎症性病变、溃疡、血管性病变、息肉、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等。消化内镜虽然实现了对患者上、下消化道检查诊断和治疗,但对于处于消化道中段,对长达6米多的小肠却束手无策。弯弯曲曲的小肠内部充满褶皱,加上不断蠕动,也不易让胶囊内镜清晰地显示病变。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小肠缺乏较有效的检查手段,看不到内部结构让临床上对小肠疾病的认识相对陌生,由此,小肠疾病成了误诊率和漏诊率最高的疾病。

2003 年,双气囊小肠镜(DBE)在国际的问世为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当年,空军总医院引进了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设备,这着实让毛高平兴奋了很长时间。因为这缘于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一信息,使空军总医院成为国内最先引进了这项设备的医院之一。作为多年从事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消化内科医生来说,双气囊小肠镜的引进好比为“照妖镜”增添了百变功能,使小肠疾病诊断成为现实。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设备通过外套管和内镜上的气囊交替充气、放气,内镜反复钩拉等操作,双气囊小肠镜使可自由移动的小肠类似于“撸袖套”一样套叠于外套管及镜身上,从而达到进入深部小肠而直观清晰地现实小肠病变的目的。通过镜下表现和病理活检,DBE检查可以作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金标准,诊断的同时即可进行微创治疗,迅速消灭病灶。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双气囊小肠镜技术的专家之一,毛高平带领同事们在近10年的时间里,通过几千例的临床操作实践,对这项技术的临床应用做了大量研究实践和改进,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恶性肿瘤、小肠克罗恩病、小肠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此之前,由于临床上对小肠疾病认识相对不足,因此小肠疾病大部分缺乏规范的治疗方法,治疗手段也比较单一。例如,在治疗珀茨-耶格尔斯综合征(即小肠中先天生长很多息肉,几十几百上千都有)时,过去只能等到小肠梗阻后进行手术,一次切除一部分,病人往往要经历多次外科手术治疗才能缓解。现在毛高平可以在小肠镜的辅助下,用专用的圈套器把直径三四公分的息肉一个个地慢慢切掉,既方便创口又小。

这项具有探索意义的研究“气囊辅助小肠镜的临床应用”获得了2010年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空军总医院的门口也挂上了 “全军小肠疾病专病中心”的牌子——这是国内唯一研究小肠病的专治中心。

比起荣誉,让毛高平更为高兴的是,通过DBE检查,很多疑难杂症不再神秘难解了,患者的痛苦极大减轻,甚至生命得到了及时的挽救。

谈及这项技术,毛高平详细介绍说,双气囊好比人的两只手,在交替充、放气的过程中于肠道中行走位移。充气和放气好比人的双手在交替一抓、一放,将小肠一点一点重叠套放于镜子外套管上清楚地探察,镜下小肠病变情况一览无余,从而实现了医生对整个小肠进行直视下检查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能同步采取活体组织做病理。他采用小肠镜技术为200多位患者明确了小肠病变的诊断,为有效治疗提供了依据。几年前,一位突发腹痛的男性患者经小肠镜检查,明确诊断为小肠中段动脉血管破裂大出血。在过去的案例记载中,类似病情造成死亡的有很多,而死亡的原因多是经尸体解剖后才获得。这位患者是幸运的,由于小肠镜准确诊断定位,使病魔无处藏身,医生及时手术救治,使得他的生命得到挽救。

毛高平说,消化内科离不开消化内镜。如今,随着设备与技术不断更新,毛高平顺势带领全科人员在短短几年间,依靠内镜技术相继成功开展镜下病理学、细胞学等技术检查病例近万例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检查出早期胃癌、食道癌、结肠癌等疾病,为患者的及时治疗创造了机会。

在采访时,毛高平说:“我刚刚送下去的那个患者是来自内蒙古的,便血一年多了,在当地医院检查了一年多什么也没查出来。来我们这儿做小肠内镜检查,刚下去一米多就发现问题了——小肠间质瘤。”这在以往要反复检查,乃至开刀才能确诊的病症,在气囊辅助小肠镜下无所遁形。

在不断探索着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实践中,毛高平教授跃上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台阶。他不但被聘为空军级专家,还先后被空军评为优秀基层主官,荣立三等功,并获得空军卫生系统优质服务标兵称号。

淡泊宁静,被需要就是一种幸福

在空军总医院工作了近30年,身为研究生导师的毛高平也带了不少弟子。因为家学背景,他在工作间隙,喜欢读书,研究哲学,十分讲究人文素养,所以,他对弟子就不止于教技术,还会给他们指导人生观。“教学生是教做人,要树立好的人生态度。”在毛高平看来,做医生更是要严格要求,安身立命。他时常教育学生说,工作就是让自己幸福的一种途径,被周围的人需要就是一种幸福。

那么,在那些需要毛高平教授以及他的同事们的患者心目中,毛高平是个什么样的医生呢?

记者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登陆一家医患互动网站,点开了毛高平教授的个人主页。在这个网站上,全国各地的患者给他的留言已达十多页。

“我是河北来看病的;上网查毛大夫医术高超,医德又好,我就挂了毛大夫的号。毛大夫真的很好,态度和气。看我们是从外地来的,还给加了个做胃镜的号。真是谢谢您毛大夫;祝毛大夫一生平安!”

“一直都想找个机会写封感谢信给毛主任的,但每次出院都匆匆忙忙的,来不及。这次在网上搜索到这个网页,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我是一个PJS患者,在空军总医院做了两次双气囊小肠镜,都是毛主任帮我做的。在他的细心耐心爱心的操作下,我小肠里的息肉一个一个地减少了,我的病痛也随之减少了……谢谢你毛主任!很高兴我第二次去的时候,你还记得我。这说明你真的是一个很细心的医生,记性很好。那么多病人你都能记得,我真的很感谢你!”

“我的女儿在今年3月因为突发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在当地市里最大的医院住院17天,没有检查出出血原因和病灶,无奈之下,我们于4月1号转到毛高平主任所在医院。毛主任关心每位病人,态度热心。住院的第二天亲自为我的女儿做小肠镜检查。女儿非常幸运,遇到了最好的大夫。在肠镜检查下到3米多时,发现了出血点,查出病灶打上夹子做好标记,为手术打好基础。我们全家为表达谢意,让更多的病人找到好的大夫能够治愈,现在通过这个平台,感谢毛主任,感谢空军总医院的医生护士!”

……

毛高平居然还不知道这个网站。他很感兴趣地一条一条地看着。对于这样的留言,他大多欣慰地笑笑,但另一条留言,却让他有些激动:“十几年前,我母亲曾求治于当时还是普通医师的毛医生。虽经毛医生多方用尽全部力量最终回天无力,但我们永远记住毛医生的恩情和他为工作、为救死扶伤所作的贡献。我们是已故宋××的孩子。我们在天津向您祝福,再次说一声谢谢!”

都十几年了,患者家属还记着来感谢他,很显然,这条留言让毛高平再也无法心如止水了。

在采访时,毛高平的同事对记者说,平时,面对病人感激他时常说的一句“谢谢医生”,毛高平回话时,往往不是说大家常说的“不客气”,而是很“另类”地说:“同喜同喜。”对此他解释说,病人高兴了,家里人才高兴,医生更高兴。有什么比完成一项事情更高兴的呢?这就是一个人的成就感吧。

记者在采访正还了解到一件有趣的轶事:毛高平一直醉心于他的小肠镜临床治疗,没想到自己的医术之名却传遍了大江南北。网上有一个由病友自发建立的珀茨-耶格尔斯综合症患者QQ群,来自全国全国各地的病友们往往会共享一些医疗信息,毛高平的名字也就此被传遍开来。但对此,他却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陆续接到了来自广东、甘肃等地的咨询电话,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组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面对这个很意外的消息,他笑而不语。

毛高平对记者感慨说:“做临床很有乐趣……”看得出说这话时,他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但转瞬之间,他又严肃地说:“但不是所有的病症都能治好的,我希望患者和家属都能理解这件事情。”

“很多病以前我们也医治不了,但现在慢慢发展了。我这些年的工作和研究的主攻方向是小肠疾病的基础和临床,消化内镜以小肠镜为主的临床应用以及消化道肿瘤的内科综合治疗。通过这些年的研究,让病人和医生都逐渐提高了对小肠病的认识,也算得上在学科领域中新开辟了一条研究道路。”

采访快要结束时,毛高平教授再次重复说:“并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好。目前很多病我们甚至不知道病源和性质,但医生一直在不断努力,我们应该坚定地相信,医学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无论是快,还是慢。”

在他看来,世界就像医学的发展规律一样,趋于完美是早晚的问题,这就是“道法自然”。一名医生,对医术的追求也好,对人生的追求也好,其境界,亦是如此。

专家简介

空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主任医师,留学欧洲归国学者,空军级专家,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小肠镜学组成员,国家胶囊内镜“863”攻关委员会执行委员,全军消化学会委员,全军保健医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分会委员,中国医学促进会胃病会常务理事,国内多家学术刊物编委。

1977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1995年在同济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1年在意大利摩德纳大学医学院从事肝病分子生物学研究。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小肠疾病的基础和临床,消化内镜以小肠镜为主的临床应用以及消化道肿瘤的内科综合治疗。共发表论文30余篇,获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和医成果奖。近30年的消化内科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中,在消化系统肿瘤,消化系疑、难、危重疾病诊疗方面有很深造诣。精通各种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技术,擅长胆胰疾病的十二指肠镜下微创介入治疗。是国内最早开展双气囊小肠镜技术的专家之一,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恶性肿瘤、小肠克罗恩病、小肠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猜你喜欢

高平总医院小肠
灌肉
用好小肠经,可整肠除湿热
兖矿新里程总医院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一根小肠一头猪
千年古建看高平
高平夜景
五“地”五“乡”圣地高平
仰望高平
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