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云儒谈“文化突围”

2012-07-30张静

西部大开发 2012年4期
关键词:突围实力创造力

◎ 文/本刊记者 张静

我们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创造力。有了一次次大而新的创意,才可能争得全球文化市场的话语权。而成功的创造又将转化为样板、模型和规律,这为我们进一步向话语本位提升打下了基础。

不突围,死路一条;要突围,血路一条。每次突围都会留下伤痕,但每一块伤痕又会产生新的抗体,积累着新的曙光。 ——肖云儒

记 者: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软实力,意义十分重大,影响十分深远。您认为当前我们文化的发展存在着哪些弊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肖云儒: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柱,它是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厚德载物的道德精神;它是儒、道、释三足鼎立的形而上的精神表征;它是三易——简易、不易、变易的东方思维特点;这些都是在文化强国之路上给予并将不断给予我们的精神营养。

但即使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无比优秀,却总是会被一些这样那样不很优秀的文化因子包围着、被传统文化中的弊端包围着。一直以来,我国文化被左倾思潮的惯性包围着,被西方思潮的某些立场和表述体系包围着,被商业大潮中单纯逐利的观念包围着,被网络大潮以大影响力的传播为诱饵导致的浅薄、浅陋、低俗、恶俗包围着,也被政绩GDP(包括文化政绩GDP)的种种误导包围着……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积习弊端,诸如皇权主义的独裁专制导致的非法治倾向,家国同构的稳态结构导致的难于变革的倾向,重道轻器的玄学传统导致的非科学倾向和抑商倾向,在今天不止是阴影犹存,可以说还在旮旯拐角中鲜活地存在着。

记 者:面对在文化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与困惑,您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才能实现变革与发展?

肖云儒:我们要在它们的包围中突围,在法制的、科学的和变革的路上大步前行。不突围,死路一条;要突围,血路一条。每次突围都会留下伤痕,但每一块伤痕又会产生新的抗体,积累着新的曙光。

从历史看,中国文化自古以来既有过大创造的光彩,也有过大阉割的历史;有过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知识分子可以飘移待沽,在选择中让自己的主张得以实现,却也有过焚书坑儒;有过汉唐时期的以强大文化主体开放融汇异质文化的时代,也有过历代强权全力打造依附人格、主奴根性的时代。许多追求独立人格的仁人志士无不是悲剧下场,中国社会有了确立人格主体的整个觉悟,才是20世纪的事。

从现实看,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总被各种文化膜笼罩、窒息,我们逃逸不出文化传播的覆盖,各种他者经验、类象经验屏蔽了我们的自主创造精神,我们的创意力乃至我们的生命因此而萎顿。

要从历史的和当下的文化膜中突围,必须大力培养全民族的创造力,尤其是颠覆性创造力。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说,一切真正的创造都是破坏性创造。所谓颠覆性创造力,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说在总体战略上要由自然经济时代文明的延续和小修小补,转向现代市场经济时代新文明的创建。在这一历史性的新文明的创建过程中,以新的核心价值观来吸收原有传统中的营养。一切科学的观点方法,也包括先进的文化,都是在无数失败的探索,也就是在错误中“积跬步而至千里”的。人类从来是踏着错误走向成功的。在创建新文明的过程中,我们要有出现曲折和坎坷的充分准备。

记 者:我们国家提出了“文化兴国”战略,一个“文化强国”体现在哪些方面?您认为今后文化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肖云儒:文化强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就是民族精神的大发扬,民族创造力的大提升,民族文化形象的大改变。一个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民主之制度、科学之市场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国家、民族最强大的文化形象,也是文化强国的最根本的标志。

国家提出文化兴国战略,说明我们国家是很清醒的,对国家发展的态势更为清醒。当下的态势就是我们既要有成就感,更要有危机感。这个文件正面提出了对于危机的战略对策。特别是在文化方面,重视了普世价值。而普世价值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这就可以看出我们的成就,在文化上由阶级地、意识形态地和独具国情地背景下提出的建党建国理念,已经过渡发展到普世价值下的建党建国理念,提出了积极有力的对策。硬实力发展之后,要树立软实力,而且要把软实力转化为硬实力,要把文化转化为产业。产业就是硬实力,文化产业的GDP也是硬实力,并且要抓硬实力的提升,还要抓软实力向硬实力的转化。

因此,今后在文化发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警惕“四化”。即不要把文化纸化;不要把文化建设事物化(政绩化);不要把文化发展政绩化;不要把文化企业GDP化。一定要防止这四种倾向,把所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道德的教育、艺术等方方面面要落实到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中,落实到生活方式中,要落实到城市、社区、邻里,落实到物业管理等最基层,落实到乡村等最基层的地域生存状态。

记 者:有一种文化发展形势叫文化产业,这也是举国上下正在发展的朝阳性事业,您对此又是如何理解、如何看待的?

肖云儒: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当前要尽快实现五级转化,即由资源本位向产品本位—资本本位—创意本位—话语本位的转化。

近年来,我们的文化产业正在由原来的资源本位向产品本位、资本本位提升,我们丰厚的文化资源正在又好又快地转化为像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区这样的大型文化产品;同时又以我们的资源和产品来吸引、聚集国内外更多的资本流向,陕西文化投资公司、曲江文化投资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公司的组建,对资源本位向资产、资本本位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再向创意本位提升。创意可以将中国的文化资源熊猫、花木兰,变成享誉全球的文化产品《功夫熊猫》《花木兰》,替外国人赚钱。我们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创造力。有了一次次的大而新的创意,才可能争得全球文化市场的话语权。而成功的创造又将转化为样板、模型和规律,这为我们进一步向话语本位提升打下了基础。话语本位,也就是以大量成功的创意和实践,在全球文化市场的规则、标准的制订上争得决定性的发言权。世界文物保护会上的《西安宣言》和文化产业的《曲江模式》,显示着陕西省文化产业这种向话语本位的转化已经开始。只有将创意本位提升到话语本位,当前文化入超的现状才能改变,国家文化安全的风险才能降低,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才有力度。这是文化强国极为重要的任务。

采访感言:肖云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著名评论家。他很平和、慈祥,像一位导师,更像一位睿智的长辈。与他的谈话与其说是采访,倒不如说是接受了一堂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课。与智者谈话,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奢望,更是一种财富。肖老师在文化领域的建树,令人仰望;他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是一种肩负的责任,也是一种坚强的信念。

猜你喜欢

突围实力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实力抢镜
苏东坡突围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极速突围战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