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蓝果树
2012-07-28囗冯志舟
囗冯志舟 文/图
1997-2000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在云南、调查到了一种总株数不足20株的极度珍稀濒危树种,那就是仅产云南的我国特有的云南蓝果树。
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系蓝果树科、蓝果树属落叶乔木,其属名Nessa的拉丁名含意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的水神Nysa名,指本属的模式种蓝果树喜欢生长在湿地或水边,而种名附加词yunnanensis其意思是云南蓝果树的模式标本采自云南。
云南蓝果树高12~30米,胸径达80厘米;树皮灰白色至红褐色,有细纵裂纹,皮孔显著。当年生枝、叶背面、叶柄、花序梗及小苞片均密被黄绿或褐色柔毛,老枝具褐色柔毛,故又名毛叶紫树。叶阔椭圆形至阔卵状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5~9厘米。雌雄异株,花生于小枝中上部叶腋或叶痕处。雄花为伞形花序,花萼具卵形小萼片;小苞片4,花瓣5,窄椭圆形,雌花为头状花序。4~5个核果组成腋生头状果序,果绿色转红色,椭圆形,长约2厘米,具4枚宿存小苞片。花期3~4月,果期7~8月。
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普文、勐罕等地,迄今仅发现了10多株野生植株,零星散生于海拔540~850米的热带沟谷雨林或山地密林中。分布区干湿季明显,年均气温22℃,≥10℃积温7200℃,年降水量16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0%以上。土壤主要为深厚肥沃酸性红壤,蓝果树科是一个现仅存2属10种的小科,我国有2属8种,该科是古北大陆东部特有,起源于我国并富有特征性,在东亚(至东南亚)和北美(至中美)的间断分布也很清楚而古老,显示此科是从笫一次泛古大陆到现代的孑遗科,一直没有什么大分化和扩散。云南蓝果树是中国热带北缘的特有种,在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的研究上有科学价值。
云南蓝果树树形美,尤其是秋色和果实颇具观赏性,可作园林观赏树。其干形圆满通直,木材纹理直,结构细,不易翘裂,油漆及粘胶性能良好,为优良的家具和室内装修用材树种之一。
云南蓝果树由于分布区狭小,群众对其不认识、一直被作为“杂木”屡遭砍伐。
云南蓝果树雌雄异株,因林地内植被茂密,雨季结实的种子落地后很难接触土壤,天然繁殖十分困难,属于国家极度濒危的珍稀保护物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将云南蓝果树列为国家二级稀有濒危植物,1992年,林业部将其列为国家珍贵树种,1996年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根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1994年公布,为国际共同采用的受威胁植物等级系统,则将其列为“极危种(CR)”。
为了确保这一珍稀物种不至于灭绝,林业部门对保护和发展云南蓝果树极为重视,西双版纳州政府、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云南省林科院普文试验林场的科研人员,通过人工采种、抚育的方法,培育出来了大量的云南蓝果树幼苗。将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村寨的集体林和社区小学校院内推广种植蓝果树幼苗,以增加这一树种在野外的种群数量和分布。
散生在雨林中的云南蓝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