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解读类新闻的案例分析

2012-07-27文彩云

中国记者 2012年11期
关键词:公房南宁市出售

□ 文/文彩云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频频出台医疗、教育、社保、住房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做好政策解读类新闻,既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媒体服务读者、吸引读者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政策解读类新闻呢?

如何将亲民姿态与权威解读相结合

“政策解读”,顾名思义解读的是“政策”,政策是国家出台的,解读则是说给老百姓听的。那么,这就要求政策解读类新闻要亲民,要以亲民的姿态权威解读。

先看一个案例:《广西日报》2012年3月28日“看点新闻” 版头条——《5月1日起,首府公房上市交易实行“新政”》。笔者在解读出售公房须强制补购“公摊”时,尝试这样写:

在南宁市一家事业单位就职的周先生,10年前买下单位一套60多平方米房改房。最近周先生老想着把这套房子卖掉再置换一套大一点的,原因是在老家的父母要过来安度晚年。周先生翻开家里的房产证,并没看到包括有“公摊面积”这一项,原来当年买房时单位没有出售“公摊”。5月1日《办法》实施后,如果周先生想要出售这套房子,必须去补购公摊面积后才能上市交易。

“公房一旦上市交易,就跟商品房的‘身份’差不多了。商品房必须明晰产权,公房也一样。”南宁市法制办副主任侯康顺介绍说,如果不强制购买公摊面积的话,今后公房在后续的维修、更新、改造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管理上的“尴尬”。

“新版”政策中明确规定,上市出售尚未购买分摊的共用部分建筑面积的已购公有住房的,应当补充购买分摊的共用部分建筑面积。补充购买分摊的共用部分建筑面积的价格,按照上市出售已购公有住房当年市政府批准的出售公有住房的价格确定。

然而,对于《办法》实施之前就已上市出售,但是尚未购买分摊的共用部分建筑面积的已购公有住房,买受人将该房屋再次上市出售时,应当按照再次出售当年的出售公有住房超标面积的市场价格,补充购买该房屋所分摊的共用部分建筑面积。

这篇报道在行文上,做到了尽量用口语化来表述枯燥难懂的文件语言;内容上,提炼了政策中市民最关心的内容,并邀请政策出台部门领导进行权威解读。文章巧妙将读者带入“新政策”与“旧政策”的对比中,“比”出其中的不同和亮点。文章发表后,广受好评,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网等重点媒体纷纷转载。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亲民首先要为百姓着想,从百姓的生活视角做文章。记者拿到政策材料时,应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考虑分析政策的出台,哪些是与群众生产、生活有关的问题?哪些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抓住这些问题来解读,做出来的报道才有针对性和亲和力,读者才关心,才爱看。这就需要我们从大量的政策条文中仔细“搜索”出群众关心的“新闻眼”来,满足群众需要。2012年3月,南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南宁市已购公有住房上市出售管理办法》,对南宁现行的公房上市交易规定进行多方面修改。上述案例中,笔者在解读该政策时,把市民关注的“出售须强制补购‘公摊面积’”“出售后不再享受‘公房福利’”“八种公房列入禁售”等几大焦点 “搜索”出来,写出了《广西日报》当天“看点新闻” 版头条,成为当天报纸吸引读者的重要亮点。

采访权威人士,提高权威性。政策解读政策性、业务性很强,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如果对政策解读不权威、不准确,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做政策解读报道时,要求记者和编辑有很强的综合能力。特别是邀请解读政策的专家,前提必须是参与过该政策的酝酿、调研、起草、论证等环节的权威部门人士,对整个政策的来龙去脉非常熟悉,这样才能确保政策解读的权威和准确,报道才有说服力。

用百姓身边的案例,讲与百姓有关的事。政策是严肃的,是自上而下发的,但解读不能板着面孔,满嘴官话。做政策解读时不应照抄文件,而应该从百姓的需要出发,以他们的角度,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谈心般地告诉他们关心和喜欢了解的事情。在上述案例中,为什么出售公房须强制补够“公摊面积”,仅仅看文件材料,一些读者不明白也不理解。笔者在解读时则用了这么一句:“公房一旦上市交易,就跟商品房的‘身份’差不多了。”

如何做好政策的通俗化“翻译”和直观化“解读”

政策或文件里面,由于涉及专业术语过多,晦涩难懂,往往会给受众造成阅读障碍。西方新闻学者在谈到改进新闻写作时,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就是“不要用技术语言”。他们强调要用所有读者都能充分理解的语言进行报道,在稿件中尽量删除一切技术词汇和含混不清的行话。在做好政策解读类新闻时,这一点同样值得学习和借鉴。

先看这个例子:《南国早报》2011年2月16日报道《“住房”怎么界定——解读南宁版住房限购令》,在说到“同一购房家庭”如何界定时,我举了这样两个案例:

案例一:刘先生和妻子有一儿一女,全家4口人全是南宁市户口,其中,儿子19岁,女儿17岁,这两个孩子目前还在上学。刘先生家已经有一套商品房,还有一套单位的集资建房。试问,根据限购令政策,刘先生家现在还能买房吗?

案例二:赵先生不是南宁户口,但他在南宁市某公司工作已经1年多,目前在南宁市已拥有一套商品房。其儿子小赵已经22岁,也是外地户口,在南宁上大学。小赵今年即将大学毕业,赵先生想赶紧给儿子买一套住房。作为外地人的赵先生,目前还能再买一套房子吗?

□ 用图表解读可以使政策看起来更直观、更易懂。图为针对相关结构性减税政策制作的图表。

结合这两个案例,我对限购令中所称的“居民家庭成员”、限购令对买房人身份的限定等等政策做了进一步的详实解读。

政策解读类报道,怎么用群众的语言来写“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学会第二种“翻译”。对专业术语、文件术语等进行通俗化“翻译”。也就是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白话文阐释政策,目的是让读者能够更加轻松地读懂政策文件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广西日报》2012年3月14日第五版头条《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轻松——4月1日起南宁开征价格调节基金》,“价格调节基金”是怎么一个概念,当物价波动时它将发挥怎样的“威力”?文章在解读时,笔者将 “价格调节基金”比喻成“蓄水池”,叙述这项特殊的基金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学会“服务性解读”。告诉读者政策中哪些内容与老百姓有直接关系,这样做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变化?老百姓如何才能得到相关实惠?应把具体实施方法通俗地告知受众。同时,对政策进程中的一些疑问,让老百姓通过解读报道就能轻松找到答案,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

学会用图表解读。用大量图表、插图“说话”,不仅能够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让读者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更直观地获得更多丰富的信息。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经济数据,与其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表达更为形象,还不如“巧用”图表,起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例如,《南国早报》2010年2月2日报道的《2009年广西十大社会热点问题解读》,文中从“2009年广西社会热点与公众社会心态调查”中选取了广西公众对社会经济发展各领域的评价、对各级政府工作的评价、个人生活中的主要忧虑问题、对政府公共服务主要需求状况等10大问题,邀请广西社会科学院课题小组的专家进行解读和点评。其中,对“居民关注新医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解读时,作者专门用了一个图表来“说话”。通过图表可以使读者轻松地理解,广西居民首选项是“应住院,但治疗费贵而不敢住院”,图表中排在前三位的选项凸显了“看病贵的问题”,影响了广西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进一步调查研究认为,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显而易见……不少读者认为,通过这样的图表解读方式,将信息和思想变成了简单的图表来表达,节省了大量解释性的语言,读者可以花最短的时间直击问题要害,令人信服。

猜你喜欢

公房南宁市出售
Sam’s Family
美国流行商店出售二手服装
关于直管公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浅谈自管公房权益转移认定
关 公
公有住房纠纷案件的化解路径
关于住宅直管公房出售相关问题的探讨
Marvell谋求出售芯片业务
Opera启动出售评估
山西省粮食作物出售与收益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