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北京到伦敦,奥运报道顺势而变

2012-07-27文/李

中国记者 2012年5期
关键词:钱江晚报伦敦心态

□ 文/李 杲 康 凯

(作者分别是浙报集团副总编辑、钱江报系总编辑;浙报集团体育新闻中心副主任)

□ 2012年4月18日,中国男子体操队选手冯喆(中)在练习双杠动作。当日,中国体操队在北京加紧训练,备战伦敦奥运会。(王毓国/摄)

北京奥运会盛况尚在眼前,伦敦奥运会脚步已经迫近。

四年,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不断求新求变的媒体人来说,四年已是一个不短的概念。再次迎战奥运,中国媒体与上届相比,境况有何不同?战略有何变化?

媒体的态度取决于受众的态度。奥运会的再度临近,媒体人应该充分估量国人对待奥运会的心态变化。

北京奥运会,中国人首次当上东道主,把奥运会办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同时,中国运动员也豪取51枚金牌,荣登金牌榜榜首。在办赛水平和竞技水平两方面,中国都令全世界为之惊叹。登上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内体育受众的心态变化可以用两句诗来形容。一句是“极目楚天舒”,中国运动员从长期徘徊的第二集团的急流险滩中冲出,让国人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这也是一种心态渐趋平和、价值观渐趋大气的感觉。另一句是“黄山归来不看岳”,我们不但参与奥运会,连举办奥运会都达到了这样辉煌的高度,当然会对以后的比赛产生一些“审美疲劳”。

顺应受众这些较为普遍的心态变化,媒体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奥运报道战略。

一、顺应“极目楚天舒”的变化,不必再像过去那样费力着墨于中国运动员一城一池的得失、你死我活的拼杀。过去,中国长期以来积贫积弱造成的一种普遍的弱国心态,造成体育大体上都承担着一个向世界证明中国的任务,要证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要证明中国的制度是优越的,要证明中国强大起来了,等等。而现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多年飞速发展,国人精神面貌已发生很大变化,自信心也得到空前提升,对金牌数量多寡得失已看得越来越淡,转而追求的是金牌的质量。也就是看重国际主流项目、热门项目以及职业化程度高的项目,如三大球、田径、游泳等;而对于一些边缘项目、冷门项目、中国在世界上专业打业余的项目,我们在报道上可以有所取舍。

二、顺应“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变化,我们应该透过浅表的赛事本身,去捕捉一些能够拨动人心弦的东西。体育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竞技场上有许多东西都符合全人类共有的价值观。

北京奥运会上,50岁的栾菊杰代表加拿大参赛,与小她二三十岁的对手同场较量,并且在赛场上打出“祖国好”的旗帜;33岁的伟大母亲丘索维京娜为给儿子治病,改国籍代表不同国家不停参加体操比赛,直到身受重伤无法再比下去;广州亚运会上,东帝汶举重选手——一位保安兼酒吧歌手,他举起的重量比不上最轻量级的专业女子选手;他的同胞、羽毛球双打选手在和印尼选手的较量中,只坚持了12分钟;蒙古铁人三项选手是职业金融分析师,总成绩比第一名落后了足足45分钟;为了参赛,6名阿富汗女选手甚至要冒着生命的危险……他们的成绩虽然不足以登上领奖台,甚至不值一提,但他们却分享了、甚至超过了胜利者的光芒。

这样的理念,我们在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历次重大赛事中都一直在努力实践。比如苏迪曼杯羽毛球赛,《钱江晚报》舍弃了许多冠军选手,转而去浓墨重彩地报道一对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母子混双选手,他们虽然一场没赢,却始终怀揣梦想。竞技世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小人物,才有了更多美好的情感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抓住这样具有人性光辉的内容,才能把“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读者拉回到我们的版面上来。

三、顺应传播规律变化,搭建开放式奥运报道平台,让受众也成为报道的主角。伦敦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钱江晚报》组织了4名中国留学生在伦敦代替本报记者的角色,实地踏勘走访奥运会的方方面面,发回3个版的“探营伦敦”专刊。奥运会期间,《钱江晚报》将组织更多民间记者和读者,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多种手段互动,以延伸奥运报道的价值链。

四、顺应全民健身热潮的高涨,借奥运之东风,让体育走下高贵殿堂,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让全民体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样是在倒计时100天之际,已连续举办7年的《钱江晚报》体育庙会隆重登场,今年体育庙会的主题是“车间奥运会”,是一场持续两个月、专为广大农民工举办、意在加强对农民工人文关怀的民间快乐奥运会。除此之外,《钱江晚报》还将举办多种以青少年为主要参与对象的社会体育活动,把奥运的理念与快乐带给千家万户。

伦敦奥组委一直推销的本届奥运的核心理念是:让奥运会激励全球的青少年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刚刚公布的伦敦奥运会口号也与之呼应——激励一代人。毫无疑问,最可贵的奥运精神应该渗透在全民健身中。

猜你喜欢

钱江晚报伦敦心态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跑菜场跑出租站柜台——钱江晚报“我们一起走过”大型体验式报道推出的背后
做谦逊的人
用心做爆款——钱江晚报《24杂志》采编播梳理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纷繁的生活教会我们向上、向善和向美——钱江晚报“暖新闻”探索浅析
爆款的打造,需要长期的采编积累——《钱江晚报》大案要案报道的策略与坚持
去往伦敦
还是“看掐架”心态
伦敦畅游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