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持权转播商的奥运报道如何出彩?——CNC中文特别节目《伦敦时间》的三方面尝试

2012-07-27万智炯

中国记者 2012年10期
关键词:运动员

□ 文/万智炯

(作者是新华社音视频部总编室副主任)

竞争白热化的电视体育报道,如何出彩?奥运报道中,非持权转播商如何成就“无米之炊”?如何严格按照奥组委的规定,在一档节目里只能使用2分钟的赛事视频,还得支撑起一档30分钟节目?

非持权转播商的电视台,连奥运报道的字样都不能出现,国际奥组委的对于持权转播商的呵护简直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新华社旗下新兴的CNC中文台决定另辟蹊径,开办一档30分钟的奥运报道特别节目,叫做《伦敦时间》,打了个擦边球。

其实,擦边球也能精准击中目标。

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伦敦时间》必须出奇制胜。

于是,我们不在正面赛场拼实况,而是更加关注比赛中的人;发挥海外广泛驻点的优势,精确关注赛事国背后的故事;找到合适的人,说出直指人心的观点。

讲个故事吧,感动人的故事

每档节目,都得有一个有分量的主打报道撑起来。

不是不能转播比赛吗?赛事集锦不是限制在2分钟吗?好的,我们讲述比赛中的人。

人永远是任何故事的主角。比赛中的人,其承载的命运,甚至比普通人更为浓烈与惊心。竞技体育,残酷的竞技体育,仿若把人一生所能经历的喜怒哀乐压缩在极短的时间,从一步登天到咫尺天涯,看的人揪心,演的人就更是撕心裂肺了。

每一个观众,都将从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命运的青睐或者狞笑。他们将不仅是被赛事打动,更是被浓缩的无常人生,以及在其中奋力拼争的人们所打动。

栏目组提前准备一些热门话题人物:林丹、博尔特、刘翔、吴敏霞、丘索维金娜、美国梦十队队员,加上每天都会有新闻人物冒出来,所以30分钟的视频,一定是有个主打的人物板块作为支撑。这个浓墨重彩的板块,起名叫“今日英雄”。能站在奥运赛场上的人,都是经过重重考验的英雄,叫“今日英雄”一点儿不过分。大奥运的概念,在这里将被利用得淋漓尽致;伟大的奥运精神,也将随着故事一一诠释铺陈。

人物报道,最难的是找到切入视角,你的故事必须独特。

千万不能面面俱到,究其一点,不及其余地深挖下去,没准能找到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给观众一些“陌生化”的体验。这也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事,大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讲个不错的故事。即独特的经历、独特的性格、独特的情感、独特的人群。

好的人物报道,终将触及灵魂。

独特的经历:这是人物报道主打。这些运动员,经过重重残酷的竞争,来到世界竞技场的最高舞台,每个人都会有着不为人知的挣扎和伤痛,自我激励的雄心以及温情脉脉的时刻,挖出那些感动观众的故事吧。

《王者刘翔:倒下时 仍是冲刺姿态》,描述刘翔的倒下,站起来,重新倒下的经历。落脚点是他对于最高舞台的渴望;嘴上不说但一直纠葛的“赎罪心理”;一段只有一个目标的灿烂青春;谈不上道德是非的判断,所表达的是普通人在复杂世界的无奈与渴望,以及支撑人们前行至今的雄心。

《梦圆伦敦:有关热爱与坚持的故事》,讲述高龄的赛马师、没有腿的跑者以及歧视女性的环境中坚持比赛的女选手的故事,他们对于运动发自肺腑的热爱,突破了人类所能碰到的种种极限,包括岁月、禀赋以及环境的桎梏,最终靠着对一件事物的热爱,实现自己的梦想,激励了所有碰到极限和挑战的普通人。

独特的性格:每一位传奇运动员都有无数的故事,作为一个八分钟左右的小片,想讲所有的故事,将会冗长而无深刻印迹。这需要编辑从无数耳熟能详以及不为人知的故事中,梳理出一条主线。性格即命运,反过来说,如果一个运动员异于常人的精彩人生让我们喟叹,那主导他人生的性格,一定会动人心弦。

《多面林丹:每一面都是真实的我》,没有着眼于“超级丹”的成功,而是宕开一笔,直接着墨在林丹霸气、鲁莽、暴躁、执着甚至有些“坏孩子”的个性上,并开掘出形成这样个性的原因,少小入伍,几经浮沉进出国家队,军人对胜利的狂热渴望等等。这些个性足以支撑一个强大的林丹,以“舍我其谁”的霸气逾越世界羽坛的重重高峰。

《博尔特:不羁的人生 永恒的传奇》在创作初期,始终难以找到一个鲜明的点来概述他,媒体报章总喜欢用“天纵奇才”来形容,但是天才只是表象,节目需要触及他灵魂的东西。纵观博尔特的奔跑和赛后种种表现,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不羁”。一个能找到自己优势所在,又不为名声所累,浑然不吝外界评价的浪荡汉子。正是这种“不羁”性格,让他放下包袱,寻找到最能展现自我的舞台。

独特的情感:人是通过情感来触碰这个世界的。那些人类共通的情感,拉近彼此的距离,连接起互不相干的世界。发生在运动员身上的种种狂喜与大悲、纠结与挣扎、痛悔与平淡,其实也每天发生在你我身上,只是没有那么大起大落而已。只需找到合适的故事,在很短时间里展示命运弄人的情感纠葛,一定能感动你我。

《不屈与坚持:银牌得主的“冠军心”》展示了每个人都会遭遇的,“近在咫尺,却咫尺天涯”的抱憾。那些穷极自身全部努力,却始终被命运阻挡在门口的那些运动员,李宗伟、王皓们,他们永远怀着一个梦,这个梦始终没有实现。一如我们的人生,普通人的人生。梦还在,一直追,正是人类区别其他所有生灵之所在。

独特的人群:这考验编辑的归纳与想象的能力。能用某种特质,将某几类人串起来,而这个特质一定是有意义或者有趣的。

如《奥运“老男孩”——挑战青春的底线》讲述一批“高龄”运动员为了梦想而继续拼争的故事,他们不服老,他们有欢笑。

《赛场康乃馨:伦敦奥运的“妈妈传奇”》《知识改变运动:那些温文尔雅的奥运冠军》《奥运也混搭!盘点伦敦赛场两栖高手》,这些从标题就能看出人群特点的节目,很好的勾勒出奥运赛场众生像。

做这些人物报道,很好地绕开了不能过多使用现场赛事素材的桎梏;事实上,他们成长过程还是有很多视频素材的,而且最新的战况都有图片来表示。在某个清晨,我抬头看了眼电视墙,发现上面的BBC、CNN和半岛电视台的奥运节目中,大部分都是用的照片,我心里完全有底儿了,因为我们掌握的素材比那些主流大台应该还全一些,尤其是中国选手的。

全球连线的气势,聪明角度的选择

奥运赛事是运动员之间的竞争,但是从大奥运的角度来说,运动员周边的那些人,以及各参赛国观众的表情也是非常丰富的场外故事,值得报道。

新华社的优势在于遍布海内外的分社和记者站,只要下定决心报,一定能找到想要的资源。我们设计了一种报道形式,叫做“奥运连连看”:不同分社电视记者的出镜报道,加上驻在国(地区)的运动员家属、教练、队友的同期采访,以及观赛民众的同期采访,组合在一起,形成连线的方式。

资源众多,其实也是一种考验。后方编辑们不能盲目地撒网做选题,应该有的放矢打好提前量,让策划贴近观众最希望看到的那一面。

从新闻重要性和新奇性角度而言,体育新闻和时政新闻并无二致。

大体说来,几类国家和地区一定是最受瞩目的:重要地区、神秘地区、舆论热点地区、冲突地区。“奥运连连看”的国家选址,就放在这些地区里面了。

重要地区:毫无疑问,两强争霸的中国和美国、东道主英国、昔日体育强国俄罗斯,都将进入我们记者连线的视野。可以从传统体育强国与新兴体育强国的轮换更替找到合适的报道角度,记者述评以及民众采访。从全球体育新兴格局的角度,可以深挖出好几期选题。这些在奥运赛事初期,即可约出去选题,提前策划相关稿件。

而中国选手的相关情况,更是国内分社着重采访的对象,从父母到教练,从队友到同学,都是很好的新闻源。利用好这些访谈同期,同样能够勾勒出一个立体鲜活的运动员形象。

神秘地区:那些平时就让人感觉神秘的国家,观众就愈发地对它产生兴趣。朝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朝鲜选手的表现以及国内民众的反应,成为CNC重点关注的对象,因为我们在朝鲜有自己的电视记者,这在全球范围而言,也是不多见的,属于垄断性资源,必须用足。

在提到朝鲜的同时,可以连线韩国的记者以及日本的记者,毕竟东亚的几个国家,都有着“互相较劲”的意味,组合在一起能开掘出许多有意思的看点。

舆论热点地区:这必须跟着新闻的议程走,一旦赛场爆出突发性新闻,譬如羽毛球假打,涉及到中国、韩国以及印尼,那么,立刻连线这三个国家的记者,对其国内反应做出一个即时报道,能对比读出很多东西。

冲突地区:在一些战乱冲突地区,运动员不要说正常训练,也许连远赴伦敦参加比赛的资格都得争取;此情此景,他们的命运和故事、奋争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从后期编辑的角度说,前方记者的出镜风格,最好能与所要报道的内容融为一体。在采访同期时,最好能采到一些小朋友或者有活力和感染力的对象。

嘉宾须出彩,观点要犀利

一档节目,仅仅是单纯描述事实、报道新闻,形式未免有些单调,如果能在言论方面有所突破,将增色不少。《伦敦时间》用“名嘴侃奥运”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档节目要出彩,落脚点只能是两个,“名嘴”和“会侃”。

“名嘴”是节目精彩与否的保证。新华社体育部的资深评论员杨明、江红、树文都是久经沙场、言语犀利的记者,他们能来撑住场面。另外,一些活跃在伦敦看奥运的各式“明星”,也可以是邀请的目标,只要他有足够多的故事和感悟。潘石屹的出现,就是一次成功的策划,前方记者始终不放弃,终于给老潘办下媒体中心的“入门条”,老潘在新华社的前方演播室进行访谈,这也是他唯一一次在伦敦接受电视采访。之后,他在微博上转发了采访截图,极大地提高了CNC中文台的人气。

像李宁、姚明、肖天、魏纪中等人纷纷来演播室,展示自己的观点。姚明在CNC中文台访谈时,用了“田忌赛马”里的马是全力以赴的比赛,来点评羽毛球风波,引起国内舆论极大关注。

观点犀利才有受众喜欢。访谈评论有一个特点,叫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只要能找到一点,能深挖展开特别“解气”,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就行了。

杨明在羽毛球让球风波之后,曾署名批评这种“唯金牌论”丧失国格,是一次丢人的比赛。结果,言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许多网友跳出来指摘他,其中不乏言语粗鲁者。

凭心而论,这其实是一次很好的媒体传播事件,借由杨老师的回应,让他的观点放大传播,同时,CNC中文台的品牌知名度也得到迅速拉升。于是,请访谈主持人提前跟他沟通好,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初的言论思路是如何出炉的,他怎么看微博上网友的质疑,以及他对于整个事件的看法与评价。事到如今,我仍然记得杨老师在阐述自己观点时,脖子上迸出的经络,他的严肃认真。那真是一次火花四射的访谈。是的,这才是我们想要的访谈,有犀利的观点,有激情的投入,不需要太多四平八稳照顾到方方面面情绪的官样表态。

猜你喜欢

运动员
运动员爱吃香蕉,你适合吃吗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你好,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男女运动员各有几名
少了几号运动员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