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搬开石头,看看下边到底压着什么?”——波特曼事件特别追踪系列报道策划、编辑心得

2012-07-27王向愈

中国记者 2012年10期
关键词:波特曼高利贷系列报道

□ 文/王向愈

(作者是《温州晚报》副总编辑)

近日,2011年度浙江新闻奖评选活动圆满结束。《温州晚报》的《波特曼事件特别追踪系列报道——走好自己的路,让“老高”们无路可走》,荣获浙江新闻创新奖一等奖。这令我想起美国新闻人华莱士的一句话:新闻的职责与荣誉感,在于搬开石头,看看下边到底压着什么。这组报道的价值,正在于及时预警了“波特曼这块落石下压着的民间金融危机风暴”。

一、准确预判新闻,坚持报道选题的前瞻性。

始于2011年9月的温州民间金融风波在国内引起不小震动。2011年10月4日,温家宝总理考察温州时,提出四点意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表示要加强民间借贷监管,遏制高利贷化倾向。随后,各路资金紧急驰援温州,温州本地更是上下同心,严厉整顿民间借贷市场,打击暴力讨债,组织企业恢复生产。最终,民间金融危机被稳住,“跑路”渐成“旧闻”……在此基础上,2012年,温州被国务院列为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目前,这一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风起于青萍之末。其实,此前不规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已引起学者和新闻媒体的关注。2011年4月19日温州餐饮企业波特曼老板严勤为夫妇出逃事件,就是检验媒体人良知和新闻捕捉能力的试金石。

波特曼在温州颇为知名,严出逃引起了震动,但他最后关头选择了把工资悉数留给企业生存链条上最弱势的群体:240余名员工。这一举动令不光彩的出逃博得了无数同情,大家纷纷称赞其是“良心老板”“滑坡中最有道德的老板”,同时对直接导致严勤为出逃的因素——民间高利贷,平添了一丝非议甚至是“仇恨”。

关于民间高利贷,我们此前也曾碰到,但因为题材敏感,总是在想直面问题时心有不甘地放弃。此番波特曼倒下,加之前不久陷入危机的乐清老牌企业三旗集团、温州知名企业江南皮革等,被传也和民间高利贷有关联。那么,这一次,要不要报道温州民间高利贷?如果报,该怎么切入?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成了摆在报社编辑部面前的现实问题。

经过充分酝酿,报社编辑部达成了几个共识:“要立刻行动,调动一切资源,做好这组报道!”“波特曼事件背后隐藏的利害关系,早一天让老百姓知晓都对他们有利。”“既然题材敏感,那我们就应更加注重事实,注重平衡,注重前瞻性,妥善把握事实不越界,警示不鼓噪的报道基调。

回过头来看这组报道,它最值得称道之处,就在于报道选题的前瞻性。在温州民间金融风波暴发的5个月前,我们便用四个整版篇幅,以最新新闻事件为切入口,进行周密策划,采用抽丝剥茧的方法,层层深入地揭示了温州民间金融的生存图谱以及潜在危险,发出媒体系统性警示温州民间危机的“第一声”。

二、精心设置议题,把握报道节奏的渐进性

媒体对舆论拥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能通过议题设置来巧妙地引导舆论,它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问题,使这些问题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并形成媒介所预期的舆论或社会情绪。媒体所设议题与受众相关性越大,议题设置的效果就越好。

在设置波特曼事件的报道议题时,报社充分考虑议题设置的受众诉求,从解析波特曼入手,把剖析民间高利贷现象作为报道的重点。当时“编者按”的点题内容就紧紧围绕民间高利贷现象作一连串发问:波特曼老板发家、困顿与沉沦史有着怎样的教训?他倒在了高利贷链条上,到底温州市民间高利贷现状如何?近期不止一起的中小企业危机,又和高利贷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

同时,在系列报道中,我们又把握好报道节奏,设置若干分议题,层层深入,逐步提升公众对议题的关注度。首篇报道《老员工解密波特曼发家、沦陷全过程》,如实记录了严某的创业经历,并具体讲述严某因摊子铺得太大,向民间高利贷借款数百万元,利息高达5、6分,最后因资金链断裂抵不住讨债压力而出逃的事实。文章既深挖了内幕,更引起读者对温州民间高利贷的关注。第二篇报道《眼下商界公开的秘密:做实业赚点钱累死累活 放高利贷来得轻轻松松》,通过对一名放高利贷者面对面的采访,反映了银根缩紧后中小企业不得不借助高利贷饮鸩止渴,进而引发“全民食利”的尴尬现状。文章很多细节为受访人亲身经历,读来令人痛心,发人深省。第三篇报道《走好自己的路,让老高们无路可走》,作出高利贷的四大风险提示,指出高利贷可能引发重大危机,并着重探讨危机的预防与解决之道。最后一篇报道《波特曼能否成为奥特曼》,在着力剖析温州民间借贷现状之后,又兜回波特曼探讨其可救性。与此同时,采访经济界人士时,指出挽救波特曼此类事件,必须梳理民间借贷问题。

由于议题设置巧妙,报道节奏感强,“波特曼事件特别追踪”系列报道持续引起关注。这组报道被本地论坛转载后,跟帖多达8页,引发读者网友对温州民间借贷问题的深层思考。人民网、浙江在线等予以转载,多家媒体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温州民间借贷问题的纵深面。

三、平衡报道视角,讲求舆论引导的辩证性

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一旦被媒体揭露,被批评者不光彩的行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广泛传开。所以,舆论监督报道的立场必须客观公正,讲求平衡艺术,在报道中给不同观点的双方或多方以表达意见的权利和机会,尽可能公平地呈现事件或问题的全貌。

《温州晚报》致力于构建平等的话语空间,在“波特曼事件特别追踪”系列报道中不偏不倚,给予当事各方同等的说话权利,让大众更为理性地分析看待问题,为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了理性视角。具体而言,这组报道辩证地处理了三组关系。一是严氏夫妇到底是值得同情还是应该谴责?二是民间高利贷现象值得肯定还是应该抨击?三是类似波特曼这样的企业是该让它自然地死去还是应该引入外部力量,谋求它重新辉煌?

首篇报道《老员工解密波特曼发家、沦陷全过程》,反映了严勤为令人嘘唏的经历。在借员工之口点出严氏夫妇为人善良,对员工充满温情的同时,又深入分析严勤为经营不善,和他的管理能力不佳、主观性太强、对民间借贷依赖度过高有密切关系。文章刊发后,引来读者反响强烈。网友“wzdqt168”指出,严勤为今天的结局,一是目前金融形势下的牺牲品,二是其本人的性格所决定。但还有不少网友都希望严勤为能重新站起来,把欠银行、欠放贷者那些该还的钱都还了,这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

第二篇报道《眼下商界公开的秘密:做实业赚点钱累死累活 放高利贷来得轻轻松松》,第三篇报道《走好自己的路,让“老高”们无路可走》,通过对一名“老高”(民间对放高利贷者称呼)面对面的采访,反映了银根收紧后,难以贷到款的温州中小企业不得不求助民间借贷的痛苦现状,并且在显著位置提炼出高利贷四大风险提示。这两篇报道的可贵之处,并不在于抨击民间借贷高利贷现象,而是在于借高利贷者的亲身经历,表达了企业纷纷“弃工从贷”,进而演变成“全民食利”的忧虑,引起大家警示。第四篇报道题目为《波特曼能否成为“奥特曼”》,结合“米哥食品、仕登服饰、霸力皮鞋等曾遭遇危机的品牌再造为例,探讨波特曼的可救性。文章采访了经济界人士、企业界人士以及部分品牌再造的操盘手,对波特曼品牌的去留存亡作了客观探讨。

在具体事例的带动下,“波特曼事件特别追踪”整组报道平衡、深入、客观、公正,引得了大家的认可。我们事后了解到,这组报道由于平衡艺术地处理报道视角,讲求舆论引导的思辨性,被上级政府与金融管理机构作为研究温州金融问题的文本。

猜你喜欢

波特曼高利贷系列报道
飞翔的魔方
飞翔的魔方
新语
约翰·波特曼:改变世界城市天际线的建筑师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收高利贷
收高利贷
“利出一孔”与“贫富相资”——宋代两种不同的高利贷思想
“黑天鹅”娜塔莉•波特曼:怀着孩子去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