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改革中释放活力 在发展中拓展空间——贵阳日报传媒集团体制改革及产业发展掠影

2012-07-27文/孙

中国记者 2012年10期
关键词:日报贵阳贵州

□ 文/孙 波

(作者是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本文作者孙波认为,34年前,发源于贵州安顺的“顶云经验”,成为与小岗村并称的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标志性事件,这也说明,尽管偏居西南一隅,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为落后,但并非不能成为改革的“排头兵”。在新一轮的文化体制改革大潮下,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有意愿也有能力先行先试,创造可供全国借鉴参考的经验。

贵州是“西部的西部”,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其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仍相对落后,文化产业“蛋糕”更是相对较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贵州报业的改制,是选择费力费心的“实改”,还是选择省事省心的“虚改”?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的判断是,贵州发展已跟上全国“西快东慢”新步调,贵阳作为省会中心城市,未来具备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发展新空间。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借文化体制改革之机,理顺集团内部公益性和经营性两大模块的关系,同时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既可收到“沉疴顿愈”之效,亦可翻开自身发展新的一页。

我们深切地感到,选择应由更深一个层次的思考决定,即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在既定的政策框架下,选择何种路径,才能在更大程度上释放活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改革才刚刚起步,一得之愚,略陈于次,愿与同业分享。

立足“早改” 掌握主动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的前身为贵阳晚报社和贵阳日报社,2008年12月正式组建贵阳日报传媒集团,现有员工750人,其中在编职工 170人,离退休80人,集团总资产8亿元,2011年产值突破4亿元。

2008年组建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回头来看,可以说只是改了个名称,换了块牌子,其管理体制和运营方式,依然没有脱离原来事业单位的传统方式。

文化产业领域的改革,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全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指导意见的出台,以及非时政类报刊改革措施的推行,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只有早改,主动改,才能争取到有利条件,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如果不立足于早改,不主动创新,就有被挤向市场边缘,甚至被淘汰的危险。

从条件上说,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初步具备“早改、主动改”的基础。自1999年以后,报社就基本停止进入事业编制身份人员,开始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报社团队也逐步形成了积极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竞争意识。运行机制和思想意识上的准备,为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0年,集团提出“日报做精、晚报做强、网站做大、子媒盈利、产业拓展”的发展思路,并确定到2015年集团经营收入和利润要在2010年(注:2010年集团广告收入1.7亿元,税后净利润3038万元。)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全力打造全省一流、西南领先、全国有影响力的传媒集团的发展目标。同时,组建贵阳日报传媒集团经营有限公司,从体制上解决市场主体的问题,真正实现“经营、宣传”两分开,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运营资产、管理人员,在产业发展上积极延伸现有产业链条,稳步进入媒体关联性行业,在经营业绩上连续实现快速增长。

同年9月,在完成贵阳日报传媒集团经营有限公司的组建后,按照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的专业团队,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着手设计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从实际出发 “真改、实改”

改革,关系到发展方式、管理模式及分配机制的调整,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对此十分慎重。在改革措施制定上,则力求实现“真改、实改”。

2010年组建的贵阳日报传媒集团经营有限公司,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国有独立企业法人实体,具体负责经营和管理集团经营性资产。按照公司法要求,公司在集团党委领导下设立董事会、监事会,下辖印务中心、广告中心两个分支机构和七家独立企业法人,严格实行市场化管理。

对于管理方式,在改制前,总体遵循“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的原则。改制后,则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于今年5月正式推行“3P”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即岗位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薪酬管理体系),封存事业身份员工的技术职称和档案,实行聘用管理,按照岗位职责、贡献大小、压力大小及辛苦指数等因素来考核绩效,按劳分配。从已运行的四个月看,整体运行平稳,初步实现设计初衷。

对于运行模式,严格遵循市场化原则。正在建设的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文化产业园和贵阳报业中心,资金由集团自筹,地块的开发权也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贵阳报业中心地块位于贵阳市金阳新区,总建筑面积20万平米,预计投资12

亿元。我们将充分利用集团对广告产业的磁极效应,将该项目打造成以贵阳日报传媒集团为龙头,集广告设计制作、会展策划、传媒相关设备材料供应、新媒体开发及贸易展示、创意制造等相关产业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地块位于贵阳市高新区沙文工业园区,占地70亩,项目预计投资4.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汇集印务、报纸发行、物流仓储、数字出版研发等为一体的传媒产业基地。这两个项目,完全按照市场法则,资本化运作、产业化经营。

对于非时政类报刊的改革,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我们组建了贵州贵报传媒有限公司,具体负责集团子报子刊的出版和经营,目前已完成清产核资、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按企业参加社会保险、企业工商注册登记、与在职职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等改革任务,并通过验收。

改出活力 检验效益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我们确保了集团转企改制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也通过此次改革,使贵阳日报传媒集团真正拥有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并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规划图)(王迎/摄)

在媒体拓展上,充分利用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机会,与博鳌亚洲论坛深度合作,把划转到集团的《校园歌声》(原为贵阳市文联主管主办)改为高端评论性政经杂志《博鳌观察》,并于今年6月28日正式创刊,以中英文两个版本在全球发行。真正跨越国界,与国际知名平台合作打造面向全球的一流媒体,这在贵州新闻史上还是第一次。2011年,成功收购贵州便民网,今年7月又投资1100万元,增资贵州二十一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积极申办数字出版社,主动融入新媒体发展。

在产业发展上,一是积极延伸原有产业链条,通过新建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文化产业园,转型升级集团印务,并进军贵州高端印刷市场,努力提升印务环节的商业附加值。在做好集团所属媒体广告经营的基础上,正积极开拓户外广告市场,目前已与成都铁路文化传媒总公司成功签约,共同开发贵州省内火车站的广告资源。此外,还借助现有发行渠道和人员,充分发挥优势,大力拓展物流产业和同城快递。

二是稳步进入关联行业。借助媒体与旅游、地产及会展等行业的高度关联性,贵阳日报传媒集团经营有限公司于2011年下半年成功收购两家旅行社,并投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贵州新闻旅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涉足旅游业。集团经营有限公司去年投资2000万元注册成立贵州启航置业有限公司,进军房地产业。投资100万元注册成立贵州启程会展有限公司,进军会展业。截至目前,集团基本构建起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在逐步改变报纸“一业独大”的产业态势,以确保集团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经营业绩上,2010年,集团全年广告收入达到1.7亿元,实现利润3038万元,与2009年相比分别增长11.1%、14.5%,改变了集团经营收入的增速连续5年在6%左右徘徊的局面。2011年,集团广告收入总额达到2.26亿元,增长33%,实现利润5500万元,增长81%。这个发展速度和盈利水平,去年在西部城市媒体中名列前茅。今年上半年,在全国报业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广告额在去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又实现了15%的增长,今年集团利润有望实现8000万元。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在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上,已做出了初步尝试,但也和国内很多地方一样,因产业集中度低,布局不尽合理,同质化倾向严重等,资源的有效市场化配置欠缺,加之自我积累式的线性增长方式,以及人才短缺等制约,导致改革中面临重重障碍。而新兴媒体的冲击,也为报业发展带来空前的压力。

今天,我们正站在改革的新起点上,有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需要解决。

改革永无止境,改革遇到的问题,只有靠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

猜你喜欢

日报贵阳贵州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贵州,有多美
找朋友
贵阳分店
寻味贵州——贵阳
沉醉贵州
荣宝斋贵阳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灵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