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脸谱
2012-07-26易中天
*易中天
孔子:性情中人
孔子其实是个性情中人,他不大能掩饰对某个人的喜爱和厌恶,比如他喜欢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喜爱之心溢于言表。他讨厌一个人,这个人来找他,他不想见,就跟门房说告诉他我病了。等门房回去告诉那个人孔子病了的时候,孔子把瑟取出来大声唱歌,告诉你我没病就是不想见你。
墨子:公共知识分子
墨子是热血青年、革命小将。先秦诸子最热的是墨子和孟子,最冷的是老子和韩非子。墨子救宋大家都知道,楚国打宋国关他什么事?他穿双草鞋,背个包袱,带点干粮千里迢迢跑到郢都去见楚王,用各种方法劝楚王不打宋国。墨子是公共知识分子,不是打酱油的。
老子:冷峻
哲学家总是要冷静地思考,《老子》的作者是一个冷峻的人,朱熹说老子的心毒、阴,含着权术和权谋,有人说《老子》是兵书,毛泽东就有这个观点,也有人说是帝王南面之术。陈鼓应先生说《老子》像一口井,只要你放下水桶总能打一桶上来,而且水是打不完的。后来老学有两个继承学派,一个以庄子为代表的狭义的道家,继承了老子无为的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继承了老子的帝王之术。庄子讲绝对的个人的自由,韩非子讲绝对的统治的集权。
庄子:自由
庄子追求真实而自由的生活,他不把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放在眼里,认为那是名缰利锁。他说太庙里面有一头小牛,身上披着绸缎,旁边有很多人伺候它,好像生活得很好,但是一旦牵上祭坛再想做一只孤独的牛犊还可能吗?
韩非子:可敬
很多人不喜欢法家,不喜欢韩非子,尤其是儒家,认为中国的事情就是被法家搞坏了。韩非子甚至告诉帝王如何使用阴谋诡计。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阴谋学家,但不是阴谋家,他知道怎么耍阴谋,但他自己不耍,他被同学李斯耍阴谋给干掉了,李斯是阴谋家。
韩非子以极其冷峻的眼光,把社会现实的黑暗面完全看透。他认为人性本恶,当利益的诱惑和危害的威胁足够大的时候,人性中一丁点儿善都没有了。
当时最大的利益是王位,最大的威胁是失去王位。很可能你因为喜欢小老婆,传位给小儿子,这时候大儿子和你的大老婆把你干掉。在韩非子看来人与人之间就是赤裸裸血淋淋的利害关系和相互利用关系。韩非子讲君臣关系是买卖关系,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如果臣的功劳大到赏无可赏事情就麻烦了。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成了公开的执政党,法家成了暗中的执政党,道家成了参政议政的在野党,墨家变成地下党,只在丐帮、江湖、某些宗教团体里悄悄地实行,不造反、不起义,不是反对党,就是地下党。
荀子:理性
荀子是诸子中最有科学精神的人,理科生。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就是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自然界不会因为人事的变化而随之发生变化,那是科学的态度。自然界的规律是什么呢?自为。自然界按照自己的规律在运行的,由此得出结论,人应该自强。《易传》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认为这个思想就是荀子的思想。
杨朱:发出中国第一份人权宣言
杨朱是被妖魔化的一个人。一提起他,大家都想起一毛不拔,因为他有一句话:“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在腿上拔一根毛有利于全世界,我都不干。人们觉得这太自私了。其实这是被妖魔化了,因为他还有一句,“悉天下奉一身而不取”,不能够让全天下的人都去为一个人服务。
当时统治的阶级正是打着大公无私的旗号,要求大家无私奉献。奉献给谁?“文革”中红卫兵收来很多字画,交哪去了?康生。康生还不满足,从故宫博物院借阅历代名家字画,他这个人艺术鉴赏能力很高。收藏家有一个习惯,加盖自己的印,藏字藏画的印,康生家的印文就叫“大公无私”。杨朱的一毛不拔就是针对这种人的。你要以大公无私的名义来剥夺我们的个人财产和权利吗?对不起,我一毛不拔。所以我说杨朱的一毛不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孟子:最喜欢的人
孟子是当时在政改路上走得最远的一个,或者说是儒家学派中在政改问题上走得最远的一个。唯独孟子谈到了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权为民所授”。虽然他跟传统观念作了妥协,来了一个双重授权,天授之民授之,但是天又听民的,最后实际上还是民授,这是很了不起的一面。第二,孟子认为一个君主不合格,人民可以革命。学生问他说桀纣是君,周武王是臣,武王伐纣这是谋反、篡位,孟子说这叫独夫民贼,人人得而诛之。而且孟子不反对君主制,不可能要求实现民主制和搞什么议会、选举,但是有一条,君主必须合格,君主不合格就可以推翻,就可以换人。
孟子代表一种士的精神,用孟子的话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的精神。正是这个精神鼓舞着后代的读书人,形成了士或者士大夫的风格,以天下为己任。孟子的精神被日本人抽象继承,落到日本文化的土壤里长出来的是武士道。
(李云贵摘自《周末》韦尔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