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剂量维生素B12联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2012-07-25邹礼清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12期
关键词:卡马西平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

邹礼清

(宣汉县人民医院 康复科,四川 达州 636150)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指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内出现的短暂的、阵发性的、反复发作的剧痛,是神经内科较为多见的疾病,本病以女性多见,常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1],患者发病后常因为存在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原则主要是缓解疼痛、减轻疼痛,常采用对症镇痛及其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很难完全彻底治愈,并且药物副作用较多。现阶段也有采取伽马刀、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等手术治疗方法,但是相对来说手术创伤性较大。对在我院检查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的86例患者采取大剂量维生素B12联合针刺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86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63例,年龄34~70岁,病程4个月至6年,病灶左侧者51例,右侧35例,病变主要分布于三叉神经第2、3支。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依据《内科学》中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诊断[1],入院病变检查排除神经系统其他定位存在阳性体征患者及CT、MRI检查为颅内病变导致三叉神经痛患者。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三叉神经痛分布区及疼痛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大剂量维生素B12联合针刺治疗,选取32号1.5寸、3寸毫针,严格无菌消毒,穴位取太阳穴、合谷穴、颧髎穴、大迎穴、下关穴、颊车穴、太冲穴、大椎穴,根据不同穴位采取不同的进针法,并且采取齐刺法,得气后留针20min,1次/d;维生素B123000g,肌肉注射,隔天1次,14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取维生素B12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卡马西平,初次口服0.1g,2次/d,后每天增加0.1g,最大剂量至0.6g/d,每日分3次口服;维生素B12,500g,肌肉注射,1次/d,14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及治疗一个疗程后进行疼痛程度及治疗疗效评定,观察患者治疗期间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1)疼痛程度的评定标准:依据VRS疼痛评级法将疼痛程度分为4级,①无痛;②轻度疼痛;③中度疼痛;④重度疼痛。(2)疗效评定标准:①基本治愈:患者自觉疼痛完全缓解,无痛;②显效:疼痛程度较治疗前下降2个级别;③有效:疼痛程度较治疗前下降1个级别;④无效: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较治疗前加重。总有效=基本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32.56%,显效率53.49%,高于对照组的18.61%、34.89%,但是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7.67%,对照组为74.42%,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期间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3例恶心症状,处理后症状缓解,无一例晕针现象出现,对照组2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眩晕、恶心等症状,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观察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6.98%,对照组60.47%,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病变的突出特点就是疼痛,主要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一般为阵发性、短暂性、反复性发作,通常每次疼痛发作时间在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严重情况下可反射性出现面部肌肉抽搐,在疼痛区的嘴唇、口角、颊部等位置存在疼痛敏感区,在说话、刷牙、进食等日常生活中均可以诱发疼痛出现,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此病发病病因尚不清楚,西医研究认为三叉神经被邻近的血管压迫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血管对三叉神经压迫导致三叉神经纤维脱髓鞘或髓鞘增厚及轴突断裂改变,假轴突形成“短路”,如果存在刺激即可通过“短路”传送到中枢引起剧烈疼痛发生[1]。中医上无三叉神经痛之名词,认为三叉神经痛多属“头痛”、“面痛”等范畴,在《灵枢·经脉》、《张氏医通》、《证治准绳》中均有描述,属本虚标实之证,肝阴不足、风阳上扰或脾胃虚弱、阴火上行,与肝经风火相合,攻出头面,壅滞头面经络导致疼痛发生,为风寒或风热引起的经气不通,不通则痛[2,3]。

卡马西平和维生素B12是西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药物,卡马西平作用机制主要为稳定神经细胞膜抑制钠离子的通道,主要作用与网站结构-丘脑系统,通过抑制三叉神经束核-丘脑系统病变神经元的冲动传导来达到治疗目的[4]。临床报道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率在70%左右[5],并且药物容易导致眩晕、恶心等多种副作用发生,严重情况下可以导致低血钠症、过敏等情况发生[6,7],并且约有10%的人对此药不耐受或治疗无效,影响到此药的治疗效果。机体在缺乏维生素B12的情况下,可以影响到卵磷脂的合成影响髓鞘形成,维生素B12在治疗三叉神经痛过程中,主要是参与叶酸代谢影响DNA的合成及促进细胞核的成熟,参加三羧酸循环为神经细胞提供能量,能促进细胞膜的稳定和神经递质的形成[8],临床上常与卡马西平等药物合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较好,相对单纯使用此药副作用较小。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近年来时有报道,有毫针、电针、火针等不同针刺方法,无论何种针法合理选穴为直接影响疗效的关键[9]。我们对三叉神经痛患者使用的是毫针针刺法配合齐刺法治疗,第1支主选太阳、第2支主选下关,第3支主选颊车,配以合谷、颧髎、大迎、太冲、大椎等穴位治疗,治疗过程中使用齐刺法来增强刺激的面积和强度,增强针感,针刺时要求快进,针感明显后施以提插捻转手法,合谷由于为手阳明经原穴,而三叉神经痛与手足阳明经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此穴为常规辅助治疗穴位。骆仲达等[10]用针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有效率为97.06%,洪光远[11]等治疗效果也达到96.00%,显示出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较为肯定。

我们使用大剂量的维生素B12联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观察组),一个疗程后临床基本治愈率32.56%,显效率53.49%,高于使用卡马西平联合维生素B12治疗的对照组,但是两组之间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观察组97.67%,对照组为74.42%,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显示大剂量维生素B12联合针刺治疗总体效果优于药物治疗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观察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6.98%,对照组60.47%,卡马西平和维生素联合用药患者副作用明显高于采取大剂量维生素B12联合针刺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笔者体会到针刺治疗的疗效与针刺的手法密切相关,快速进针很重要,并且得气后采用齐刺法增强针感更能达到奇效,在选穴上要对症选穴,要按照“经脉所过,主治所至”、“以痛为腧”为选择,要局部近取,多穴合用要注重辨证取穴,表里同治,邪正兼顾。

[1]祝惠民.内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61-462.

[2]段洪涛.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10,23(5):28-30.

[3]陈风华,董少龙.三叉神经痛中医治疗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1):55-57.

[4]冯保会,李世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9,8(3):280-282.

[5]李天杰.两种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723-725.

[6]魏建国.卡马西平致药物过敏1例[J].口腔医学,2011,31(8):33.

[7]刘爱华.卡马西平致低血钠4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2(3):13-14.

[8]申树芳.维生素B12治疗三叉神经痛20例疗效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6(3):26-27.

[9]王栗实.三叉神经痛的针刺治疗及心理状态干预[J].河北中医,2011,33(8):1256-1258.

[10]骆仲达,张江海.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8例临床观察[C].针灸治疗痛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9:116-119.

[11]洪光远.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25例[J].江苏中医药,2011,43(8):71.

猜你喜欢

卡马西平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MRI融合技术提高三叉神经痛伽马刀治疗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探讨
综合护理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卡马西平用久了,别忘检查血常规
卡马西平用久了,别忘检查血常规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疼
治三叉神经痛
针刺并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