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期间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2012-07-22孔振芳郭忠毓王丽萍
孔振芳,郭忠毓,王丽萍
(宁波市第二医院,浙江宁波 315010)
气管切开是大面积烧伤特别是伴有吸入性损伤及面颈部深度烧伤常用的抢救措施[1,2]。由于烧伤多为瞬间事故,患者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加之气管切开手术,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情绪。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访谈了解重度烧伤患者在气管切开期间真实的心理感受,为采取更有效心理护理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选标准:重度烧伤伴或不伴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康复期患者,意识清楚,愿意并能充分表达气管切开期间真实心理体验。采用立意取样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10月本院烧伤病房的重度烧伤患者,在对第11例患者进行访谈时出现数据饱和状态后停止资料收集。11例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11例患者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及资料收集 应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采用深入访谈方式[3]。访谈前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向患者解释访谈目的,承诺以编号形式代替真实姓名,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同意。访谈在单独病房进行,访谈过程不受干扰,采用半结构式的提问方法,包括“在气管切开置管期间有哪些感受?”“这段时间有哪些心理需求?”“哪些因素会影响您的情绪?”“是什么支撑您度过那段时间?”等。访谈时间30~45 min,认真倾听并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访谈全程录音和笔录。
1.3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4]和合众法[5]。3 名研究人员仔细听取录音及阅读资料,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返回参与者处求证。认真分析每份资料,反复推敲,将共性部分内容归纳成主题,并将结果与原资料进行比对,以避免整理过程中加入研究者的主观意愿,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2 结 果
2.1 主题1:焦虑和恐惧 患者突然受伤住院,陌生的环境、烧伤创面的剧烈疼痛、气管切开后无法说话等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患者A说:“我只是皮肤烧伤,可医生说要气管切开,不然有生命危险,我想我是不是快死了。”患者C 说:“我被送到医院后,很多医生、护士围着我,给我包扎、打针,问了我一些问题,后来说要在我喉咙开个口子从那儿呼吸,我很害怕,我不想那样,可医生说不开的话会透不过气的。”患者F 说:“气管切开手术后,当我发现自己不能说话时,我一下子慌了。”患者J说:“我就想知道我的脸会不会毁容,可我不能开口说话,也没人告诉我。”患者H 说:“我全身痛得厉害,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好。”
2.2 主题2:自主感消失和无奈 自主感是知道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身体,做某些事情,与之相对的是感到无法完全控制事情。重度烧伤患者由于肢体烧伤,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缺陷,气管切开后无法说话,患者感觉非常无奈。患者B 说:“我的四肢都烧伤了,包着厚厚的纱布,一点都动不了,嘴巴又说不出话,吃饭、喝水、大小便都要护工阿姨帮助我,可是护工阿姨要护理那么多的患者,不可能一直在我床边。”患者F 说:“有时候护工阿姨喂我吃东西会比较急,可我气管切开处咽东西时会很痛,要慢慢吃,阿姨有时候会不耐烦。”患者G 说:“我真是不想让别人伺候我吃喝拉撒,我是真的没办法呀,好动我老早就自己来了。”患者J说:“我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
2.3 主题3:孤独和敏感 患者受伤后入住隔离病房,家属不能陪护,易产生孤独感;由于患者缺乏烧伤相关知识,又无法与医生商讨,在不确定时,对自身疾病及他人的言语非常敏感。患者F说:“我很想家人能陪在我身边照顾我。”患者I说:“我觉得自己毛病这么厉害,医生、护士应该多来看看我。”患者K 说:“有一次,两位医生一边给我换药一边在讨论病情,好像说我哪个化验指标不好,感觉很严重,我真想问问医生到底怎么回事,可又不能说话。”患者D 说:“有时我多拉几次铃,感觉护士会很不耐烦。”
2.4 主题4:信任与忧虑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的良好态度,各项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熟练、有条不紊,会使患者产生信任感。但有些治疗性的护理操作容易引起患者的担忧。患者G 说:“医生、护士的技术都很高,可是吸痰时我特别痛苦,感觉肺都要被吸出来了,有时候还有血。”患者J说:“套管在我的喉咙里非常难受,一咳嗽就痛得受不了,医生叫我多咳嗽,可我真的很怕痛。”
2.5 主题5:创伤后成长 创伤后成长是一种复杂现象,是个体遭遇创伤事件后尝试重新建立一些对其生存有益的认知改变、心理适应或健康向导[6,7]。患者C说:“以前就想着多赚钱,可以生活得好一点,现在想想,无病无痛、平平安安才是最重要的。”患者E 说:“烧伤患者真的很痛苦,我希望等我好了以后能有空来当义工,专门陪伴象我一样受伤的人。”患者D 说:“那段时间躺在床上,老婆和女儿每天的录音支撑我走过最难熬的日子,我想她们需要我,我一定要挺过来。”
3 讨 论
3.1 重度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期间经历艰难心理历程 重度烧伤患者一般都是因意外事故引起,患者处于惊恐、慌张不安的状态。入院后由于烧伤面积大,面颈部深度烧伤或伴有吸入性损伤,需立即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更使患者感到生命受到威胁,加重了恐惧、焦虑心理;气管切开置管期间,患者无法说话,表达需求时往往需要大费周章,有时因他人无法理解而放弃,加上创面包着厚厚的纱布,肢体无法活动,生活自理能力丧失,使患者无法掌控自己,感到自主感消失和无奈。患者气管切开期间希望家属陪护,但隔离病房家属不能陪护,使患者感到孤立无援,心理十分脆弱,对于外界反应特别是涉及自身病情非常敏感,易对自身伤势产生各种猜疑,一方面希望通过治疗能早日康复,另一方面又害怕治疗带来的疼痛,每天处在复杂而矛盾的心情中。本文资料显示,重度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期间经历了焦虑和恐惧、自主感消失和无奈、孤独和敏感、信任与忧虑等痛苦心理体验。
3.2 提供个性化的人文关怀及护理 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核心是临床人文关怀能力[8]。护士应具有同理心,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感受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和需求,完善各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病情急,但大多意识清楚,医护人员不仅需要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进行各种急救治疗、护理操作,抢救患者的生命,还要做好疾病的宣教,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气管切开术前向患者充分的告知,包括气管切开必要性、安全性及术后会出现暂时的发音困难等;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心理疏导,使患者具有安全感,提高对治疗的信心,针对气管切开患者语言沟通障碍,护理人员要设法与患者建立非语言的沟通方式[9],可以书写的患者给予写字板用文字表达需求,双上肢烧伤患者用各种图文并茂的卡片,让患者用点头或摇头表达;平时多陪伴患者,及时与患者沟通病情,消除患者的紧张及疑虑;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患者的家属、朋友、单位同事主动支持,给患者写一些鼓励的卡片或语言录音,陪同患者度过气管切开期。
3.3 创伤后成长是适宜的心理应对方式 创伤后成长是由Calhoun 和Tedeschi[10]提出,又被称为应激相关性成长、积极成长等,是指创伤事件并非全是负面的,有时反而促使个体的心灵成长,改善其自我意识,提升个体与他人和社会关系,促使其正确看待生命价值,重新设定新的人生发展目标。本文资料显示,重度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期间经历了从未有过的痛苦,这种经历使其产生的正面影响是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新的想法,对过去认为重要的金钱、地位等渐渐看淡,而更加重视对家庭、朋友、社会的责任;改变处事态度,学会对别人宽容,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培养了自己坚强的意志,对自身的价值重新认识。提示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重度烧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内心世界,指导适宜的应对方式,调整患者的认知结构,用积极、健康的心态配合治疗[11],使患者重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较快走出困境,达到心身康复的较理想状态。
[1]郑彩芬.严重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气道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4):33-34.
[2]赵伟英.烧伤导致呼吸道梗阻患者的循证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7,6(7):453-455.
[3]Britten N.Qualitative interview in medical research[J].BMJ,1995,311:251-253.
[4]Colaizzi P.Psychological research as the phenomenologist views it[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48-71.
[5]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97-396.
[6]翟建霞,蒋红,吴菁,等.严重烧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694-696.
[7]Rosenbach C,Renneberg B.Positive change after severe burn injuries[J].Burn Care Res,2008,29(4):638-643.
[8]Nogueira-Maitins MC,Bersusa AA,Siqueira SR.Humanizatoin and volunteering:aqualitative study in pubic hospital[J].Rev Saude Publica,2010,44(5):942-949.
[9]程春霞.132例气管切开患者心理需求的调查与护理[J].丹东医药,2009,18(1),59-61.
[10]Calhoun LG,Tedeschi RG.Positive aspects of critical life problems:Recollections of grief[J].Omega,1990,20:265-272
[11]李伦红,范建萍,范海英.理性情绪疗法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2,11(3):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