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山核桃蒲防病治虫改良竹园

2012-07-20撰文

浙江林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撒播竹园酸碱度

□撰文/杨 军

现在山区农民利用稻草、谷壳覆盖竹笋,使竹园土壤增温,提早出笋上市,给山区农民带来了很大收益。但是接着而来的是病虫害的大量发生,加上长期施用化肥和大量喷洒杀虫剂,使竹园内的有机质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部分竹笋园中天敌数量锐减,竹园自控能力下降,病虫害发生猖獗,竹园土壤严重酸化,有些竹园土壤酸碱度PH值甚至下降到4以下,致使竹笋品质退化,鲜笋口味下降,农民收入减少。为此,改进施药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残留与污染,推广竹笋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尽快建立无公害竹笋生产基地,进一步推进竹笋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区大量的被丢弃于山沟和河旁的山核桃蒲(山核桃外皮),可为无公害竹笋生产立功。这些山核桃蒲含有酚、鞣质、有机酚、生物碱、氨基酸、肽、蛋白质等9大类别化合物,还含有大量不容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它被堆在路边则成为“生态杀手”,使堆放处寸草不生,倒入溪涧则鱼虾绝迹,但将它粉碎后堆积发酵,通过微生物活动减弱山核桃蒲中的强碱性物质,然后撒播到竹园里,使山核桃蒲的碱性物质中和酸化的土壤,利用山核桃蒲内含有的酚类化合物、鞣质、生物碱来防病和治理地下害虫,利用山核桃蒲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可谓“变废为宝”,让山核桃蒲通过生物处理转化为农业上可再利用的生物防病治虫物质。

利用山核桃蒲防病治虫改良竹园的方法,是利用农副产品废弃物的一项简单又经济的方法,用此方法防病治虫,比喷施农药药效持续时间长,利于平衡竹园土壤的酸碱度,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改善竹园土壤结构,防止竹园土地板结,减缓因长期施用化肥、农药而导致竹笋品质的退化,防止鲜竹笋的口味变涩、变苦,可大大改善鲜竹笋的品质和口感。如此,既治理了山核桃蒲对环境的破坏,又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这项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的优势,利于在广大的竹笋产区推广。

它的具体操作步骤可分为:

1.备料混料:在发酵前把山核桃蒲进行粉碎,粉碎颗粒在2—5毫米左右,把粉碎后的山核桃蒲颗粒加水拌湿,湿度控制在60%—65%,以手握料手指缝隙有水珠出来为准。

2.堆料发酵:把拌湿的山核桃蒲堆成高1.5米、宽2米、长度不限的发酵料堆,料堆上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发酵,把料堆温度控制在45℃—55℃之间,这个温度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加快山核桃蒲的分解。

3.控温管理:料堆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利于保温保湿,料堆注意管理,防止人畜践踏,每天早晚测量料温各一次,温度过高可以掀开塑料薄膜降温,温度过低就在料堆上覆盖些稻草。

4.翻堆增氧:经过9—10天发酵后就可以进行翻堆。翻堆可增加料堆中的氧气,以利于微生物的活动。把中间的山核桃蒲翻出来,外面的山核桃蒲送入到料堆中间,再进行堆积发酵10天左右,料堆发出酒味的清香并带有白色菌丝时可以结束发酵。

5.适时撒播:在每年的农历夏至到小暑季节,把经发酵过的山核桃蒲撒播到竹园里,每亩竹园撒播山核桃蒲18 0—230公斤,再结合竹园的翻耕、铲草,使竹园在撒播山核桃蒲2个月后,土壤酸碱度PH值在6.5—7.5。

猜你喜欢

撒播竹园酸碱度
绿马车
曾跃进
漫步千竹园有感
沿黄稻田撒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关于轻简化油菜种植技术和几点思考
测测你皮肤的酸碱度
竹园
电厂工业锅炉水质常规化验的方法和意义
基于C8051F320的PH测量仪的研究
贵州大竹园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综采工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