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抓住管理脉络——记中国石油采油技能专家、新疆油田公司十大命名班组颜福新班

2012-07-19龙燕牟雪江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光杆班组技能

□文/本刊特约记者 龙燕 本刊记者 牟雪江

文宣/供图

颜福新是个个性鲜明的汉子。

到过新疆油田采油一厂红浅作业区D1集转站、采访过颜福新的记者对他的记忆与认识都会过目难忘。辽阔的茫茫戈壁,战风沙,斗酷暑,冒严寒,磨练出的新疆石油人独特的气质,在颜福新身上尤为明显。颜福新笑声朗朗,说话粗门大嗓,操起十多斤重的管钳穿梭于井场那是大步流星……可就是在这样粗犷的性格下他却有着一颗细微之心。对人对事,对工作对技术,对班组对管理……颜福新是处处用心。他管理的D1集转站,在他的用心之下不断创新,采取的“望、闻、问、切”四字工作法和“532”管理模式,已成为新疆油田公司班组建设和管理的样板站和示范站。而红浅采油作业区运行三组的D1集转站经过层层评选,成为新疆油田公司十大命名班组中的“颜福新站”。

披红戴花,站在颁奖台上,正端着写着自己名字的站牌,当了20多年班长的颜福新深有感触:“班长干的是操心的活,当的是细心人,都得从‘心’上做文章。抓住了员工的心,班组工作就理顺了。”

当班长亮真“把式”

打铁,本来是一种很古旧的劳动。但是在老话里却衍生出“打铁还须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由此可见,打铁,当然是要有一定硬度的。这种硬度,不光是力气,还要有技巧,力气与技巧完美融合,才能打出好铁。

在颜福新的眼里,对待工作的态度就如打铁。“爱岗敬业”,让他用行动诠释成“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练就过硬本领才是真功夫”。

颜福新毕业于克拉玛依技工学校,虽然文化底子薄点儿,却成为他走上工作岗位后,第一个认真对待并攻克的目标。颜福新的岗位成才那也是用心磨出来的。“那个时候,晚上‘啃’采油工程等技术书籍,白天跟着师傅学操作方法,琢磨流程里的科学道理。随身带的笔记本,只要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立即记录下来,回去仔细研究,直到搞明白为止。”十几年颜福新光记笔记就达20万字。

功夫不负有心人,颜福新不仅靠自学拿上了大专文凭,2006年、2008年,还连续两届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采油技能专家的称号。他1997年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安装套管放气装置与应用》和《改装自动加药泵线路的工作状况》目前仍在应用。

颜福新是个技术大拿,不仅在新疆油田公司大名鼎鼎,在集团公司也是小有名气。在参加工作的25年中,他取得了多项技术成果,提出的解决办法在一些油田得到了推广。在颜福新的思想认识里,技术是什么?他的回答是,能够在平常的生产中发现问题,而且能够解决问题。

比如他工作的地方,采油一厂红浅作业区属于稠油开采区,原油黏度高流动性差,所以应用蒸汽吞吐技术开采,至今已开发了十几年。随着开发时间推移和注汽轮次的增加,井筒原油黏度逐渐增大,生产井经常容易发生光杆与抽油机驴头运行不同步,光杆上端碰抽油机驴头悬绳器夹板现象。俗称“光杆打架”。

这是采油工每每巡井常看到的现象,但是颜福新与众不同的做法是,他会琢磨算算成本账。红浅作业区现有油井1288口,抽油机设备1023台。每年都有几十口油井会发生光杆打架现象,轻则将光杆碰弯,重则将光杆折断,这不仅影响正常生产缩短了油井生产时率,同时更换光杆上措施等增加了生产成本。颜福新依据以往的经验粗算了一下每口单井因光杆打架而上措施费用在2000元以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颜福新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琢磨为“光杆劝架的招数”。最终灵感闪现,他在红浅区选择了几口油稠光杆打架较为严重的油井,安装上自行设计制造的悬绳器夹板防碰装置,彻底解决了光杆打架这事。

在油井管理中,颜福新将丰富的技能优势运用其中,班组遇到生产难题,他总是能用所掌握的知识有效解决,单井管线上提、改造注汽干线、集油管线优化等日常问题处理,他把技能与创新结合在一起,解决现场问题,使油井正常运转。2006年,颜福新挑起了D1集转站管理重担,D1集转站便屡获殊荣,2008年被评为“新疆油田先锋号”、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9年荣获厂级“青年文明号”、2010年被评为市油田公司级“青年文明号”。

做管理的掌控者

班组是“三基”的基础。——基本的团队,基层的组织,基础的力量。万丈高楼平地起,“三基”的功能,是现代企业做大、做强、做活、做久的前提。为了将三基工作深入地推进,充分发挥优秀班组的引领示范作用,新疆油田公司全面开展了推动“五型班组”和“标杆五型班组”建设。抓住这个契机,2008年,颜福新和他的D1集转站在开展创建“五型”班组工作中,对标先进班组,找准差距,挖掘潜力,持续改进,他们设定一个共同明确的班组管理模式,将D1站建设成为实现精益生产、精细管理的有效载体。

在颜福新班组,管理不是贴满墙的制度,而是大家约定俗成的模式。通过两年的实践,形成的“颜福新班组管理法”——“532”管理模式:“五种创建”、“三项创新”、“两个理念”,不仅使班组建设目标更明确,内容更规范、标准更统一,措施更完善,而且不断增强了队伍的向心力和执行力,提高了班组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和造就出符合新时期、新任务要求的一流基层员工队伍。

颜福新对这套管理方法的诠释是——

“532”管理模式中的“2”即为两个理念:积极树立“今天我很重要”的文化理念;秉承“人为本、井为先,人井和谐”的管理理念。

他解释,在一个班组中,管理好一个班组不能只依靠班组长一个人,而是要依靠班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在班组管理中,首先是要有严厉的一面,坚持原则的刚性管理要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使班组成员明白,班组管理并不是人管人,而是制度管人。“以人为本”柔性管理的原则也是班组管理中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要关心班组成员,建立朋友般的同志情谊,并尽力为班组成员创造一个独立的舞台,让他们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班长时常将富有挑战性的新工作交给成员来完成,使班组成员对工作的求新欲得到满足,使他们感到班组对自己很重要,自己对班组也很重要。

“532”管理模式中的“3”即为3种创新: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班组建设。

他认为,多年来,D1集转站在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时,围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油井产量等重要内容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练兵、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不仅激励了员工学知识、学技术、学专业技能的热情,还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参与生产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而技术的创新都是离不开制度的管理和保障,因此建立健全班组岗位责任制和相应的各项管理制度,才能将三基工作做扎实。班组整套制度的建立健全,就会逐步做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

“532”管理模式中的“5”即5种创建:创建“学习型”班组;创建“安全型”班组;创建“清洁型”班组;创建“节约型”班组;创建“和谐型”班组。

颜福新说,这是必须的。我们虽然在基层,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创建“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的“五型”班组活动,是中国石油企业加强基层班组建设,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夯实基础的重要工作。

颜福新班在“五型”班组建设中,充分利用“传帮带”的方式举办互动交流学习班、技能培训,以实战培训为主,以技术结对子为辅来提高技能和创新能力,并通过组织参加各类技能比武和不同形式、不同岗位的比武活动,涌现出许多技术能手。班组坚持每天班前安全讲话制度,针对当天的具体工作、具体天气状况,反复强调安全措施和应注意的事项,同时严格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不定期对班组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及日常操作考核,提高员工技能和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为使创建“绿色油气田”活动更具成效和特色,班组有效规范了员工的行为,在日常巡检中,班组员工做到边巡检边清洁,将井场及周围的废旧矿泉水瓶、塑料带等进行清理,每人承包的井及站内设备卫生,都做到定期清扫与整理,有效保障了井场及站区的卫生与环保。班组自成立以来,积极树立节约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开展节约“一度电、一方水、一方汽”节能工作,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聪明才智,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分析出具体原因及应对措施。作为班长,颜福新结合生产实际,大胆提出“集团注汽”法,每次选取相邻的4——5口井同时进行注汽,此举大大改善了老区产量减缓和汽窜干扰的状况,解决油区层间矛盾,同时节约了注汽量,有效降低了注汽费用,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班组的和谐就是人的和谐,做好人的工作是班组管理的核心。D1集转站在管理上不断创新,总结创新出“望、闻、问、切”四字工作法,将班组建成了班组建设和管理的样板站、示范站。

用心带好班组

在中国文化中,“用心”的内涵不仅有全心全意、诚心、细心、爱心等内容,还有爱动脑筋、善想办法的含义。对于管班,颜福新作为一名老班长其心得便是:“抓住了员工的心,就抓住了管理的脉络。”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统一规范标准的条件下,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者的执行力,而最终落实在细节上,因此管理专家提出“细节决定成败”。颜福新抓管理的经验就是细心和处处留心。他将中医中的“望、闻、问、切”用于班组日常管理,不但凝聚了人心,在班组建设中,还成为被广为传颂的管理经验。

“望”,察言观色。颜福新每天都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通过“进门看脸色,干活看劲头,吃饭看胃口”的表象了解每个员工的所思所想。

“闻”,倾听呼声。颜福新说,特别是在下达一项任务或制定一项制度前,要多与员工交谈,及时发现没有考虑到的情况及考虑不周的做法。多听员工心里话和关心、关注的问题,不但可以增进班组成员之间的了解,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而且让管理“耳聪目明”。

“问”,交流认识。颜福新以拉家常的方式与员工谈心,了解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了解员工现场作业情况,通过推心置腹的交谈,找到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使班组管理做到无微不至。

“切”,把握脉络。颜福新说:“只有从思想上尊重员工,感情上贴近员工,工作上依靠员工,生活上关心员工,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起到凝聚人心,激发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甘为人梯。颜福新的理解是:“谁都知道,班组管理要依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班组生产也要依靠全体成员共同完成,而班组的水平更是整体成员的水平。”所以对培训,他也是下大工夫。

作为技术领头人,颜福新一直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颜福新的班长生涯是从1985年开始的,教练生涯则是从1998年开始的。由于参加西北五省的青工比赛,并拔得头筹,1998年,颜福新开始了自己的教练生涯。两年后,在新疆油田公司首届技能大赛上,采油一厂摘得了团体第一的桂冠,教练就是颜福新。当教练颜福新的方式就是:勤学,苦练,严格要求;“落后”就要受惩罚。做教练这么多年,受过他惩罚的不仅在比赛中都取得了名次,而且在工作岗位上都是好样的。“魔鬼教练”这个称号是学员送给他的,也是被学员佩服的代号。

《中国石油报》曾经这样介绍过颜福新的小故事:“员工实际操作时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如果思想麻痹或者步骤不清晰,就会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还有一些不常在井口操作,很少有机会到现场,但是又要进行技能鉴定考试的员工,他们也需要掌握实际技能知识,可到不了现场如何给他们讲解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苦思冥想和潜心琢磨,他终于想到了把抽油机微缩后安装在办公室的好办法。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更多的员工接受培训了,同时,也为岗位培训加上了一把‘定全锁’。”这台可以随时启动的、微缩后的抽油机现在还在颜福新的办公室里。报上说,颜福新把培训真是做到“家”了。

颜福新带班23年,先后培养出5名技术状元、10多名班组长、30多名技术骨干。

猜你喜欢

光杆班组技能
班组“5米经理”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强班组建设 促企业发展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双调偏密封装置及新型复合套杆在弱碱三元井的现场应用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双向压缩压力自适应盘根盒结构设计
光杆乐队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