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静流奔大海——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科学发展纪实
2012-07-19王晓红路小宁曹晓斌
□文/王晓红 路小宁 曹晓斌
长庆油田采油八厂油区新貌。
作为中国的第二大沉积盆地,广袤的鄂尔多斯盆地,地下几千米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但由于这里油藏分布地质环境复杂,渗透率低,开采难度极大。2005年,长庆油田第八采油厂的干部员工来到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吴定油区(陕西定边、吴起,宁夏盐池2省3县),他们风餐露宿、攻坚啃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打破了国内外专家认为王盘山地区无油可采的定论。
他们从年产3万吨起步,5年连续实现5级跳,原油产量翻了33倍,迅速站稳年产100万吨,成为长庆油田发展速度最快冠军、原油产量增幅最大冠军、突破百万吨用时最少冠军。他们通过精细化管理目前已稳产2年,通过数字化建设建成了现代化采油厂,荣获了“陕西省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实现了从名不见经传到跻身全国现代化采油厂序列的飞跃。
长缨在手缚住苍龙
初建之时,无储量开发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找米下锅是不争的现实。长庆油田先后提出了“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重新认识低渗透,重新认识我们自己”、“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发展思路。第八采油厂据此积极推进思维方式、管理方式、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四个转变,在实践中围绕勘探开发、提升单井产量、老井稳产、数字化建设四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形成了13项带有采八特色的核心技术,成为快速上产稳产的主要动力。通过长期摸索实践,他们在油田开发领域形成了勘探开发一体化、侏罗系古地貌油藏滚动勘探开发、三叠系油藏滚动勘探开发、低电阻油层判识、跳跃式滚动建产“五大技术”。利用这些技术,这个厂建成侏罗系油井250口,占油井的23.7%,原油产量贡献率达30.5%。细致研究了长2、长4+5油藏,在这些区域累计建产能31.1万吨。低电阻识别技术使测井解释符合率由80%提高到90%以上。勘探开发一体化、细分开发层系、精细开发技术,被长庆油田公司确定为生产建设推广典型。以此五项技术为支撑,在王盘山区块创下了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产75万吨的长庆油田最高纪录。
“牵住了‘牛鼻子’,单井产量上见真章”。低渗透油田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产量低,效率低,提升单井的采出率,是上产的关键,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的“牛鼻子”工程。该厂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早期油藏描述,井网优化,超前温和注水,压裂改造四项技术。四项提高单井产量配套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同类油藏单井初期产量提高了20-30%,使低效、低渗油田实现了高效开发,还带动了一批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开发,近年来仅在三叠系新建产能36.5万吨。同时拓展了低效油田特低渗油藏有效开发的范围,使油层有效开发的渗透率下限降到0.5×10-3μm2左右。
“勤做保健操,老井稳产见到实效”。新投上产,老井递减,是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一个无限循环。就像该厂的一线技术员说的:“对于老井,我们就要像对待老年人那样防老养老,让它长寿”。几年间,边底水油藏合理开发技术、低产井综合治理技术、老井重复压裂增产工艺技术、井筒综合治理工艺技术并称为老井治理“四项技术”先后成熟。通过这些技术,近5年来共采取措施450井次,措施有效率93.6%,平均单井日增油1.31t,实现措施增油10万吨以上。检泵作业所占的比例平均每年下降1.4个百分点。
在长庆油田持续推进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该厂以良好的执行力快速完成了全厂的数字化改造,促使全厂真正实现了发展从“快”到“好”的管理升级。近3年来,该厂完成了44座增压撬,3座联合站,39座联合站的数字化改造,完成了8条集输管道泄露报警系统的改造。在长庆油田公司数字化建设通报中,该厂数字化建设完成率84.78%,排名第一。数字化的建成缩短了管理流程,减少了用工总量,减小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升了本质安全,实现了生产经营活动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从根本上改变了采油厂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方式。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005年以来,随着产量逐年跃升,全厂员工从原来的50人急增40倍,达到2000人左右。除部分调入人员外,90%的新增人员都对采油行业一无所知。要让如此多“平民”迅速成为“战士”甚至“将军”,人才战略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
技术骨干是实现人才强企战略头雁效应的关键。由于企业发展迅速,年轻的大学毕业生逐年成批进入。让他们尽快形成战斗力、成为骨干力量,是一个必须尽快解决的难题。该厂通过有针对性的三个成长平台,让技术骨干和人才尖子成批涌现。
“教本领”的培训平台。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履职和成长的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在见习过程中狠抓入厂教育、“导师带徒”和轮岗实习三项措施,严把见习期培养、考核两个关口,为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开好头、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压担子”的成长平台。要让新入人员快速形成战斗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敢于在发展速度快、人员补充快的情况下给新人员压担子、压责任,迅速“催熟”。该厂通过“压担子”措施,在近两年迅速成长起来的基层班站长、业务干部、管理干部占到了管理层的70%,一批80后成为基层管理主力。
“给位子”的激励平台。该厂对新分配大学生成长情况建立信息跟踪档案,建立健全后备干部成长机制和选拔机制,把发展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全面理顺人才成长通道,对符合任用条件的优秀人才按程序任用到相应的管理岗位,实现更好地发展。持续抓好职称评审、创新开展优秀中青年技术干部评选等技术干部发展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培育操作岗‘人才速生林’”。这个厂在快速发展中,大量新投井组、站点必须及时进驻熟练的操作员工,员工队伍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要使新员工尽快进入角色,传统的“一年学徒、两年转正、三年定级”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生产实际需要。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因需施教”应用而生。通过几年来的具体实施运作,“因需施教”的手段、方法逐渐多样化和成熟化。
形成了脱产轮训“三步法”。第一步以电子课件、视频标准操作方式对操作步骤进行讲解——解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和如何操作的问题;第二步以现场操作和模拟操作方式进行实践锻炼——解决标准化、规范化操作的问题;第三步以提问和讨论方式答疑解惑——探讨和讲解风险规避的方式方法。
形成了“双促双提高”现场培训模式。以标准作业程序推进为契机,以提高标准化、规范化操作技能为目标,在现场培训中以“学、考、练”为主要形式,形成了以考促学提高理论水平,以考促练提高实践技能的培训方法。
形成了“三带一推进”跟班培训模式。在重点工作中带骨干、在关键工序中带骨干、在重点部位带骨干,让各类骨干驻站跟班现场培训,推进岗位操作员工技能素质的快速提升。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培养措施,几年来从根本上解决了高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先后有3名技术人员评为长庆油田公司二、三级技术专家,涌现出几十名优秀中青年技术干部。近年来,累计参加和举办各类培训班290期,总培训3827人次,培训合格率达到95%以上。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采油八厂高速发展的7年中,2000多名员工奋战在陕北的大山中。熟悉采油工的人们都知道,艰苦的环境、单调的生活、寂寞心情是采油工的大敌,是安全生产风险源,更是管理者的心病。7年中,采油八厂将党建和企业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建设,以及生活设施的硬件配套贯穿到日常管理的每一环节,营造了优良的生活工作环境,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凝聚了人心,提升了战斗力。
高扬党旗,强化主流引领。近年来采油八厂党委先后建立健全了5个党总支27个党支部,管理540名党员,其中70%为近5年内新发展党员。共建立党建责任区94个,建立党员示范岗177个。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000名员工在党的领导下,以长庆油田解放军文化、革命老区文化、石油工业文化三个文化源头,从长期攻坚啃硬的过程中,凝练出了采油八厂“四种精神”、“四种作风”、“五个表率”的核心文化理念体系。不断创新基层文化建设,探索实践“多元一体”文化建设,带动了全厂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集团公司、油田公司领导,大庆油田、塔里木油田等25个兄弟单位参观该厂快速发展建设成果,中央、省部级媒体多次聚焦该厂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以“一网一刊四报”(主页网站、厂办杂志、四份一线报纸)为依托建成了坚实的文化阵地。成立书法美术、歌舞曲艺、摄影、体育、文学创作等11个分会,人员达到了500多人,文体领域,能人辈出。扎实的党务工作、正确的文化引领迅速将组织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生产经营优势。
努力消除员工的“生活忧虑”。近年来,该厂克服成本资金紧张的困难,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应急班、食宿点建设配套,共建成100人以上的标准化大型作业区生活点5个,50人以上的应急班13个,30人左右的生活保障点15个。以“网线、电话线、闭路线、抽水马桶”为内容的“三星级”标准配套的一线住房619间,先后配装电淋浴器313台,彻底解决了员工看电视、上网、洗澡的问题。高标准建设大型就餐点33个,配备水处理设施40套,有效解决了2000多人的住宿和用餐问题。该厂还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保护生态“温室蔬菜大棚”5座,累计种植各类蔬菜48亩,收获新鲜蔬菜20多万斤,2年来累计净节约运输成本和采购成本50万元,促进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将网上“开心农场”变成了现实。持续推进长庆最大的民生工程——数字化建设,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采油工变身“点鼠标、看屏幕”的“数字白领”。
长庆油田采油八厂扩建后的学一联。
努力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每逢重大节日,厂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基层井站进行一线员工慰问,大力开展基层“送清凉”、“送温暖”活动。将组织关怀送到一线,几年来累计慰问20多次,每年发放慰问品价值近400万元。近年来围绕关系员工民生问题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休假等生活方面的热点和难点,在一线现场召开各类座谈会20多次,40多个问题先后得到反馈和解决。在前线设有4个医疗点,配备有12名医师、护士、检验师,配备了血常规、心电图等39种设备,基本解决了员工常见病的医疗和急救。选择了2家具有三级甲等以上资质的医疗单位,每年定期到油区井站组织开展员工健康体检,建立了员工健康档案,年体检比例超过95%。连续4年特邀陕西省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专家,为全厂员工累计进行11场次以“增强自我信心,减轻生活压力,感悟美好生命”、“阳光心态、幸福生活”等为主题的员工心理健康知识巡回专题讲座,使广大员工保持心理健康,做到快乐生活,快乐工作。
7年来,采油八厂励精图治,5年站上百万吨,实现了稳产2年。在有限的900多平方公里的矿权内,在“三低”油田全力推进思维方式、管理方式、组织方式、生产方式的全面转型。通过自身发展走出了“上的去、稳得住、管得好”的发展模式。2012年,他们进一步提出了“精细管理,科学发展,全面建设新型现代化采油厂”发展思路,制定具体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掀起了从“快”到“好”的管理升级,掀开了以“好”字当先的科学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