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涂片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2012-07-19杨永红王安群原庆会
杨永红 王安群 原庆会 谢 刚
绵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四川绵阳 621000
宫颈疾病指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损伤、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等,是临床上妇科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因为多见相关的研究也较多,其治疗方案已经较为规范,对于该类患者关键是及早明确诊断,进行针对性的正确治疗[1-2]。临床上宫颈涂片是传统的检查方法,其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已经得到肯定,近年来新技术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逐渐应用于临床,笔者借助本研究对比分析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涂片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现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9月妇产科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涂片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480例和宫颈涂片检查480例。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的患者年龄 26~59 岁,平均(36.8±2.4)岁;已婚 368 例,未婚112例;有孕产史者344例,无孕产史136例。宫颈涂片检查的患者年龄 25~59 岁,平均(36.5±2.3)岁;已婚 374 例,未婚 106 例;有孕产史者350例,无孕产史13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症、宫颈锥切以及子宫切除者。两组的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清洁外阴后使用窥阴器暴露宫颈,宫颈管刷伸入宫颈外口和宫颈管内旋转5~6周,之后迅速将收集到的细胞放入细胞保持液瓶中,瓶上准确标明患者的姓名、年龄,送检。
宫颈涂片检查: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清洁外阴后使用窥阴器暴露宫颈,宫颈刮板插入子宫颈管内,围绕子宫颈旋转1周,将刮出物涂在玻片上,准确标明患者的姓名、年龄,送检。
1.3 比较项目
观察记录两种检查方法的取材或涂片满意度以及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笔者将所得数据均代入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包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取材满意率明显高于宫颈涂片检查的涂片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宫颈细胞学与病理学结果符合率明显高于宫颈涂片检查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据如表1,2所示。
表1 两组检查方法的取材或涂片满意度比较 [n=480,n(%)]
表2 两组检查方法与病理结果符合率比较[n=480,n(%)]
3 讨论
宫颈是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子宫、输卵管以及卵巢的一道重要防线,它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因此宫颈疾病在临床较为多见[3]。宫颈疾病包括炎症、损伤、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近年来宫颈炎发病率逐渐增高,而宫颈癌若不及早发现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早期诊断治疗宫颈疾病显得尤为重要[4-6]。宫颈涂片检查早已应用于临床宫颈疾病的诊断,并且其应用效果得到临床肯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技术薄层细胞学检查逐渐多地应用于临床宫颈疾病的诊断中,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新技术的取材满意率以及其与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宫颈涂片检查,体现了明显的优势,有统计学差异。传统的宫颈涂片检查涂片上存在着大量的红细胞、白细胞、黏液及脱落坏死组织等而影响正确诊断,并且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工作者读片时眼工作疲劳。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采用高精密度过滤膜核心技术和微电脑自动化控制系统,该技术将阅片范围缩小到直径13mm内,这样使细胞学专家更容易观察每个视野,从而提高了准确率,达到更高质量及更高效率[7-8]。此外,该方法制成的细胞膜片能发现早期病变细胞,并且该技术去除了红细胞、粘液、非细胞碎片等干扰性杂质,同时对诊断细胞进行良好保存并使其进行薄层分布的技术,能够更客观、更准确地显示病变情况,能真正做到早诊断,且诊断准确率高[9-10]。
综合以上论述可见,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涂片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对病变的检查率更高,有利于及早发现宫颈早期病变。
[1]周萍,何啸兰,李力.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的临床价值与不足[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18(1):55-56.
[2]潘秦镜,李凌,乔友林,等.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高发区筛查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1,23(5):309.
[3]郝敏,王静芳.宫颈流行病学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6):404.
[4]Houfflin DV,Collinet P,Vinatier D,et al.Valu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after conization by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for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J].Gynecol Oncol,2003,90 (3):587-592.
[5]赵方辉,戎寿德,乔友林.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现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1,23(6):638-641.
[6]石一复,李娟清.重视子宫颈癌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7):286.
[7]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25-326.
[8]Limaye A,Connor AJ,Huang X,et al.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nventional Papanicolaou tests and a fluid-based thin-layer method[J].Arch Pathol Lad Med,2003,127(2):200-204.
[9]潘秦镜,李凌,乔友林,等.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研究.中华肿瘤杂志,2001,23(4):309-312.
[10]李隆玉,乔志强,张敏芳,等.多种检测方法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评估[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0):964-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