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内酯协同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2-07-19崔蕴文

中外医疗 2012年30期
关键词:醛固酮甘油三酯缓释片

崔蕴文 刘 成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VIP),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随着人们对高血压以及相关疾病的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医疗水平、生物科技的快速进步,现在对于高血压的治疗越来越规范化,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治疗效果,多数高血压患者单用一种或者两种抗高血压药物就能使自己的血压得到满意的控制,并且尽可能地减少并发症。但是其中仍然有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即使同时使用3种甚至更多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还是不能控制到140/90 mmHg以下,这就是临床上的顽固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RH)。笔者所在的医院迄今为止收治了大量的高血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治疗,很多患者的血压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但是在这些患者中仍在存在一部分RH患者,在对这些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发现协同使用螺内酯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降压效果,然而由于RH患者通常长期服用ACEI或CCB类药物,即使没有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也容易发生高血钾等危险,如果年龄偏大或者同时存在糖尿病及肾脏疾病,该患者出现高钾血症的几率更高,故服用螺内酯过程中应该动态观察患者血钾及肌酐水平变化情况。因此,该研究针对2009年8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RH患者进行了协同使用螺内酯的临床疗效研究,目的在于为RH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门诊确诊的RH患者共65例,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46~72岁,高血压病程4~21年其中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假性RH,没有糖尿病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其他情况。这些高血压患者都在进行改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在最近4个月内他们服用的药物为硝苯地平缓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双氢克尿噻、和氯化钾缓释片,但是血压一直没有降至理想水平。

1.2 研究方法

将65例RH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其中男19例,女13 例,年龄 46~72 岁,平均(59.9±7.3)岁,高血压病史在 5~20年,平均(11.8±3.5)年;治疗组 33例,其中男 21例,女 12例,年龄48~71 岁,平均(60.6±7.1)岁,高血压病史 4~21年,平均(11.2±3.6)年。所有患者仍然坚持改善生活方式的非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治疗是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2次/d)、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10 mg(2 次/d)、双氢克尿噻 12.5 mg(1 次/d)、和氯化钾缓释片1.0 g(2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 mg,1次/d,同时停服氯化钾缓释片。两组RH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压、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基础治疗所用降压药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钾水平在正常范围之内,具有可比性。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2 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等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具有可比性。跟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螺内酯8周后血压下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且血钾水平仍然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跟治疗前相比并没有升高。

表1 治疗前两组间血压、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比较(±s)

表1 治疗前两组间血压、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血甘油三酯 血胆固醇 收缩压 舒张压对照组治疗组tP 32 33 2.33±0.65 2.50±0.59 1.3196>0.05 5.23±1.04 5.45±1.01 1.0159>0.05 163.20±8.35 164.58±7.19 0.6723>0.05 103.25±7.02 102.86±6.54 1.0954>0.05

表2 治疗后两组间血压控制情况的比较(±s)

表2 治疗后两组间血压控制情况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对照组治疗组tP 32 33 156.45±5.68 148.24±9.19 2.0856<0.05 99.05±8.92 94.36±6.86 2.0313<0.05

3 讨论

从高血压的基本发病机制来看,最主要的因素是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提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及肾性水钠潴留等。在临床中发现服用ACEI类药物的患者在治疗前期体内醛固酮水平会逐渐下降,但在12周后又增加甚至高于治疗前的水平,如此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会较差,临床上常称之为醛固酮逃逸,这也正是RH最常见的原因。

螺内酯属于非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药,它用于高血压治疗的主要机制是抑制醛固酮逃逸和胰岛素抵抗以及防止血管重构。笔者在对所在医院门诊的RH患者在抗高血压药物基础治疗上加用螺内酯的效果分析中发现运用小剂量螺内酯就能够很好地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此方法在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笔者发现其他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还表明在RH的治疗中加用螺内酯不受血浆醛固酮浓度的影响,因此小剂量螺内酯和抗血压药物的协同使用能够减少或避免药物副作用。

4 结语

R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由于按照基础治疗方法往往难以控制血压,以至于这类患者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因此研究RH的治疗对于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该临床分析表明,在基础抗血压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螺内酯能很好地控制RH患者的血压,但应监测其血钾及肌酐水平。螺内酯耐受性较好,不受年龄、性别、吸烟以及血糖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此外,随着生物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一些副作用更小且效果相当的醛固酮拮抗剂如依普利酮等,相信以后在临床中的应用会比螺内酯更加广泛,这对于RH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用药选择。

[1]张晓丹,石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应用研究进展[J].航空航天医药,2009,17(4):241-242.

[2]施仲伟.顽固性高血压的降压药物治疗[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28(5):665-668.

猜你喜欢

醛固酮甘油三酯缓释片
高甘油三酯血症
AAV9-Jumonji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处方的优化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氢溴酸高乌甲素纳米粒缓释片的制备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观察
醛固酮肾素定量比值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探讨
布洛芬缓释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