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痹镇痛巴布膏镇痛及对免疫性关节炎试验研究

2012-07-17孙明江肖艳芳吕旭潇

世界中医药 2012年3期
关键词:扭体巴布小剂量

孙明江 杨 光 肖艳芳 谭 颖 吕旭潇 孙 超

(1山东中医药大学,250355;2潍坊市立医院)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药物 骨痹镇痛巴布膏由鹿角霜、葛根、威灵仙、羌活、狗脊、川续断、虎杖、川牛膝等构成。功效主治为温肾填精,祛风除湿、化瘀消积、舒筋通络。主治骨痹,证属肾精不足、寒湿痹痛者。症见颈项僵痛,或肩背沉紧疼痛,眩晕,活动不利,肢端麻木窜痛,痿弱少力等。用法用量:外用,贴患处。每日1~2帖。大剂量组:根据试验要求特别制备,浓度(生药含量)为临床浓度的2倍,每贴含生药量为7.24g。中剂量组:浓度为临床浓度,每贴含生药量3.62g。小剂量组:为根据试验要求特别制备,该浓度为临床浓度的50%。每贴含生药量1.81g。阴性对照药:骨痹镇痛巴布膏基质组(以下简称基质组),由制备骨痹镇痛巴布膏基质组成,不含任何药物。以上均由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提供。阳性对照药:麝香壮骨膏,批号20110304,济南卫生材料厂。卡介苗: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90208。

1.2 试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SPF级),体重18~22g;wistar大鼠(SPF级),雌雄兼有,由山东大学试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鲁)20030004。饲料:试验鼠全价颗粒饲料,由山东省动物中心提供,执行标准:GB19424-94。饲养:常规饲养,室温控制在22~26℃,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鲁)20050043。

1.3 试验器材 JA5003A电子天平:上海电子天平仪器厂。OLYMPUS显微镜,日本产。热板仪:山东医学科学院。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2.1 骨痹镇痛巴布膏对热板所致小鼠痛阈的影响

挑选雌性小鼠,体重18~22g,在热板仪上(温度55℃)挑选痛阈值(舔后足时间)合格的小鼠(痛阈值为5~30s),共挑选100只,根据痛阈值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分别为基质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药麝香壮骨膏组。分别于给药前24h在小鼠臀部脱毛,于脱毛区贴上相应的膏药,给药面积皆为1cm×1cm,分别于给药后24h、48h测定小鼠痛阈值,并计算提高百分率。结果见表1。从试验可以看出,骨痹镇痛巴布膏能够提高小鼠的痛阈值,药后24h与基质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后48h与基质对照组比较,小剂量、中剂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大剂量组与麝香壮骨膏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剂量的增加痛阈值明显提高;抑制百分率随剂量的增加也相应提高。

表1 骨痹镇痛巴布膏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s)

表1 骨痹镇痛巴布膏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s)

注:与基质对照组比较,*P <0.05,**P <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痛阈值(秒)给药前 药后24h 提高(%) 药后48h 提高(%)14.7 ±91 12.7 ±7.0 - 14.6 ±10.6小剂量组 15.5 ±5.9 19.1 ±12.1* 50.4 22.8 ±14.0* 56.2中剂量组 14.1 ±6.8 21.8 ±14.3* 71.7 23.7 ±16.3* 62.3大剂量组 15.1 ±7.1 22.6 ±15.4* 80.0 28.6 ±15.2**△ 95.9阳性对照组 14.7 ±7.2 17.4 ±7.5*基质对照组37.0 15.6 ±9.0 6.8

2.2 骨痹镇痛巴布膏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的影响

取昆明种小鼠10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基质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药麝香壮骨膏组。给药方法同前,分别于给药后24h腹腔注射0.6%醋酸,每10g体重注射0.1mL。记录各鼠首次出现扭体时间(潜伏期)及计数20min内扭体次数,并计算抑制率。试验结果见表2。从试验可以看出:骨痹镇痛巴布膏给药24h,能够延长小鼠的疼痛潜伏期,由基质组的3.72min,大剂量组延长至 4.57min,与基质对照组比较中剂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潜伏期的延长符合较明显的量效关系;药后24h小鼠20min内扭体次数减少,与基质对照组比较,小剂量、中剂量都有降低的趋势,但统计学未见明显的差异,大剂量组与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抑制率,大剂量组可提高24.7 %。

表2 骨痹镇痛巴布膏给药24h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的影响(±s)

表2 骨痹镇痛巴布膏给药24h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的影响(±s)

注:与基质对照组比较,*P <0.05,**P <0.01。

内扭体次数 抑制率基质对照组组别 潜伏期(分) 20min 3.72 ±0.95 44.1 ±15.8 -小剂量组 4.26 ±0.80 37.7 ±12.5 14.5中剂量组 4.57 ±1.06* 35.5 ±17.3 19.5大剂量组 4.57±0.86** 33.2±11.3* 24.7阳性对照组3.84 ±1.13 38.3 ±19.3 13.2

另取小鼠10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基质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药麝香壮骨膏组,给药方法同前,给药后24h重新换药1次。于第2次给药后24h腹腔注射0.6%醋酸,试验方法同前。试验结果见表3。从试验可以看出:骨痹镇痛巴布膏连续给药 48h,小鼠的疼痛潜伏期,由基质组的4.62min延长至6.58min(大剂量组),随剂量的增加潜伏期明显延长,与基质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符合一定的量效关系。从扭体次数上看,药后48h与基质组比较,20min内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中剂量、大剂量组与基质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疼痛抑制率中剂量为 24.5%,大剂量组可提高至26.1%。

表3 骨痹镇痛巴布膏给药48h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的影响(±s)

表3 骨痹镇痛巴布膏给药48h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的影响(±s)

注:与基质对照组比较,*P <0.05,**P <0.01。

内扭体次数 抑制率基质对照组组别 潜伏期(分) 20min 4.62 ±1.87 44.5 ±16.1 -小剂量组 5.32 ±1.20 37.7 ±12.8 15.3中剂量组 6.26 ±2.01* 33.6 ±11 24.5大剂量组 6.58±2.05** 32.9±10.2 26.1阳性对照组5.72 ±1.79 35.9 ±15.1 19.3

2.3 骨痹镇痛巴布膏对免疫性关节炎的影响

2.3.1 佐剂的制备 将同一批号的卡介苗(预先60℃1h灭活)置于高压灭菌的石蜡油中,配成10mg/mL浓度,4℃冰箱保存备用。

2.3.2 模型的制备 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180~230g,试验前24h用8%硫化钠将60只大鼠右后肢部皮肤脱毛,每只大鼠右后趾皮内注射卡介苗佐剂0.1mL致炎,诱导关节炎产生,致炎后第7天根据关节肿胀情况,随机分成5组,基质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阳性对照组。

2.3.3 治疗 于致炎后第7天,在上述大鼠右后肢脱毛区,分别贴敷骨痹镇痛巴布膏基质、骨痹镇痛巴布膏小、中、大剂量及阳性对照药药物治疗,面积约1cm×2cm2,连续7天。分别测量注射佐剂前正常右后足体积,并于注射佐剂后第7天、药后3天、第5天、第7天测定同一足体积,取其两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足体积,并每天记录前后肢、耳、尾部病变的发生率与严重度,按照以下标准评分。0:无红肿;1:小趾关节稍肿;2:趾关节和和足跖肿胀;3:踝关节以下的足爪肿胀;4:包括踝关节在内的全部足爪肿胀。根据评分标准计算各组动物的发病严重程度,并于第7天测定足体积后将所有大鼠处死,解剖,剥离胸腺、脾脏称重,将所有大鼠的关节放入10%的甲醛中,常规染色,作组织学检查,试验结果见表4。从试验可以看出:骨痹镇痛巴布膏连续给药能够对抗免疫性关节炎肿胀程度,大鼠右后足体积(mL)明显减小,与基质组比较,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符合一定的量效关系。

表4 骨痹镇痛巴布膏对免疫性关节炎足体积的影响(±s,mL)

表4 骨痹镇痛巴布膏对免疫性关节炎足体积的影响(±s,mL)

注:与基质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大鼠右后足体积(mL)正常 致炎后 药后第3天 药后第5天 药后第7天基质对照组 1.12 ±0.06 1.37 ±0.08 1.43 ±0.08 1.43 ±0.28 1.45 ±0.24小剂量组 1.10 ±0.09 1.35 ±0.05 1.36 ±0.05 1.36 ±0.09 1.37 ±0.14中剂量组 1.11 ±0.05 1.36 ±0.07 1.36 ±0.05* 1.24 ±0.05*1.25 ±0.13*大剂量组 1.12 ±0.09 1.36 ±0.05 1.35 ±0.04* 1.22 ±0.08*1.22 ±0.10*阳性对照组 1.11 ±0.08 1.38 ±0.06 1.36 ±0.06 1.23 ±0.03*1.32 ±0.10

表5 骨痹镇痛巴布膏药后炎症分级及对胸腺、脾脏重量的影响(±s)

表5 骨痹镇痛巴布膏药后炎症分级及对胸腺、脾脏重量的影响(±s)

注:与基质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药后分级第3天 第5天 第7天内脏重量脾重(g) 胸腺(g)基质对照组 2.6 ±0.49 3.4 ±0.49 3.9 ±0.3 0.66 ±0.16 0.32 ±0.18小剂量组 2.3 ±0.46 2.9 ±0.54 3.2 ±0.6* 0.61 ±0.13 0.24 ±0.06中剂量组 2.1 ±0.54 2.8 ±0.5* 3.2 ±0.74*0.54 ±0.08 0.29 ±0.05大剂量组 1.9 ±0.70* 2.7 ±0.78* 3.0 ±1.1* 0.57 ±0.11 0.31 ±0.13阳性对照组 2.7 ±0.46 3.3 ±0.64 3.3 ±0.78 0.59 ±0.12 0.29 ±0.11

从试验可以看出:骨痹镇痛巴布膏连续给药期间,大鼠关节、尾部等肿胀进一步加重,但药物组与基质组比较,加重程度有所减轻,具有较明显的量效关系;大鼠处死后,内脏重量(脾重、胸腺重)与基质组比较,变化不明显。

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关节内滑膜组织充血、水肿,早期以中性白细胞为主,滑膜表层细胞有脱落,纤维素渗出,软骨边缘破坏,后期滑膜明显增厚,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增生明显,有较多慢性炎细胞浸润;药物组肉芽组织、纤维组织明显减轻,有较少慢性炎细胞浸润,且随剂量的增加,炎症、渗出、增生明显减轻。

3 讨论

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中医学从痹证角度认识本病,认为骨性关节炎是痹证中特殊证型。本病尚有肝肾不足,筋骨失养,瘀血阻络之病机,认为关节局部损伤、炎症或慢性劳损及中老年期发病原因不明的骨关节炎,以关节软骨退化变性,关节边缘骨赘形成,滑膜肥厚为主要变化,以疼痛、关节运动受限的关节变形为主要临床见症,多与“虚”“邪”“瘀”密切相关。骨痹镇痛巴布膏温肾填精、祛风除湿、化瘀消积、舒筋通络,主治骨痹,证属肾精不足、寒湿痹痛者,症见颈项僵痛,或肩背沉紧疼痛,眩晕,活动不利,肢端麻木串痛,痿弱少力,劳累或遇冷加重,舌质或偏暗,或舌胖质淡,苔薄或薄腻,脉沉弱或沉紧。方中鹿角霜,味咸性温,入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温肾助阳、填精补髓、强督脉、壮筋骨,故为君药。葛根性凉,味甘、辛,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具有解肌止痉、升阳发散,舒筋脉、祛风湿、除痹痛等功效,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威灵仙,性温,味辛、咸,归足太阳膀胱经,辛散温通,其性善走,既祛在表之风,又化在里之湿,通达经络,可导可宣,能祛风除湿,疏通血滞,消痰散积,通络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尤善治腰脚疼痛。以上两味相伍,共入太阳,一柔一通,祛风除湿,通络止痉,重在消除颈腰痹痛,协助鹿角霜标本兼治,共为臣药。狗脊苦甘性温,功能强腰膝,祛风湿,利关节,主治肾虚腰痛脊强,足膝软弱无力,风湿痹痛,续断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活血祛瘀,祛风利湿。以上三者皆入肝、肾经,均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羌活、白芷、松节、虎杖均有祛风、除湿、止痛之功。全方相伍,共奏温肾填精、祛风除湿、化瘀消积、舒筋通络之效。

4 结论

骨痹镇痛巴布膏对醋酸扭体法、热板法所致疼痛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够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延长首次出现的扭体时间,即延长疼痛的潜伏期;提高热板痛阈值。对免疫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明显减小免疫性关节炎的足体积,明显降低关节炎的严重程度。骨痹镇痛巴布膏可以增加颈椎血流量,中剂量与大剂量和基质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2011-12-19收稿)

猜你喜欢

扭体巴布小剂量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蒙药阿给镇痛作用的研究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复方青风藤巴布剂基质处方的优化
广藿香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研究
温经止痛巴布剂对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
挥发油包合对温脐巴布剂质量的影响
小剂量辐射比格犬模型的初步研究
补佳乐联合缩宫素建立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