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竞技体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2-07-17
前言:
重庆市在1997年直辖以来,竞技体育才开始独立发展,正式组队参加国内重大比赛。相对于其他省市起步晚,发展慢,尤其与东部地区竞技综合实力相差甚远,并且也落后于西部的大部分省市。针对重庆市竞技体育当前的形势,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找出重庆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以促进重庆市竞技体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调研
本文收集了大量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相关文件、资料和科研成果,查阅了2004—2006年的《体育事业统计年鉴》等文献,对重庆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归纳。
1.2、数理统计
使用Excel2003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了统计汇总,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重庆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
重庆市在1997年直辖以来,竞技体育开始独立发展,正式组队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然而竞技体育成绩并不理想。在国际赛事方面,特别是在代表世界最高竞技水平的奥运会上,重庆运动健儿始终未实现夺金的愿望, 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张亚雯才摘得了首枚奖牌,实现了重庆奥运奖牌零的突破,这与东部省市差距较大。在国内比赛方面,从重庆市参加第九、十届、十一届全运会各项目的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表1)可以看出, 重庆运动员在这四届全运会上共获得奖牌 23.5枚,其中金牌4.5枚。分别占西部金牌总数的0.04%,奖牌总数的0.05%。说明重庆市在整个西部地区中的地位较低、竞技实力相对落后,与西部排名靠前的四川相差较大,与以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地区的竞技实力相差更是悬殊。因此,如何让重庆竞技体育在西部地区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如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2.2、重庆市竞技体育人力资源情况的分析
2.2.1、运动员的情况分析
运动员是运动成绩和竞技体育目标的惟一承担者和实现者,也是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运动员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运动员后备力量建设的充实度,也是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据调查,重庆市运动员的梯度建设比较合理,二三线运动员在西部地区处于中间位置,但与四川、陕西、上海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后备力量相对薄弱。运动员的质量即运动员的等级,它是运动员竞技水平高低的体现。按照国际统一规定的等级标准排序依次为:国际健将>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重庆市国际健将级和健将级高水平运动员比较缺乏,尤其是国际健将级,与四川、陕西、上海存在较大差异。
2.2.2、教练员的情况分析
教练员是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起着主导作用,是运动训练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实现重庆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因素,在竞技体育项目的建设、发展、提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重庆市教练员的文化素养较高,然而在数量上比较欠缺,这与四川、上海的差距是比较明显的。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一部分教练员满足于现状,缺乏继续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的能力,导致不能适应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对教练员的不够重视,缺乏与教练员的沟通,导致教练员失去信心,最终放弃职务。
2.3、体育产业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和地区竞技体育的发展规模与体育产业有着极高的关联度,体育产业的发展辅助竞技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将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做铺垫,两者相互发展、相互影响。重庆体育产业从1985年开始起步,但是由于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薄弱、体育经费长期短缺、投入不足和市民体育消费意识的滞后,截止2004年重庆市人均GDP为10978元,农村居民恩格尔指数为56%,城市居民恩格尔指数为37.8%,体育产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0.17%,大大低于全国1%的平均水平,在全国位居22位。
2.4、重庆市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重点
2.4.1、加强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和后备力量建设
竞技体育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体育系统内的运动员、教练员、各级体育管理人员、科研人员、裁判员、医务人员、教学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外事工作人员乃至体育产业经营人员、体育经纪人等等。竞技体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建设,因此,它的地位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加强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积极开发中小城市和山区农村的体育队伍建设。加大体育经费投入,为广阔的城乡中小学校发展体育创造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山区农村中小学的体育队伍建设,建立项目竞争优势群体,提高整体竞争力。
2.4.2、加强竞技体育社会化、国际化、产业化建设
竞技体育的社会化,是指竞技体育的发展能够得到社会持续的支持,并且竞技体育利用自身优势融于社会的发展之中,形成社会参与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服务社会的发展局面。在继续加强政府投入的同时,努力拓宽和加大社会办体育的渠道和力度,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竞技体育,形成国家投入、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体育产业参与等多维支持竞技体育发展的良好局面。
竞技体育国际化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只有融入参与到国际竞技体育“大家庭”,才能实现国内竞技体育“小家庭”的繁荣。重庆市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坚持与世界先进方向保持一致,学习与借鉴先进的思想观念、管理方式与方法、训练手段、体育理论、运动项目技战术、场(馆)建筑、运动器材等,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促进与各地区体育赛事的协调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最终促使重庆市竞技体育更快更好的发展。
2.4.3、加强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完善
竞技体育体制战略的目标,是建立一套既符合世界体育发展潮流,又较好把握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又不同于原有的“举国体制”的管理体制。政府要根据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在规划、引导、组织、监督以及制定体育发展政策等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动态调整管和办的比例,确保国家目标和大众体育利益的实现。
3、重庆市竞技体育发展及对策研究
3.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重庆竞技体育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在筹划如何夺取金牌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体育发展的经济指标、社会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等因素。现今,重庆市建立在高投入、低产出、高淘汰率基础上的粗放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性要求。因此,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应当首先更新决策管理层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加强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建设的发展观念。实践证明,举省体制是建设体育强省的重要保证,竞技体育发展要树立超常规、高投入、跨越式发展的新观念。
3.2、深化人事改革,创新体制,提供教练员、运动员队伍发展的优良环境
要促进重庆市教练员、运动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首先要深化人事改革,实现竞技体育人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为教练员、运动员队伍的发展提供完备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对一些有突出贡献的运动员、教练员应给予较高的待遇,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教练员、运动员选拔制度,完善重大比赛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选拔标准和方法,强化对选拔过程的监督、检查。
3.3、逐步建立和完善“训练、科研、竞赛”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
发挥重庆市科技优势,加速运动训练科学化进程,加大体育科技体制改革力度,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竞技能力。科研工作要全方位介入训练过程,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提高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要在体能、技能、战术、心理以及营养和恢复方面取得突破性的应用成果。为了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应当加强体育科研对运动训练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高科研质量,推进科研、训练一体化步伐,使科研真正成为运动成绩提高的第一推动力。
3.4、大力发展竞技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增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竞技体育整体实力水平的提高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的,促进重庆市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的不断提高,保证重庆市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和资金投入。为此,一方面,政府应尽可能增加对竞技体育发展的资金投入,保证运动训练过程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产业,加快竞技体育社会化、市场化的进程,加大竞技体育市场培育和开发的力度,吸引社会对竞技体育的资金投入。
[1]王永盛,潘耀滨等.山东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1):39-45.
[2]梁建平,董德龙.重庆体育产业现状及快速发展增长点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32-35.
[3]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79(1):19-22.
[4]陈明等.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项目布局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8-11.
[5]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3):4-6.
表1:我国东、西部地区近4届全运会获奖牌数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