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主要谷物贸易国谷物贸易条件分析
2012-07-17王晓丽庄佩芬
王晓丽,肖 燕,庄佩芬,林 畅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至今,农业一直是合作的重点领域,并在中国-东盟第五次领导人会议中更是被确定为面向21世纪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势必会加速区域内因比较优势而产生的产业分工,使资源向该行业内最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者倾斜。中国-东盟自贸区产业内贸易以农产品为主,自贸区的建立以及贸易的加强会对谷物产品的贸易结构及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
1 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概况
在自贸区建立后双方贸易条件改善方面,黄溪航和樊兢[1]得出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内贸易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双方贸易,还达到了规模经济效应和“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对促进机电、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上的作用更明显。黄满盈[2]得出在1987~2006年期间,中国与东盟的整体贸易条件和初级产品贸易条件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制成品贸易条件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总的来说,相关研究得到的结论是贸易条件因为自贸区的建立而得到了改善。探究贸易条件之所以改善,吕玲丽[3]指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互补性较强,但蔬菜、水产类产品的市场相似性极高,因此,CAFTA可能对中国除了蔬菜和鱼类之外的产品出口产生正面影响。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存在不同观点,韩青[4]指出名义汇率虽然也是价格贸易条件的格兰杰原因,但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并不大,出口量指数和顺差才是影响中国收入贸易条件的两个最重要的变量。孙兆明和张学忠[5]对贸易条件和人民币汇率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不管是人民币实际汇率,还是实际有效汇率都不构成贸易条件变动的Granger原因,且贸易条件与人民币名义汇率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无法判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得出人民币升值 (贬值)会改善 (恶化)贸易条件这一结论缺乏依据。目前国内外研究对自贸区成立后从贸易条件角度对双方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贸易状况变化的研究不足,也就无从贸易利益和盈利能力等方面对自贸区建立后农产品国际贸易进行分析,无法对自贸区农产品贸易发展提出实质性的政策建议。
2 中国-东盟自贸区内谷物贸易状况
2.1 中国-东盟自贸区内谷物贸易数量
整体上来看,中国-东盟谷物贸易量比较稳定,虽然中国出口到东盟的谷物量有少许下降,东盟从中国进口的谷物数量占东盟从世界进口的谷物数量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但是中国从东盟进口的谷物金额则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07~2009年中国从东盟进口谷物的进口额分别为5.557亿美元,6.218亿美元和8.526亿美元,其中2008年和2009年占东盟向世界出口量的4.7%上升到7.7%,可见中国从东盟进口谷物产品的数量在东盟谷物出口的贡献率在不断增加,而增长率也分别达到11.9%和37.1%。
表1 东盟主要国家谷物贸易总量
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是在东盟各主要谷物贸易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谷物出口数量明显上升,在10多年间有成倍的增长,三国谷物贸易数量的增长呈现正向趋势 (表1)。因为泰国、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谷物贸易额占据东盟谷物贸易额的比重大,所以这3个国家的谷物贸易能够很大程度的反映东盟谷物贸易情况。
2.2 中国-东盟自贸区内谷物贸易结构
从结构上看,不难发现双方贸易主要是以加工程度比较低的初级农产品为主,但是近年来随着贸易的不断发展,二者之间的贸易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根据HS协调制度,第10章指谷物,第11章指制粉工业产品、麦芽、淀粉、菊粉、面筋等谷物产品,第19章指谷物、粮食粉、淀粉或乳的制品和糕饼点心等加工程度更高的谷物制品。根据联合国贸发委的数据,中国从东盟进口的第10章谷物产品占总贸易量的比重由2007年的33.99%下降到2009年的25.64%,而加工程度较高的第19章谷物制品的贸易比重则由26.58%上升到2009年的44.71%。中国向东盟出口的第10章谷物产品则由原来占谷物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的62.44%下降到16.16%,所占比重下降幅度比较大,而第19章谷物制品所占比重由22.58%到44.71%。可见随着二者贸易的加强,双方的贸易产品的加工程度不断提高,即二者之间的贸易开始向差异化较大的产品进行转移。
由表2可见,泰国第10章谷物农产品出口金额从1996年的22.723亿美元不断上升,到2009年达到56.851亿美元。其他章节的谷物产品贸易量也大幅增长:第11章的产品贸易量增长近两倍,而加工程度最高的第19章谷物产品的增长幅度更是达到了将近三倍。菲律宾也发生类似情况。马来西亚第19章产品贸易量占总贸易量的比重就很大,所以增速并没有前面两个国家这么明显,但是其总体还是加工程度较高的谷物产品占据主要贸易份额。从整体上看,在东盟建立的这10多年间,区内国家的贸易结构开始从加工程度相对较低的第10章谷物产品逐渐向需要更高加工水平、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发展。
表2 东盟主要国家谷物贸易结构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主要谷物贸易国谷物贸易条件测算
3.1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贸易条件作为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能够反映一国的对外贸易的状况,本文选取贸易条件指数指标,通过自贸区建立前后谷物产品贸易价格和贸易数量的变动情况,分析贸易条件恶化或改善的变动状况。
其中,进出口价格指数主要根据联合国贸发委网站上面各章各类产品的总贸易金额与其贸易数量相除得到价格,再根据各类产品在各章中贸易总金额的比为权重,计算求得的加权平均价格作为进出口价格指数。
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谷物贸易根据其加工水平分别归类在不同商品中,而货物进出口统计时根据协调制度主要分布在第10章,第11章和第19章,因此本文主要选择协调制度中这3章的产品作为谷物贸易的样本。从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网站的贸易数据入手,根据2005~2009年东盟与中国谷物贸易平均值可以看出,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老挝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主要的进口国家,特别是泰国,仅一国就占了中国从东盟进口谷物总额的56.85% (表3)。越南从2003年才加入到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为东盟新成员,无法进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前后的对比,不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本文主要选取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三国代表整个东盟谷物贸易国家。
表3 东盟各国出口到中国的谷物总额的比重比较
3.2 测算分析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国第10章谷物贸易占总谷物贸易量比重不断下降,加工程度较高的第11章和第19章的谷物贸易份额分别上升了10%和40%;泰国和菲律宾谷物贸易结构的变化虽然没有这么明显,但是第11章和第19章总的贸易份额也有提升;马来西亚谷物贸易结构并没有明显向加工程度相对较高的产品倾斜,但是马来西亚原来贸易结构就是以加工程度较高的第11章和第19章产品为主,这两章产品的贸易量还是有大幅增加 (表4)。尽管各国其变化程度不同,但总体的趋势区内国家的谷物贸易渐渐向技术含量水平较高的产品转移。
表4 各国各章贸易总额占该国谷物贸易总额的比重
表5显示中国和主要东盟谷物国在各章谷物产品的变化情况。1996~2009年这14年间,泰国第10章农产品贸易条件由1996年的1.577不断变化,在2009年其贸易条件提高到了1.922;从第11章贸易条件变动情况上看,中国的贸易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从第19章谷物农产品的贸易条件变动看,泰国贸易条件呈现出优化的趋势,且贸易条件变动相对平稳,波动不大,相比之下中国和菲律宾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
表5 中国-东盟主要国家谷物贸易条件指数变动情况
表6 中国-东盟主要贸易国家第19章谷物产品的综合贸易条件指数变动情况
根据前面的分析得知,随着自贸区的建立,区内第19章谷物产品的贸易数量和比重都不断增大,本文将各个国家第19章谷物产品的贸易总额的比重作为权重,对中国-东盟自贸区以菲律宾、中国、泰国和马来西亚为代表的贸易条件进行汇总求得中国-东盟自贸区主要谷物贸易国家第19章谷物产品的贸易条件作为平均贸易条件。从表6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中国-东盟自贸区综合的贸易条件变化相对平稳,总体贸易条件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区内加工程度较高的谷物产品的贸易比重不断增加。从总体看,区内国家内谷物贸易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4 贸易条件变动的原因分析
4.1 汇率
在众多影响国际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中,汇率是经常被人提及的影响因素,汇率通常通过对进出口商品的成本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最终导致贸易条件的变动,或者是通过对一个国家进出口商品的名义价格进行影响从而影响贸易条件。但是汇率本身就是由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资本的流动来决定的,虽然,进出口商品价格在短期内会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受到影响,但是一个国家的汇率在长期上来看,总是处在一个相对均衡的位置,其汇率并不会长期偏离其均衡位置,因此从长期情况下看,汇率对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的影响近似于中性[6],故汇率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条件则可以忽略。
4.2 对区外谷物产品的依赖性降低
虽然中国与东盟各国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国家,对于谷物这种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具有优势,但是,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存在的比较优势不同,因此行业内的谷物贸易成为了可能[7]。中国-东盟自贸区自成立以来,双方不断通过降低区内出口国的进口关税,降低或者取消贸易壁垒等优惠措施,使得区内各国的谷物产品的价格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产品价格更具有优势,促使区内国家谷物产品贸易量的不断提高。出口数量增加也刺激本国不断扩大生产规模[8],导致区内国家谷物贸易的规模经济,使得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在促进区内进一步贸易的同时,也使得区内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高[9]。区内贸易的数量不断增加,需要从世界谷物市场上进口的谷物产品数量降低,对国际谷物需求下降;在另一方面,加上区内贸易的增大,中国-东盟自贸区能够出口到国际谷物市场上的谷物产品数量就大大降低。因此,中国-东盟自贸区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区,在国际谷物市场上通过对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共同影响下,使得其出口到国际市场上的谷物产品的价格提高,改善其贸易条件。
4.3 谷物产品进出口价格的相对运动及技术水平提高
贸易条件是由进口价格指数和出口价格指数的相对运动决定的,中国与东盟的各个国家在国际农产品产业链上大多处于加工环节,很难将成本压力转嫁出去,因此进口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出口商品的价格,且初级产品进出口价格绝大多数都表现为同向运动,但是由于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于出口商品价格,在相同的波动情况下,进口商品进口价格的波动显得相对剧烈,因此,初级产品贸易条件通常表现出与进口价格的负向关系更显著[10],也就是说进口价格下降,则贸易条件上升,且下跌幅度越大,贸易条件改善越明显。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后,区内各国相继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以及调低相关贸易壁垒,使得从区内进口谷物等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谷物作为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就随着进口价格的下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因为区内大多都是发展中国家,其谷物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都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价格优势,这种行业内贸易则说明如果一味地强调低廉的价格很难提升贸易的发展[11],因此各个国家都更加关注谷物产品的技术上的差异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的国家的贸易结构逐渐向加工程度较高的第11章和第19章产品倾斜,相比之前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的贸易利益来说,这样的贸易情况更加健康。
5 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推进谷物产品技术进步
贸易条件之所以所以会变化,归根结底是因为贸易条件改善的长期策略在于对产品结构进行升级以及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高附加值的谷物产品等在不断优化和提升进步的技术催化和不断完善的出口产品结构共同推动下,出口量大大提升,通过重点研发具有本国特色与其他国家谷物产品具有差异的产品,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谷物出口比例提升,同时推进高科技谷物产品逐步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的出口结构的进程[12],同时也是产业结构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基于区内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现实情况,中国-东盟自贸区目前应该将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作为提高出口效益的战略手段,然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取得高效益必须是以一国具有自主技术的创新能力作为前提[13],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提升本土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和技术应用对接,活跃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氛围,在对传统产业进行高新技术应用提升的同时提升自身高新技术的独立程度,这将是改善自贸区贸易条件的重要一环。
5.2 优化谷物产业结构
中国-东盟自贸区内谷物贸易条件的改善很大原因是因为区内国家的谷物贸易向加工程度较高的产品倾斜,相对于加工程度较低的谷物初级产品,其贸易条件较高,所以随着其比重的增加,整体的贸易条件呈现出改善的趋势。因此针对本国资源禀赋,选取与其密切相关的行业对其产业技术水平等进行着重发展,同时制定相关辅助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14]。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本国出口农产品加工程度的发展,在强化本国原有出口优势的前提下对农产品的加工技术进行改善,促进出口初级农产品向深加工农产品的出口过渡,完善产业链,从而减少深加工农产品的进口比重,从而降低由于高价进口的谷物产品的价格因素对区内国家的出口效益的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通过优化谷物的产业结构达到改善贸易条件的目的。
5.3 降低对世界谷物农产品依赖性
谷物产品的进口价格在整个贸易条件变动的传导机制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要持续地改善区内国家的贸易条件,就必须要改变其对国际谷物产品的依赖性,削弱国际谷物产品对区内谷物产品的国际进口价格的影响。同时注意增强加工程度较高的谷物产品的出口价格与初级谷物产品的进口价格的相关性,提高在谷物市场上的主动性,成为贸易条件变动的操控者而非被动接受者,在多方共同作用使得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1]黄溪航,樊兢 .东盟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对其产业发展的作用[J].东南亚纵横,2005 (11):51-55.
[2]黄满盈 .中国与东盟贸易条件变化和波动情况的经验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8 (24):40-44.
[3]吕玲丽 .我国与东盟国家出口农产品出口相似性分析 [J].世界经济研究,2006 (1):36-40.
[4]韩青 .中国贸易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1980-2002[J].经济科学,2006 (6):66-76.
[5]孙兆明,张学忠 .贸易条件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再探讨 [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5-79.
[6]张建华,刘庆玉 .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J].国际贸易问题,2004 (6):20-23.
[7]李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浅析 [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4):172-174.
[8]袁新,敬丽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贸易条件:一般趋势与影响因素 [J].经济研究导刊,2010 (1):162-164.
[9]张烨 .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J].运筹与管理,2002,11 (6):89-94.
[10]乔宝华,黄坤 .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对中国贸易条件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效应 [J].世界经济研究,2010 (8):98-103.
[11]韩青 .中国贸易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1980-2002[J].经济科学,2006 (6):66-67.
[12]陈虹 .影响我国贸易条件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J].中国科技信息,2006 (16):303-305.
[13]都晓岩,朱新瑞,赵立成 .影响中国贸易条件的制度因素与改革方略 [J].经济与管理,2004,18(10):8-11.
[14]袁晓梅,郭建芳 .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J].北方经济,2007 (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