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与思考*

2012-07-17李东来东莞图书馆广东东莞523071

图书馆建设 2012年1期
关键词:阅览室东莞数字

李东来 (东莞图书馆 广东 东莞 523071)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是国家“十二五”期间文化系统实施的重点工作计划,是构建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2010年,东莞成为国家“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首批试点城市。国家为什么下这么大精力在全国进行公共电子阅览室推广工作,它有一些什么样的要求?公共电子阅览室与以往的电子阅览室有什么不同?基于此,笔者从现状、问题、思考、探索、体会5个方面进行探讨。

1 东莞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东莞由农业县发展为国内外知名的制造业基地,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对城市环境和区域内服务人口情况的调研分析是做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与服务的基础。

1.1 服务对象

从服务对象来看,东莞最大的特点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多。据2010年底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莞常住人口822万[1],户籍人口180多万,也就是说,外来务工人员有630多万[2]。这种人口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对服务对象和服务基础进行重新认识。我们的服务对象广泛分布在东莞各村、镇,如虎门这种发达镇区,各村都有工业区,外来务工人员很集中。这些务工人员相对年轻,对新事物比较容易接受,他们普遍拥有手机,乐于接受数字阅读与学习。

1.2 网络环境与图书馆体系基础

东莞的网络设施条件非常好,已经实现光纤到村,部分居民小区已经实现光纤到户,目前正在建设“无线城市”。东莞行政架构特殊,它虽然是地级市,但没有县区一级的中间层,直接管辖下面32个镇。目前东莞建成了市、镇、村三级图书馆结构,包含5种形态的总分馆体系。东莞采用图书馆集群来支撑总分馆体系,以东莞图书馆为总馆,共建成48个分馆、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和5个图书馆自助借还机,覆盖全市32个镇街(见图1)。

图1 东莞图书馆集群图

2011年 6月,东莞成为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同时,东莞市政府又启动了“文化惠民”工程,要求未达标的193个村都要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因此,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要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开展新的服务。

2 存在的问题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是国家三大数字文化工程之一。如何在全国有效推进并保证公共电子阅览室正常开展服务,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并加以分析:(1)新的电子阅览室如何体现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公益化服务形象?不收费是公益化服务的基础,但仅仅不收费是不够的。(2)公共电子阅览室如何改变“变相网吧”的形态?以往有些电子阅览室最后变成了网吧,东莞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甚至有个别村电子阅览室自己挂上了共享工程服务站的牌子,借用公共的牌子行网吧之实,放任学生上网,其网络内容有很多是违规的。(3)如何改变公共电子阅览室利用率不高的困境?每年共享工程督导组到各地督导工作都会发现,电子阅览室存在没有充分利用好现有设施的问题。原因有很多,如开放时间不适宜、信息内容有所限制、管理过紧过严等。(4)如何给未成年人打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未成年人在电子阅览室学习,是家长、社会甚至中央领导都关心的问题。(5)如何有效、实时监管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运行状况?如何让公共电子阅览室容易管理和维护?管理应该越简单越好,简单才能使公共电子阅览室深入到基层。要想达到每个村、每个乡镇都有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是不现实的,一个基层网点的电子阅览室进行繁琐的服务器配置和维护也是困难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分析,加以解决。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力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这就要求必须要有新的思想和技术来充实和完善这项工作。

3 对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思考

建设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要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

(1)时尚新颖,能吸引人。 电子阅览室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年轻人,而信息技术应用本身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应注重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设计,在环境上有突破性的改变,其形象风格设计要有新意,要时尚新颖,色彩要吸引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设计可以借鉴连锁店的设计,例如,麦当劳在全球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它的软性资产具有很强的积累性。作为文化事业的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也应该有这种形象标识和认知。同时,新的终端设备(如iPad、手机等)都可以在此得到应用。

(2)安全、可控,监管有效。 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监管可以实行中心监管,通过采用新技术(如云计算、“文化e管家”)实现分级管理,自动过滤。

(3)易建设、易维护、易管理,保证运营。 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快速构建的3个步骤为:①选定电子阅览室建设场地,部署形态统一的家具;②摆设PC机、平板电脑(iPad)等设备;③配置“文化e管家”,将其接入互联网,连通公共电子阅览室云服务管理中心。在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维护管理上,要实现操作傻瓜化,通过云计算实现中心维护,免除基层技术维护,减轻基层运营压力,解决基层缺少信息技术人员、专业管理人员的现实问题。

(4)体系完善,提升服务。 一个电子阅览室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体系化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撑。依托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可以将各级图书馆已有的数字资源和技术力量充分利用起来,通过电子阅览室这个阵地开展数字文化服务,这样可以提高整体服务效能和社会服务能力,可以实现“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的立体式网络覆盖,可以实现“资源导航+信息推送”的多终端服务。同时,公共电子阅览室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也需要按体系化的思路进行推进和建设。

4 东莞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新探索

按照东莞建设“文化名城”和“文化惠民工程”方案,到2012年底全市将实现镇街、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为保障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顺利并发挥良好服务效益,东莞在原有的图书馆集群管理基础上,提出通过云计算技术开发应用来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快速构建与安全可控可管的策略。经过不到1年的研发,基于现代技术的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和环境设施已基本成型。

4.1 新环境——打造公益数字文化服务连锁店

东莞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应用形象设计理念是通过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风格、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管理,将其打造成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数字文化服务的“连锁店”,以丰富、趣味、健康、生动的内容,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数字文化权益的服务阵地。其空间布置时尚新颖、温馨舒适,设备布局多样,主体家具橙黄色的时尚外观和高辨识度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易于增强民众对文化事业的认同,对公益性文化事业也起到了宣传和推广的作用(见图2、图3)。

图2 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台

图3 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区

4.2 新技术——“文化e管家”

“文化e管家”设备是东莞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技术核心(见图4)。该设备采用云计算技术,将软件系统、数字资源、安全网络设备、无线接入设备等构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相关元素集成到一台服务器上,即一台设备同时具有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器、存储器、流媒体服务器、资源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网关设备、无线接入设备功能和电子阅览室管理功能。使用时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也不用维护管理,对阅览室的工作人员没有技术要求。“文化e管家”的主要功能包括:①网络过滤:具有增强的白名单、黑名单功能及关键词过滤技术,保障健康上网;②安全使用互联网:在云计算服务模式下,监控中心实施监控每个阅览室在线运行细节,并能远程控制电子阅览室的网络访问;③无线通信:支持WiFi、蓝牙等功能,可与手持设备通信;④数据仓库:可建立阅览室利用信息的数据仓库,实现基本信息查询、资源利用和服务情况统计,能够挖掘有用数据,分析用户信息需求特点。“文化e管家”设备可以实现基层电子阅览室的快速部署,解决健康上网、安全可控等问题,满足新网络环境下多终端形态服务的需求。

图4 “文化e管家”

4.3 新形态——多终端、立体式网络服务

东莞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通过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集成以及纸质媒体、固定终端和移动手持终端的集成,构建了一个多形态、立体式的数字文化空间(见图5)。它打破了单一数字服务的模式,将传统阅览与数字阅览结合,既有传统纸质图书书架,又有台式电脑、一体式电脑、平板电脑(iPad)、电视、投影等多样化的数字阅读终端,并提供WiFi无线上网,除了阅览室内配备的时尚、轻巧的平板电脑供用户阅读电子书、收看视频讲座、试玩益智游戏外,人们还可以使用自带的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上网冲浪。

图 5 多终端、立体式网络服务

4.4 新管理——体系化建设、云服务管理

依托发展较好的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东莞在市图书馆建立了市域公共电子阅览室的云服务管理中心,实现对各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服务、统一技术支持。云服务管理中心包括中心监控平台、中心管理平台、数据分析平台和资源推送平台,其中监控平台能够监控到各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点的使用情况,包含用户登录情况、资源访问情况、浏览统计、在线时长、访问人员年龄分析、地域分析等信息,中心的电视墙还可显示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服务现场;管理平台统一设置网络访问白名单、黑名单和自动过滤关键词,保障各网点绿色安全上网;数据分析平台可采集各个电子阅览室数量、登记人数、访问流量等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再进行数据挖掘,并以图形显示用户的利用规律;资源推送平台可将共享工程、图书馆授权资源及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资源导航,集成资源检索、用户身份认证、信息推送等功能,由中心统一发布新闻专题,向各个电子阅览室进行实时热点专题推送(见图6)。

东莞将以镇、村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为样本,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镇、村的公益数字文化服务的“连锁店”。同时将进一步从整个文化系统层面整合与完善数字文化资源,制订和细化服务规范指标,在探索新的运营机制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图6 云服务管理中心

[1]东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1-05-23].http://tjj.dg.gov.cn/website/web2/art_view.jsp?articleId=4012.

[2]东莞政务网[EB/OL].[2011-05-23].http://www1.dg.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cndg/index.htm.

猜你喜欢

阅览室东莞数字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答数字
东莞可园琴事
东莞长联
数字看G20
三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有效发挥育人作用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