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理性思考
2012-07-17姚成宏
姚成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源于西方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悄然兴起,它客观上缓和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矛盾,并促进其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会计是反映企业外部性问题的重要工具。
一、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
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责任会计的某些理论基本上等同于传统会计的理论,但它又具有自身的某些特征,存在着自身独立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一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广阔的理论基础,其理论涉及到社会学、经济学、会计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伦理道德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多门学科。因此,可以说社会责任会计是传统会计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是会计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二、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
1.我国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逐年提高
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影响一个国家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与法律环境、教育文化状况及由企业引发的社会损害大小等,因而,作者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社会意识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发展程度与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一阶段,人们的消费结构将由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超过9%(约为9.4%),2005年人均GDP上升为16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2%,少数城市居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上述事实表明,我国社会公众基本解决的温饱问题,获得了基本的生存保障,所以他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据作者对500人随机调查,尽管多数受查者不了解社会责任会计,但98%受调查者希望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希望自己能参与提高社会福利的活动。
(2)良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从政治环境来看,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我国政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其实质是要求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相统一,这正是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目的。从法律环境来看,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有相当好的法律环境基础。我国在20世纪80—90年代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多项法律法规,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义务做了一定的规定,这为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提供了必要的制度环境和法律环境,对我国建立和实施社会责任会计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3)企业外部不经济性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我国企业没有强制要求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仅引发了相当多的社会问题,还导致了包括大气污染、淡水紧缺、荒漠逼近、风沙肆虐、黄河断流、赤潮频发等环境问题及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述分析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加之社会公众深受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的危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期望普遍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期望环境能得到保护,期望社会和谐与进步,消费观念也向健康消费和绿色消费转变,主观上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客观上为实施社会责任会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基础。
2.社会责任会计能够真实披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情况
有效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企业能够真实披露其承担社会责任状况,它主要受到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完善性和可操作性、企业态度与执行状况、会计人员素质与技术手段和会计监管力度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在我国的具体情况是:
(1)社会责任会计理论逐步完善。虽然社会责任会计还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还存在着计量方法、服务对象、会计目标等研究难题,国内社会责任会计研究起步较晚,在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尚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但是,国外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对于我国成果实践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加之近年来,我国会计界兴起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热潮,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打下了坚实理论基础。
(2)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步提高。从企业角度来看,虽然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会使企业多负担一些成本,但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更有利于其公平竞争。许多企业家都认识到一个安全和繁荣的社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获利,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3)会计监管力度较大。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主体,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会计监管法规体系,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来规定和约束会计市场进入行为,会计监管方式不断改进,会计监管力度加大。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我国已具备了一些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初步条件,建立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政策建议
1.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没有形成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体系,这对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践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为此,要集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本,鼓励创新,组织会计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社会学、人力资源学、福利经济学、伦理学、计量学、组织行为学和企业文化理论等学科专家或学者,成立相关的研究机构或研究小组,解决社会责任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难点问题,推进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步伐。
2.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立法,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制度
社会责任的履行属于企业的社会义务,由于企业有其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重要一面,当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其经济利益相冲突,企业可能拒绝履行和不完全履行这一社会责任,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可能不愿分析和披露其行为对社会公众的影响。社会责任会计的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强制力量即国家和政府的行为。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国家必须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用法律规定使之法律化,并对企业给社会造成的“外部经济”进行奖励以鼓励其发展,对给社会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进行惩罚。因此,同一般性会计工作一样,社会责任会计也必须建立一定的准则和制度,以保障社会责任会计的有效实施和管理。198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具体规定了企业权利义务,为规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提供了依据。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应根据社会发展对各行各业的具体社会责任进一步加以明确规定。由于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对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务还缺乏系统地研究与总结。在这种情况下,应吸收、借鉴西方会计界、企业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参照目前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的基本程序,研究制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及制度。
3.加强宣传,提高整个社会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过程中,要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力宣传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必要性,明确它对会计的发展、企业行为的调整、社会进步,乃至建立和谐社会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首先,应在企业界广泛开展社会责任的讨论和教育,提高企业领导者社会责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企业是应该履行其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次,加强对企业相关利益人的宣传。企业相关利益人包括债权人、投资商、银行、税务机关等,企业是否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对他们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高这些相关利益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就会形成一个促进社会进步的良好企业外部环境。最后,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使社会各界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加强社会责任会计宣传,提高整个社会的社会责任意识,对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具有重要意义。
4.规范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内容和计量方法,逐步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
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是社会责任会计计量的物质载体,没有具体的核算内容,根本就谈不上会计计量与报告,同时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规范,有利于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和建立,以及会计报表格式的统一。这一内容的确定,既要根据实情,又要参考借鉴国际惯例,要考虑各种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情况,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必须规定统一的计量方法,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应吸收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同时结合会计学的特点,就不同的核算内容制定出相应的计量方法。对于企业通过市场交易产生的社会责任,要求采用货币形式计量,以交易价格为基础。
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的质量和社会责任会计作用的发挥。但是,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分支,无论是它的理论基础,还是它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与传统会计区别很大,现有的会计人员素质难以胜任社会责任会计工作。具体而言,社会责任会计从社会角度来反映企业的外部性行为,给传统的会计带来了很大冲击,一些传统的会计概念、原则、方法将不适用于社会责任会计,因此,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没有形成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体系,这对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践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因此,会计理论界需要在借鉴国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吸收福利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社会学、人力资源学、计量学等学科知识,组织相关专家,成立相应的研究小组或机构,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力争在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内容、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等方面有着重大突破,指导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具体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