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2-07-17邵永慧
邵永慧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行政单位在财务管理流程方面做的不够科学,没有制定明确的监督机制,例如,固定资产采购缺乏有效的采购计划和采购审核机制,出现盲目购买,重复购买的问题,财务人员可支配的权利过大,采购后也没完善验收、保管制度,财务账面上便会出现账外资产、账目不实、有账无物的情况。其中不排除一些单位管理者为了一己私欲而触犯法律,违法干涉财务管理工作,促使会计人员虚假报账。这些问题不仅会给单位带来经济损失,还会严重损害国家利益,扰乱市场经济建设。
(二)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这是行业内的主要问题,不少会计人员没有参加过国家统一的、专业的技能培训,缺乏对财务管理制度、方法的了解,财务观念、法律意识较低,专业水平不高。有的单位频繁的调动、调整人员岗位,缩短了会计人员的业务掌握周期,业务掌握周期,严重影响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监督机制等都无法正常实施,会计问题自然而然就出现。
(三)会计信息失真。一些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走法律漏洞,中饱私囊,为了自己的利益,鼓动和唆使财会工作人员对账目虚报、造假报表。由于财务人员在上级的强迫或者其它原因的促使下,出现了违背会计真实性的违规行为。一些单位的内部事务和专项事务不严格区分,事业单位在专项业务支票、财务印章、和法人章上由一人保管,不遵守基本的会计工作原则以及单位内部管理规范。此外,财务人员在工作流程和会计操作上违反国家规定,对企业每月、年底的核算报账做虚假报告,对收入和支出相对转,单位的财务账面中就不会出现盈余,实为中饱私囊。错误的财务信息会导致领导者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也更不能把握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规律性,那国家经济建设就会受到极其不良的影响。
(四)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对国家经济建设来说有重要意义,它是国家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特殊扶持资金,一旦专款被挤占挪用,项目便无法顺利完成,降低了国家财产的使用质量不说,对人们财产也是一种严重的损害,也对政府的公信度造成了严重影响。
(五)大额使用现金结算和白条子开支情况较为普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资金用途也模糊不清,没有走会计程序的资金利用,漏洞很大,有的不法分子甚至利用白头单开支套取现金设立小钱柜,白头单和大额现金开支都会掩盖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不利于政府监督,也容易出现腐败问题。
二、对策及建议
(一)要提高管理会计系统的推广率和普及率。加强内部财务会计的信息化建设,脚踏实地的完成会计改革,强调会计工作的高效性、科学性、准确性,在选择会计系统时,首先关注的应是实用性,逐步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管理体系。
(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只有提高会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才能将会计管理工作真正推向正轨。政府要重视高校里会计管理专业的建设,适当增加该专业的设置。此外,还应做好单位内部的人员培训工作,利用案例培训的方式,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建设。政府要逐步建立管理会计师的资格考试制度,选拔优秀人才,提高整个会计队伍的能力。
(三)增强领导的会计管理意识。单位领导作出的决策对单位的未来发展、国家利益的保证有关键作用。领导作为单位的领头羊,在管理思想上也必须与时俱进,为大局着想,因为就算单位内有很优秀的会计人才,如果没有被合理使用,领导者不会发掘人才,利用人才,那会计管理质量也很难提高。所以,单位领导者的会计管理意识应稳步提高。
(四)重视会计的控制与评价。控制与评价的具体要求与标准就是由事业单位的领导层执行监督职能,从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实际和人员岗位出发,合理贯彻和执行高层制定的发展目标,实施财务会计的统一管理,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会计信息进行反馈分析,并评价单位的经营业绩,最后将评价报告提交给上级部门。
为了保障国家财产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必须让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发挥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党和政府执政单位的有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