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观察
2012-07-17陈晓红
陈晓红
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1450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常见疾病,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19 ummol/L,早产儿>255 ummol/L时,称为病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不够成熟,通透性较大,胆红素易于通过,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因此,加强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观察与护理很重要。2009年4月—2011年11月该院儿科收治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实用儿科学》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其中男66例,女54例,出生14 h~21 d,平均5.6d,出生平均体重(2915±166)g,胎龄平均(40.4±2.1)周。发生黄疸时间最短4 h,最长20 d,平均发病天数19.3 d。临床表现为黄疸逐渐加重或持续不退,巩膜、周身皮肤黄染,小便短赤。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0)。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新生儿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指导患儿的喂养及精神状态观察、蓝光照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儿游泳护理、抚触护理,同时给予患儿家长多元化健康宣教。
1.2.1 新生儿喂养 新生儿一旦发生黄疸,建议暂停母乳喂养,改人工喂养。这样可以加速患儿的肠道蠕动,以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减轻新生儿黄疸程度。记录每次哺乳时间。
1.2.2 精神状态观察 新生儿病房宜整齐干净,室内空气清新,让患儿感觉到舒适和温馨。大多患儿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胆红素脑病后遗症发生率高,严重者可致患儿死亡。
1.2.3 蓝光照射护理 采用蓝光照射,持续1~4 h,在光的作用下未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或尿中排泄,从而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患儿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以免视网膜受损,同时会阴、肛门部也要注意避光保护。每小时给患儿翻身1次,观察和记录患儿黄疸减轻程度。注意补充足够的能量、水份和微量元素,注意保暖,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发热、腹泻及青铜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1.2.4 游泳护理 患儿游泳一般在专用安全保护措施下,经专门培训合格的护理人员操作。一般在喂奶1 h后,1次/d,10~15 min/次,调整室温26~28℃,水温控制在35~38℃,泳前用普通3 L医用胶贴覆脐带残端,查游泳圈双气囊要充气约90%,将游泳圈从前往后套颈部,将下颌放于下颌槽中,扣好双重保险粘贴,缓慢抱新生儿放入水中或在水中抱住小宝宝,用语言安抚他,让他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护士在旁呵护、协助新生儿肢体伸展,轻柔抚触腹部,抓住患儿的手来轻轻移动,帮助其做运动。
1.2.5 抚触护理 抚触应在蓝光照射后进行,调节室温28~30℃,在婴儿安静时进行,操作者操作前洗手,温暖双手,用婴儿润肤露润滑双手,用指腹或掌心抚触,先轻轻按摩头部,并用拇指在患儿上唇画一个笑容,同一方法按摩下唇;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操作时先轻后重,用力平稳均匀,不可按压,动作轻快、柔和、协调,以新生儿舒适为宜[1]。还可用指揉法抚触头颈及背部,用挤捏法抚触四肢,当新生儿疲劳、饥饿、烦躁和哭闹厉害时停止抚触。
1.2.6 健康教育 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如开展爸妈学习班、发放图片资料、演示各种护理常识等,进行新生儿黄疸特点、护理等知识的讲解。在进行心理开导和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向患儿家长介绍发病原因和应对措施,适当调整母乳喂养的次数和时间等做好多元化的健康教育。
1.3 临床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及治疗效果。显效:治疗6 d后,患儿全身黄疸全部消退,吃奶睡觉恢复正常,血清胆红素<119.7 mmol/L。有效:治疗6 d后,患儿全身大部分黄疸消退,症状明显缓解,血清胆红素范围在119.7~171.0 ummol/L。无效:治疗6 d后,患儿黄疸无好转或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13.0版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该研究所得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疗效比较;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
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 d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s),(umol/L)]
表2 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s),(umol/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3 d 治疗后6 d对照组干预组6060318.63±20.5322.21±20.4237.29±18.82221.29±17.23145.84±15.45121.45±10.2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主要由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早期新生儿黄疸可两者同时存在,主要原因如下:胆红素生成较多,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的2倍以上;肝脏功能不完善,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与排泄胆的能力不足,因此极易出现黄疸,特别是在新生儿饥饿、缺氧、胎便排出延迟、脱水、酸中毒、颅内出血等情况下黄疸更会严重。尤其是新生儿肠腔内的胎便约含有胆红素80~100 mg,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量的5~10倍,如果胎便排出延迟,就会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的负荷,加重胆红素的回收[2]。
该研究中干预组治疗6 d后总有效率为96.7%,血清胆红素浓度降至(121.45±10.22)umol/L,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血清胆红素浓度降至(145.84±15.45)u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明显降低了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黄疸进一步加深,有利于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提高了围产儿生命质量。
[1]李红梅,郑军廷,刘志前,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3):1882.
[2]赵红梅,关丽婵,石国燕,等.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772-773.
[3]倪宏,呼滨,杨世萍,等.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对体重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498-500.
[4]石鸿.新生儿黄疸41例早期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8):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