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撒“心”的希望——记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郑金刚

2012-07-17

科学中国人 2012年21期
关键词: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金刚

本刊记者 姜 菲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等待,我们终于见到了郑金刚。刚从手术室出来的他带着些许疲惫的神色,却依然有着亲切的笑容;身上的衣服已被汗珠沁湿,却难掩他挺拔的身躯。

“今天做手术的是一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回到办公室,郑金刚就对我们说。见我们听了这个深奥的医学名称后疑惑的眼神,他解释说:“如果说心脏是一个发动机的话,那么冠状动脉就是油路,不停地给心脏供油。如果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并且持续较长时间,心脏就如断了油的发动机,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医学专业问题上开始这次访谈,走进郑金刚的勇敢、朴实与蕴含责任与担当的从医之旅。

攻克医学堡垒,勇者的智慧与果敢

介入治疗,以其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成为医学的发展趋势。而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数以千万计的病人通过这项技术治疗后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或第二次健康。然而,在这个领域,却有一座坚固的堡垒——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因其再狭窄率和再闭塞率高、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CTO被称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最后的堡垒”。

如何提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每一个从事冠脉介入的医生都不容回避的问题。近10余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心血管介入医生和团队向这个“堡垒”发起进攻,郑金刚便是其中一员。以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为平台,他一直为攻克这个堡垒而不遗余力。

郑金刚笑言这个技术最初是“偷”回来的。那是2007年,郑金刚专门赴日本国立循环器中心、日本丰桥心脏中心研修,学习复杂冠心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在CTO领域的世界顶级心脏介入治疗中心——丰桥心脏中心的图书馆里,一本刚出版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书引起了他的兴趣,复印回来后,他便编译了国内外首部关于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专著《心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同时,从日本回来后,郑金刚系统地引进了CTO系列器材和技术,在中日友好医院先后开展逆向导丝技术、CART技术、STAR技术,并使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处于国内外较领先的水平。

这一天,一位四十二岁的男性患者因为近一周活动后胸闷加重而入院。经检查,其造影结果让人非常吃惊。患者的三支冠状动脉均闭塞了,仅剩中间支供血,外科大夫会诊认为血管条件太差,手术风险太大。面对患者焦虑的目光,郑金刚从容而镇定地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科学的判断,决定采用介入治疗。仅用了十分钟,他就开通了患者的右冠状动脉,极大改善了心脏供血。然而,在开通闭塞很久的前降支血管时未获得成功,手术因此搁浅。一周后,经过与患者沟通,郑金刚进行了第三次尝试。这次手术中,他联合应用了正向和逆向的方法,经过持续4小时的时间,手术获得巨大成功。至今,患者完全恢复正常的生活。

这样的手术他已不知道做了多少台。智慧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使郑金刚在攻克CTO这场攻坚战里取得一个又一个硕果,攻克一个又一个山头。

心系治病救人,仁者的朴实与情怀

优秀,始终伴随着郑金刚的从医生涯。早在1999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郑金刚师从高润霖院士从事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和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的研究工作,就提出药物涂层支架的安全性问题,其创见性的研究结果在2003年公布于美国心脏病学会会议上,引起广泛的关注。

为了拓展业务能力,2002年,郑金刚远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在康州大学心脏中心获得工作签证。国外留学期间主要研究了老年心脏缺血预处理钝化的机制和老年心脏血管生长受抑制的机制,研究发现通过联合使用多种血管生长因子PDGF-B、VEGF、Angio-2可以恢复老年心脏的血管生长功能,为改善老年患者的血管生长能力,从而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提出了新的思路;另外还从事了骨髓干细胞移植、缺血预处理、血管生长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就在国外的研究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却做出了回国的决定,因为他心里始终放不下临床工作,这是他当初走上医学之路的初衷。“做医生就是要治病救人。”朴实的话语透出的却是浓浓的医者情怀。于是,2005年底,郑金刚回到了国内,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事部留学回国基金资助,于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从事冠心病心脏介入诊治。

如今的郑金刚已是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的中青年骨干,作为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冠心病介入治疗和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绿色通道的主要完成者之一,他高质量地完成了医院急性心梗急诊约60%患者的介入治疗,以及心内科冠心病介入治疗约50%的手术量,广泛获得患者的赞誉和信赖。并曾多次应邀参加TCT、AHA、国际心脏病年会、长城会议等国际会议,并发表相关成果,多次在北京、浙江、山西等地分享介入治疗经验;曾获得2009、2011年CIT全国经桡动脉介入精彩病例评比优秀奖,2008年长城会议优秀论文奖。

除此之外,郑金刚还非常注重学术氛围的培养,组织科室内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每周四给住院医师、进修医师进行学术讲座,在各级大夫的支持下,已经坚持了两年,如今已经成为中日医院心内科知识更新的平台。

病情就是命令,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对您来说,医生这个职业是一种乐趣,一种责任,或者是其他?”记者问。

在韩国与当地医院心内科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乐趣。”郑金刚想了一下,用略带郑重的语气说。

我们注意到,他把责任放在了首位。

不为普通人所知的是,心脏介入医师是个高危的职业,他们长年在X光射线的辐射下工作,“吃”辐射已成他们的家常便饭。虽然铅衣可以挡住仪器发出的射线,但胳膊、脸、眼睛和一部分小腿没有遮挡,而且一旦抢救心梗病人,都要轮番上台按压心脏,还是会受到射线影响。难怪有人说“某种程度上来说,介入科医生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换病人的生命。”

在医生的日程表里没有周末,没有休息日,只要有病人,他们就要穿着10公斤重的铅衣,冒着X光射线的辐射,在手术台上连续数小时帮助病人与死神赛跑。“做心脏介入手术的医生,每天的手术量是普通介入手术的数倍。我们一般从早上7点半开始工作,每天至少要工作10个小时,有时甚至连晚上都要赶着做手术。”郑金刚平静地叙述着他们的工作。

“有什么可说的呢?病人的病情就是命令啊!”跟我们说完这句话后,郑金刚起身走出了办公室,他又将奔赴手术台。哪里有病人在等着他,哪里就是他的战场。

猜你喜欢

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金刚
启事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追影记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专科医联体:打开一条生命通道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