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培训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来自福建省茶农的经验分析

2012-07-16宁满秀吴小颖

华东经济管理 2012年9期
关键词:茶叶农户变量

宁满秀,吴小颖

(1.福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省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福建 福州 350002)

一、引 言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和部门转移,在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刘易斯、费景汉和拉尼斯所提出的的农业发展模型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劳动力同质性假设的新古典经济学传统之上的。现实中,农业劳动力是具有不同年龄及性别禀赋且经不同层级教育(培训)铸塑过的差异化个体,因此,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和部门大量转移的结果是,被一次又一次转移筛选过的滞留劳动力由于缺少技能而难以匹配现代化农业技术手段,也不能充当实现相对生产率趋同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合格主体;已有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选择性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负面作用,即这种转移导致了原本就薄弱的农村人力资本的损失,从而加剧了城乡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1-3]。因此,在农村拥有优质人力资本的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要保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目标,对农村滞留农业劳动力进行生产技能培训是当前比较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与举措。

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农村种植能手,福建省相继实施了“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科技“电波入户”工程以及百万农民技术人员培训工程计划等项目。根据市场理性经济人假设,农民如何看待农业培训?政府实施的农业培训成效如何?如何科学地评价农业培训的成效?这些问题的探索,有助于提高培训资金的利用效率,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

大量学者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与农户非农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4-6]。现有的文献对农业培训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较少,在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中,部分学者就农业培训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7-9]。但这些研究主要停留在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上,并没有对农业培训与农户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对此,本文以福建省茶农为例,分析茶叶培训与茶农收入之间的关系,主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茶叶培训是否促进了茶农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控制了内生性的情况下,参加培训的农户与未参加培训的农户在收入上有何差异?

二、分析框架与计量模型

(一)农业培训对农户收入影响的作用机制

Becker、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10-11]认为,农业培训对农民农业收入的作用路径如下:

(1)农业培训能够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政府组织和各种培训工程,农民有机会学习最先进的耕作、灌溉、施肥技术,有更好的渠道选用良种,能更熟练地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通过使用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得以提高,从而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

(2)农业培训能够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农民收入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息息相关,通过相关培训,农民能够更好地掌握市场变化的规律,了解相应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供求状况、流通渠道以及国家政策等等。有利于农户调整生产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有效防范增产不收的情况出现。

(3)农业培训能够提升农民的生产组织能力。培训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技术,会激励农民规模经营,从而产生更多的种植大户,有利于专业合作社的形成,规模经营能够降低成本、获取规模收益,相应经济组织的成立能够增强农民在农产品市场上的讨价还价能力,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计量模型构建

令YT、YNT分别表示农户参加和未参加茶叶培训农户的种茶纯收入,则对于这两种情况下的收入有以下方程:

其中,Xi代表影响农户收入水平的变量向量;βT、βNT为待估参数; μT、μNT为随机误差项。

根据(1)式、(2)式有:

(3)式表示农户参与茶叶培训后的期望收益。

假定农户根据培训的期望收益大于培训成本的原则来做出参加茶叶培训的决策,则:

其中,C表示农户参加培训的成本;Zi为影响农户参加茶叶培训的变量向量;γ为待估计参数;εi为随机误差项。实际上,I*i为不可观测的潜变量,当I*i>0时,农户决定参加茶叶培训,即Ii=1;否则,Ii=0。那么,参加茶叶培训项目的收入效应可以表达为:

其中,Ii为二分虚拟变量,代表农户是否参加茶叶培训;ϖ、α为待估参数;Ui为随机误差项。各种不可观测因素如农户的茶叶生产、经营能力和兴趣等会影响其是否决定参加培训项目和种茶收入水平,即Cov(Ui,εi)≠0,同时,培训项目开展地点的非随机性以及农户参与茶叶培训的决策具有“自我选择性”等因素使得农户参加培训的决策内生化。如果忽视这种内生性而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5)进行估计,将导致参数的有偏估计,故本文把茶农参加培训与否作为内生变量来处理,采用工具变量法对模型(5)进行估计。

除了考察农户是否参加茶叶培训而导致的收入效应,本文还将分析农户参加茶叶培训次数对种茶收入的影响效果,并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Ri表示农户参加培训次数;δ反映了农户参与茶叶培训次数的估计参数;α*反映了农户参加茶叶培训次数的收入效应;ϕi、ηi为随机干扰项。农户参加茶叶培训次数对其收入的影响机制与农户是否参加培训的收入效应一样,同时,如前所述,参加培训次数也可能具备内生性,即Cov(ηi,ϕi)≠0。据此,对模型(7)同样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参数估计。选用Maddala(1983)的两阶段法(two stage procedure)来对模型(4)到(7)进行估计[12]。具体来讲:第一阶段,利用Poisson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分别估计模型(4)和(6),可得培训次数的预测值和参加培训的概率;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中估计得到的培训次数预测值和参加培训概率分别代替Ri和Ii,分别采用极大似然法和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模型(5)和(7)进行参数估计。同时,为了检验农户参加培训决策的内生性,本文采用Wu-Hausman设定检验,具体方法为:

其中,H是Wu-Hausman统计量,服从χ2分布,自由度是被检验变量的个数;β0与β1分别指OLS和工具变量法的参数估计量;V(β0)与V(β1)是相应的方差矩阵估计量。

(三)变量选择

在借鉴已有文献基础上,本文的实证模型选择如下变量:

(1)茶叶种植面积变量反映规模效应。假说认为,农户参加培训决策与茶园面积正相关。相对于小规模农户而言,茶园面积大的农户更可能参加培训,因为他们对生产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和市场经营能力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规模越小的农户,其种茶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可能越低,从而参加培训的可能性相应会降低。

(2)农户是否是村干部或党员对其是否决定参加培训将产生正向的积极作用,原因在于:他们在认知有关培训的信息上更具优势;同时因其身份特殊性,他们往往更多地被要求在村民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并支持、配合当地政府工作。此外,家庭地址所在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的距离远近、农户的种茶经验也会影响农户参加茶叶培训;假说认为,距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越远的农户更偏向参加茶叶培训,种茶经验越丰富的农户更少参加茶叶培训。

(3)农户是否参加培训与参加培训次数对农户茶叶收入的作用大小如何,这将反映在茶叶收入方程里。本文假定,茶叶培训项目对农户茶叶收入水平的提高有积极影响。为了让方程便于识别,结合经济理论和实际情况,收入方程将部分被排除在培训决策方程中的变量涵盖在内,具体有:家庭负担系数、距离集贸市场的远近、是否有关系紧密的人在县、乡政府部门工作等变量。理论上,家庭负担系数越高的家庭,能够从事劳动的人数越少,从而收入越低;距离集贸市场越远的家庭由于对市场信息的反应速度比较滞后,尤其是茶叶销售渠道、销售价格的信息方面反应不够敏锐,从而茶叶收入水平越低;是否有关系紧密的人在县、乡政府部门工作反映了农户所拥有的社会网络,代表社会资本变量,社会网络越好的农户在茶叶销售渠道、茶叶销售价格等方面均具有优势,从而收入水平越高。

(4)农户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家庭及个人经济特征变量都包括在培训决策和收入方程中。变量定义及模型设定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及模型设定

(四)数据来源

2009年12月—2010年1月,本研究组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形式,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随机抽查了福建省武夷山、安溪、华安县等县市中的10个乡镇,它们分别是武夷山市的武夷山街道、星村镇,安溪县的感德镇、祥华乡、龙涓乡,华安县的高车乡、仙都镇、湖林镇、华丰镇和高安镇。结合各乡村人口规模,根据茶叶产量,每个乡镇随机选取3个村,每村随机抽取10~20户。此次调查共发放550份问卷,实际收回487份,有效率为88.62%。样本全部由茶农组成,他们分布于具有代表性的闽南、闽北主产茶区。问卷内容涉及2008年茶农的个人及家庭状况、茶园状况、培训状况、收入构成状况等。

三、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数据描述性统计

本次调研总共调查550户茶农,有效样本为487个,未参加培训样本为125个(25.67%),参加培训样本为362个(74.33%)。由表2可知,参加培训组和未参加培训组之间差异比较明显。与未参加过培训的农户收入相比,参加过培训的农户年种茶纯收入多7160.61元,亩均种茶纯收入高421.72元。参加培训者中党员、干部的比例高达23.2%,高出未参加培训组9个百分点。另外,参加培训与未参加培训组在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上相差不多,但在种茶经验、茶园种植面积和距离农技服务站距离等变量上差异较大。直观来说,OLS方法是有偏的,因为两组可观测变量的显著差异从一个侧面说明参加培训的与随机挑选的人员具有不一致性。

表2 参加培训与未参加培训农户相关因素差异描述性统计表

(二)实证结果分析

1.农户参加培训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见表3),农户是否参加培训决策方程和参加次数方程的总体模拟效果较好,它们对应的的对数似然值分别为-269.46和-703.53,且分别在10%和5%的统计水平上呈现出显著性。结果显示,茶园面积大小对农户是否参加培训以及参加培训次数的影响均在5%的统计水平上呈现出显著性,这说明农户茶园种植面积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茶园面积越大,农户就越有可能参加并多次参加培训。这一实证结果为福建农村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通过进一步深化茶叶生产经营培训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福建省农村经济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表3 农户参加茶叶培训决策方程参数估计表

由于获得农业技术推广站传递茶叶生产技术的信息要相对滞后,距离越远的农户参加培训的概率越高,换言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距离的远近与农户是否参加茶叶培训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与此同时,这一变量对农户参加培训的次数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在1%统计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这表明,对那些距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很远的而又参加过茶叶培训的农户而言,茶叶生产技术越得不到满足,他们参加茶叶培训的次数就越多。农户是否为村干部或党员这一变量对农户参与培训决策在10%的统计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作用,村干部或党员农户参加茶叶培训的概率更高,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相对于普通村民在对有关培训信息的了解上更具优势,也可能是他们被要求更多在支持、配合当地政府工作并需要在村民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但此变量对参加培训次数的作用并不显著。

与本文研究假设的预期作用相一致,农户的种茶经验与农户参加培训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分别在5%和10%的统计水平上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这说明随着农户种茶年限的增长和种植生产经验的日益丰富,他们对茶叶培训的参与就会越低。另外,农户的年龄及年龄平方对其培训参与决策作用显著。

2.茶叶培训对农户种茶收入的作用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检验农户是否参加茶叶培训和参加次数决策的内生性统计量Wu-hausman统计量分别为39.09和42.18,并且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这说明本文采用两阶段法对茶叶培训与农户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估计是比较合适的。

如表4所示,农户种茶经验对其收入水平的作用为正,并在1%的统计水平上呈现出显著性,这说明,农户种茶经验越丰富,越能把握茶园管理的关键技术,同时,对茶叶市场供求信息的判断越准确,从而种茶收入水平越高。正如预期的一样,距离最近集贸市场的远近对农户收入在统计意义上产生显著地负面的影响,距离越远,农户种茶收入越低。这主要是因为距离集贸市场越远的农户获取茶叶市场销售渠道、销售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存在着障碍,从而不能及时地掌握市场行情和把握销售时机。是否具有紧密关系的朋友在县、乡政府部门工作对农户种茶收入的影响与预期的方向一致,但只在方程(5)中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作用。这一结果显示,是否有关系紧密的人在县、乡镇政府部门工作对于农户来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本,具备这一社会资本的农户在茶叶销售渠道、销售价格等信息方面更加具有优势,从而能以比较好的价格或渠道将茶叶销售出去以获得较高的茶叶收入。

表4 茶叶培训对农户种茶收入作用的参数估计结果

本文最核心的研究问题是考察农户参加茶叶培训行为对其种茶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户是否参加茶叶培训以及参加茶叶培训的次数对种茶收入分别在5%和10%的统计水平上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户参加茶叶培训的次数越多,与培训专家和老师接触的次数越多,从而能更好地将茶叶生产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与培训老师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反馈和交流,在解决茶叶生产和田间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越具有针对性,将理论和实际情况结合得越紧密,因此,农户的种茶收入就越高,结果显示,目前开展的这些茶叶培训项目有利于促进农户的增收。作为提高农户人力资本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手段,农业培训可以加快农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农民;可以培育出既懂生产技术又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可以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推进新农村建设。

此外,农户受教育程度作为人力资本拥有量的表现形式之一,对其种茶收入的作用为正,并具有较高的统计显著性。农户的性别和年龄变量在方程(7)中均具有显著性影响,相对于女性农户而言,男性农户的种茶收入要高出约28%;农户年龄与收入之间呈现出负的二次项关系,随着农户年龄的增加,农户的种茶经验也不断丰富,种茶收入随之增加,但是,农户年龄增加到一定阶段后,农户对新技术的掌握和理解存在一定的落差,从而导致种茶收入出现下降趋势。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而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农业培训。本文采用计量方法重点考察福建省农业培训对茶农种茶收入的影响。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参加茶叶培训的决策、多次参加茶叶培训都有助于促使农户种茶收入的提高。这表明,目前开展的各种茶叶培训项目对促进农户增收有着积极的正向作用,这一实证结果为壮大福建农村茶产业提供了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茶叶生产经营的培训对促进福建省农村经济增长、茶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证明,农业培训是提高农户人力资本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手段,可以加快农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农民;可以培育出既懂生产技术又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更好地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可以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推动新农村建设。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强农户对农业培训需求的研究,促进农业培训知识供给和需求的对接,进一步加强农业培训项目推广的强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农户人力资本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

[1]侯风云,徐慧.城乡发展差距的人力资本解释[J].理论学刊,2004,(2):42-45.

[2]侯风云,张凤兵.不平衡发展与中国新型城乡二元经济[J].理论学刊,2006,(11):59-62.

[3]李录堂,张藕香.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错位效应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4):254-257.

[4]侯风云.农村外出劳动力收益与人力资本状况相关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4,(4):88-100.

[5]张艳华,李秉龙.人力资本对农民非农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6,(6):9-16,22.

[6]王海港,黄少安,李琴,等.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9,(9):128-151.

[7]张景林,刘永功.农民培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与三农,2005,(4):1-4.

[8]任国强,薛守刚.培训对农户就业选择和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9,(6):120-124.

[9]孙春.培训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9,(14):67-69.

[10]Becker G.Human Capital: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ducation[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4.

[11]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出版社,1990.

[12]Maddala G S.Limited Dependent and Qualitative Variables in Econometr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猜你喜欢

茶叶农户变量
《茶叶通讯》简介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香喷喷的茶叶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