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刻《英雄谱》中《水浒传》插图摹刻钟惺批本插图考

2012-07-16张祝平

文教资料 2012年29期
关键词:回目刊刻水浒

陆 敏 张祝平

(南通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一、《水浒传》钟惺批本与二刻《英雄谱》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版画的国家,版画历史源远流长。明代,随着通俗文学的极大发展,小说插图日益普遍,并逐渐成为版画的主流。万历至崇祯年间,小说版画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气象。自坊间刊行以来,《水浒传》便被竞相刊刻,据统计,可知的《水浒传》明代刊本多达三十几种,插图本19种,其中包含天启年间的钟惺批本(全称《钟伯敬先生批评水浒忠义传》)与崇祯末年的二刻英雄谱本①(全称《二刻名公批点合刻三国水浒全传英雄谱》)。

(一)钟惺批本《水浒传》概况。

对于《水浒传》钟惺批本,孙楷第的《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中有着详细的著录,在此基础上,马蹄疾的《水浒书录》又指出钟惺批本有积庆堂本与四知馆本之分。值得注意的是,孙先生推断钟惺批本的刊刻时间为“天启乙丑丁卯间”,即天启五年至七年,这在刘世德《钟批本〈水浒传〉的刊行年代和版本问题——〈水浒传〉版本探索之一》一文中得到修正——刊刻时间为天启四年至五年(1624—1625)。此外,刘先生又论证了四知馆本是利用积庆堂旧本重印的,现存的钟惺批本《水浒传》均为四知馆刊本。

然而,钟惺批本的插图在多数资料中描述不多,如郑振铎《〈忠义水浒传插图〉跋》仅介绍“其插图别开生面,另有作风,也同样显得虎虎有生气”②;侯宏玉《古本小说插图研究》一文将该本插图形式划归为人物绣像型一类的第三种:人物绣像背面有题词,又指出该本插图共39幅,“本书的第一幅图和最后一幅图均无赞语,其余三十七幅图有赞”③。

(二)《水浒传》二刻英雄谱本概况。

对于《水浒传》二刻英雄谱本,孙先生在《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中著录其出自明雄飞馆所刊的《三国》与《水浒》的合刻本,“前有图百叶,颇精”,“《水浒》图自六十三叶至百叶止。图后半叶为题咏,句旁有圈点及评,皆用朱墨”④;马蹄疾《水浒书录》记载该本全称为《二刻名公批点合刻三国水浒全传英雄谱》,有“插图和图赞⑤一百叶,正面图,背面赞。《三国》插图图赞六十二叶,《水浒》插图图赞三十八叶。 ”⑥。

二、《水浒传》二刻英雄谱本插图对钟惺批本插图的摹刻与超越

(一)二刻英雄谱本对钟惺批本插图的摹刻

根据对两种本子的著录可知:1.钟惺批本刊刻在前,二刻英雄谱本在后;2.二者不仅都有插图,且数量仅相差一叶;3.在插图后,二者都有题咏。在此基础上对比二者可以发现,除去在版刻风格、细节处理等方面的微小差异外,无论是插图内容,还是插图标题,抑或是题咏形式,两种版本都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由此,笔者推断——《水浒传》二刻英雄谱本插图是对此前钟惺批本插图的摹刻。

1.插图内容

对比钟惺批本与二刻英雄谱本相互对应的38叶插图,会发现两者的插图内容极为相似,以图1中的两组插图为例:

图1-1 钟惺批本

图1-1 二刻英雄谱本

图1-2 钟惺批本

图1-2 二刻英雄谱本

两组插图分别是对文本“智深(怒)打镇关西”及“汴京城杨志卖刀”的各自阐释。显然,撇开之间微小的差异:图1-1中,二刻英雄谱本在插图左侧标有“刘玉明刻”四个字,左下角对景物的刻画与钟惺批本不同;1-2中,二刻英雄谱本省略钟惺批本桥梁上的雕花;二刻英雄谱本中的人物形象略为丰满些,插图其他方面,无论是人物的动作定格,还是环境设置,二者几乎一模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插图的绘图刊刻者首先是文本的阅读者,而后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绘图,因此,插图过程实为对文本的第二次创作,众多插图传递给读者的乃是加工后的文本信息。插图的内容、形式、笔调、风格等都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插图者对文本的接受,是其思想倾向的表达和宣扬。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是针对同一文本情节,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刻工作出相同阐释的概率几乎为零。因此,造成二者如此相似的原因必为二刻英雄谱本对钟惺批本的摹刻。

2.插图标题

在插图同时,两种本子均在插图一旁附有标题(钟惺批本第一叶与最后一叶、二刻英雄谱本最后一叶除外)。对比二者相互对应的插图标题,并参照各自的回目,可以得出⑦:

(1)二刻英谱本与钟惺批本插图标题完全相同者多达23,若加上“混江龙太湖小结义”与最后一叶,相同者数高达25,占据了二刻英雄谱本插图总数的一大半。

(2)二刻英雄谱本中,插图标题与小说回目不同者有23⑧,在此其中:

①与钟惺批本相同者多达16(包括插图“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②与钟惺批本不同者数为7,然差异均表现在细微之处:或为人物姓氏的增与减,如第14叶与插图“(鲁)智深夜渡益津关”,或为修饰语的全与缺,如第19、21、26叶;第8叶改钟批本的“汴梁”为“汴京”;刘世德认为钟惺批本第27叶插图有标题,然未指出具体内容,故不便妄自比较。

③在此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插图第19叶“梁山好汉劫法场”、第23叶“宋江大破连环马”、第35叶“混江龙太湖小结义”与第36叶“鲁智深夜渡益津关”——插图标题在二刻英雄谱本的文本回目中未有丝毫表现:或无此回目——第19、23、35叶,或注明缺回目——第36叶,而这些却存在于钟惺批本插图标题与文本回目中(钟惺批本文本回目为“宋公明夜度益津关”)。笔者推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可能是在摹刻过程中,二刻英雄谱本的刊刻者未多加留意自身文本而直接承袭了钟惺批本插图标题。

由此可见,在插图标题上,相较于自身文本回目,二刻英雄谱本与钟惺批本的彼此对应度更高,完全相同者占绝大部分,甚至在文本回目未有表现时,依然追随钟惺批本。插图标题的巨大相似性乃是二刻英雄谱本插图摹刻钟惺批本的一大力证。

3.摹刻的另两点证据

①根据两种本子的著录文献可知,二者分属文繁事简、文简事繁两大版本系统,后者多梁山好汉征田虎、王庆的故事。然而,这两段故事在二刻英雄谱本插图中未有任何表现,全部插图仅仅局限于文繁事简本故事的阐释。笔者推测,这应是在摹刻过程中,二刻英雄谱本的刊刻者未曾根据自身文本内容进行补充再加工的结果。

②若仔细对照钟惺批本的插图与文本会发现,插图第36与37叶的顺序颠倒了,“张顺夜伏金山寺”应位于“混江龙太湖小结义”之前,这一点曾被刘世德指出。二刻英雄谱本中,插图顺序颠倒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但情况有所不同——并非是第36与37两叶插图,而是第35、36、37三叶插图次序混乱,36、37均应位于35之前。笔者推测,在二刻英雄谱本刊刻过程中,刊刻者已经察觉到摹刻对象钟惺批本存在插图顺序颠倒的错误,并在潜意识中提醒自己避免相同的错误。然而,或是刊刻者一时的粗心,又或是刊刻时间的紧迫,第36叶插图误被当做第37叶插图提前,造成35、36、37三叶插图次序颠倒,而这成为了该本摹刻钟惺批本的又一力证。

(二)二刻英雄谱本对钟惺批本的超越。

通过上述分析,二刻英雄谱本插图对钟惺批本的摹刻是毋庸置疑的。尽管如此,刻工刘玉明依旧费尽心力,避免简单的复制或翻刻,力求在完善钟惺批本的同时,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1.插图标题位置的整齐划一

虽然两种本子插图标题的内容相差无几,然而,在具体排列上却截然不同:钟惺批本插图标题的排列毫无规律,或在插图左侧,如插图“浔阳楼宋江题反诗”,或在右侧,如插图“智深怒打镇关西”;或在插图上部分,如“汴梁城杨志卖刀”;或在下部分,如“智深怒打镇关西”,又或在中间,如“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文字或为一列,如“浔阳楼宋江题反诗”,或为两列,如“汴梁城杨志卖刀”。可见,该本插图标题排列较为随意,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有的甚至藏匿在画面中(如插图“豹子头误入白虎堂”),这就提高了辨认的难度,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美感,整体性随之弱化。然而,这种弊病在二刻英雄谱本中消失了——除最后一叶插图无标题外,其余37叶插图标题均位于左侧,且绝大部分居画面左上方,文字均作一列(如图1中二刻英雄谱本插图),这一改进使得二刻英雄谱本更为整齐规范,整体感随之增强。

2.对文本阐释的完善

与此同时,刘玉明并未忽视钟惺批本插图对文本的阐释漏洞,在摹刻过程中尽力弥补这些缺憾,试以各自对“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的刻画为例:文本中此处的描写为“林冲心疑,探头入廉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然细看钟惺批本,插图并未将“白虎节堂”这一特殊地点标示出来,造成对文本阐释的不足。不仅如此,地点的不明甚至会引发读者的误会——插图是对县官审问林冲场面的表现。二刻英雄谱本中,除去在插图左上角多刻画了一棵树外,上方的门匾上清楚地标明四个大字:白虎节堂,从而成功弥补了钟惺批本插图对文本阐释的不足,读者的误会亦得以消除。

三、摹刻原因的分析

崇祯末年的二刻英雄谱本《水浒传》之所以对天启年间的钟惺批本进行摹刻,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

(一)明末对救世英雄的共同呼唤。

明朝后期,政治腐朽,仕宦淫奢,百姓痛苦,社会阶级矛盾极为尖锐。自万历开始,多处地区爆发农民起义,极大地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根基。与此同时,北方的后金民族迅速崛起,并在与明王朝的战争中逐渐掌握主动权,迫使明王朝陷于内外交困的水深火热中。天启年间,这种危机进一步加重——明王朝既需抵抗“哈赤”带领的后金民族的侵扰,又面临土司“蜀”地奢崇明、安邦彦等拥兵反抗的威胁,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渴望并呼唤救世英雄成为民众的普遍心声,是当时的社会心理,而这亦融入了钟惺批本插图的绘制刊刻中,这在开头署名“楚景陵伯敬钟惺”序文的最后便可窥见一二:

噫!世无李逵、吴用,令哈赤猖獗迁东。每诵秋风思猛士,为之狂呼叫绝,安得张、韩、岳、刘五六辈,扫清迁蜀妖氛,剪灭此而后朝食也!⑨

最后一句“安得张、韩、岳、刘五六辈,扫清迁蜀妖氛,剪灭此而后朝食也!”便是对救世英雄的高声呼唤。显然,凸显英雄、呼唤英雄即是该本的刊刻主题与特色。

崇祯时期,明王朝濒临灭亡,统治危机空前严重,整个社会都被“浮躁激愤、动荡不安的社会情绪”⑩笼罩着,呼唤英雄仍然是当时的社会心理,《水浒传》英雄谱本便诞生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是有感于时事,另一方面亦是对社会心理的关照,刊刻者将《三国》与《水浒》二书合刻,激励并呼唤人们像书中的英雄人物那样,出来拯救国家。崇祯末年,这种呼唤更为强烈,这从刊刻者重订时将书后表现明末社会状态、流露刊刻目的的附文(包括熊飞的《英雄谱弁言》、杨明琅的《叙〈英雄谱〉》等)置于正文前这一举动中便可感受到。由此可见,正是由于朝代末世的特殊背景所赋予了与钟惺批本相同的刊刻主题与特色——凸显英雄、呼唤英雄,促使二刻英雄谱本的刊刻者对钟惺批本插图进行摹刻。

(二)对钟惺批本插图中文本内容与英雄选择的认同。

在明刻《水浒传》的19种插图本中,钟惺批本插图数量较少,仅略多于二刻英雄谱本,然这38叶插图均是对文本中最精彩内容的再现,充分诠释了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观其插图,刻画宋江与吴用者最多,各为五叶,其次为林冲、鲁智深、燕青,各三叶,再次为武松、李逵与柴进,各两叶。可见,钟惺批本将插图焦点凝聚在《水浒传》核心人物上,着力突显他们的英雄事迹,这完全符合以“英雄”为号召的二刻英雄谱本的选择标准,促使二刻英雄谱本摹刻钟惺批本插图。

(三)其他

此外,朝代末世的动乱、刊刻时间的紧促、资金的缺乏、钟惺批本原刊本的丧失,以及与《三国》插图总数合计达到一百的意图,均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二刻英雄谱本插图对钟惺批本的摹刻。

四、结语

崇祯末年的二刻英雄谱本《水浒传》插图是对天启年间钟惺批本插图的摹刻,二者在诸多方面均存在着相似性,这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一方面,相似的刊刻背景以及对世人心理的共同关照赋予了二刻英雄谱本与钟惺批本相同的刊刻主题——对救世英雄的渴望与呼唤。另一方面,对钟惺批本插图中文本内容与英雄选择的认同,以及其他原因的彼此交融,造成了摹刻钟惺批本插图的二刻英雄谱本《水浒传》的诞生。

注释:

①根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明代的二刻英雄谱本《水浒传》分为两种,一种内封题《二刻英雄谱》,无图;另一种内封题“英雄谱”,栏外题“二刻重订无讹”字样,正文行款与前一种相同,但将原书后附文置于正文前,且多出《水浒传英雄姓氏》、《三国英雄谱帝后臣僚姓氏》以及《三国》、《水浒》插图共计100幅。而马蹄疾先生称第一种乃是《水浒传》初刻《英雄谱》。本文中的二刻英雄谱本指的是后一种。

②郑振铎.《〈忠义水浒传插图〉跋》,《郑振铎全集》第十四卷,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285.

③侯宏玉.《古本小说插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8年,第18页。

④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朱一玄编《古典小说版本资料选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144.

⑤此处的“图赞”即为孙楷第先生所指的“题咏”.

⑥马蹄疾.《水浒书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4.

⑦为了便于二者的对比分析,特将二刻英雄谱本的叶数逐次向后推移一叶,如文中所指第2叶实是第1叶。

⑧不包括第2叶“误走妖魔”对应回目“洪太尉误走妖魔”,第3叶“智深打镇关西”对应“鲁智深打镇关西”,第17叶“血溅鸳鸯楼”对应“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⑨刘世德.《钟批本〈水浒传〉的刊行年代和版本问题—〈水浒传〉版本探索之一》:33.

⑩傅惠生.《宋明之际的社会心理与小说》,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191.

[1] 李茂增.宋元明清的版画艺术.叶朗审定.[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

[2] 陈铎.建本与建安版画[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

[3] 薛冰.插图本.任继愈主编.[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回目刊刻水浒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试论《红楼梦》百廿回蒙译本回目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论晚明元剧选刊刻现象及其文化审美意义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之品味及思考
《水浒》求疵录二则
《植物名实图考》在山西刊刻流传述略
鲁图藏安丘王筠著述书板刊刻考
从回目看杨本《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版本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