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互联网时代运营商面临更大挑战中移动首提移动互联网“十六字方针”
2012-07-16邬雪艳
本刊记者 | 邬雪艳
后互联网时代,产业竞争成为电信运营商、新兴互联网运营商和走向服务的IT设备商的综合博弈。为应对此挑战,中国移动提出了“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的新发展战略。
8月21~22日,2012(第六届)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电子学会名誉理事长吴基传、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奚国华等领导出席了主论坛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产业竞争格局转向大三角博弈
吴基传在致辞中首次提出了“后互联网时代”的概念,他认为,“21世纪第二个十年是后互联网时代,其特点是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改变了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平台架构以及合作模式,使其更加集中化、智能化、服务化,并以无线接入能力的提高(也就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互联网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在这个时代,电信运营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后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格局已不再是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所构成的小三角的竞争,而是由电信运营商、新兴互联网运营商和走向服务的IT设备商所构成的综合服务的大三角博弈。由于在创新能力、技术研发、开发平台、商业运营模式以及体制、机制和应对市场变化灵活性方面,电信运营商都落后于其它两方,因此,在这样一个更大格局的竞争中,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优势、运营经验优势、用户规模优势等都将受到新的挤压。
另一方面,互联网在前,移动互联网在后,移动互联网的接入能力、终端技术水平、应用软件综合化水平等都是对互联网的延伸。在后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在加强终端技术领域和运营软件终端化水平的掌控中,原有在无线接入能力方面的优势很有可能会遇到更新技术的冲击。而且,在后互联网时代,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与发展,整个产业不只是信息服务模式上的云化,更是网络的云化、设备的云化,基站碎片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电信运营商能否顺应潮流、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企业转型,是其在后互联网时代的产业重新洗牌中能否胜出的关键。
运营商应加强综合能力建设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中国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产业基础,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过,移动互联网是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上下游企业的密切合作和协同推进,刘利华对此提出了四点希望。
一是要加快移动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宽带普及提速工程为契机,统筹3G、WLAN、LTE网络发展,扩大覆盖,优化结构,提升移动宽带基础设施水平;加快TD-LTE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链的进一步成熟完善;消除网络发展瓶颈,切实改善用户上网体验。
二是要建立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体系,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在缺乏领军企业的情况下,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迫切需要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制造企业的广泛参与,探索产业联盟等多种形式,构建开放合作产业体系,形成规模效益,实现互利共赢。
三是要加强创新,不断丰富移动互联网应用。着力突破操作系统、应用平台、智能终端等关键环节,提升系统、终端性能,促进业务、应用创新;丰富新型信息服务,大力发展移动支付、应用程序商店、手机视频、手机阅读、网络音乐等基础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加强移动互联网在教育、社交、医疗等各行业、各领域的推广,促进技术和业务模式创新,在满足用户信息消费需求的同时培育产业新的增长点。
四是要更加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将加强移动互联网监管和安全问题的研究,完善政策法规,制定技术标准,指导推广相关评测评估,加强市场秩序监管。
为顺应产业变革方向和移动互联网规律,加快推动战略转型,奚国华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移动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十六字方针:“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
“智能管道”,即以管道为基础构建基础设施平台,大力开展流量经营,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方便、更高效的上网体验,构筑好用、易用、智能的信息传送管道。为此,中国移动将大力推进“四网协同”发展,并积极开展TD-LTE扩大规模实验。
“开放平台”,即以移动应用商城、无线城市、云计算、位置服务等平台为核心,创新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为此,中国移动将集中搭建聚合队伍型平台、开放能力型平台,打造使用方便、反应灵敏的统一门户,引导产业链为客户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业务和应用服务。
“特色业务”,即在部分能够充分发挥运营商优势的领域,有选择地形成业务先导、品牌统一、价值创新、竞争力强的核心业务。
“友好界面”,即以终端和客户端为依托,通过推动各种平台能力在终端的适配以及特色业务在终端体验的优化,为客户提供友好的终端和业务界面。为此,中国移动将积极引导终端企业,推出适应移动互联网服务要求的各种智能终端和特色业务客户端。
“如果说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更多的关注点在通信行业,即‘小三角竞争’,那么中国移动制定战略时,更多的关注点在整个大信息产业,即‘大三角竞争’,这也是行业领导者和跟随者最根本的区别。”有业界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但更充满挑战的后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利用信息新技术实现企业的产品创新和经营模式的转型,共建开放共赢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促使世界各国经济的协调和同步发展,共同创建世界文明,是所有信息技术从业人员共同的使命和责任。”
——中国电子学会名誉理事长 吴基传
“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正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产业布局、鼓励支持技术创新、维护市场秩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措施为产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刘利华
“当前,ICT产业正在经历颠覆性革命,对运营商来说移动互联网发展也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做好数据流量经营,如何应对互联网业务的替代,如何维护通信行业的价值,已成为全球运营商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 奚国华
“彩云”将成为中移动核心应用
如果说“十六字方针”稍显空洞,那么中国移动于8月1日正式向客户试点推广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彩云”则向用户全面展示了中国移动的最新移动互联网战略。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数据部副总经理沈红群表示:“‘彩云’,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银行,具有智慧、通信、开放、安全四大特点。”“智慧云”,即使用彩云可以通过跨终端、跨平台、跨业务能力为用户实现信息的汇聚,不管用户使用何种终端、何种终端操作系统,都可以实现信息汇聚和分享。“通信云”,即充分继承传统运营商的特色优势,为用户提供虚拟手机、远程管理、云端通讯录等运营商特色的功能。同时,中国移动还利用其运营优势,为用户提供了电信级的安全保障,在用户层面,通过特有登陆短信提示和二次密码等保障用户的安全,在平台层面,利用其电信级运营水平建立了完备安全管理机制和完整的容灾备份体系。此外,“彩云”还将通过平台资源和合理收入模式,为产业链上的其它企业尤其是中小开发者提供合作机会。
“目前市场上关于云的产品和业务有很多,有的重点在资源共享,如115网盘,有的重点在存储,如金山快盘,中国移动‘彩云’则与苹果iCloud类似,重点在利用运营商管道资源,与诸多合作伙伴一起,为用户打造端到端的用户体验,重点在通过各种服务和应用,提升用户感知和体验。”一位熟知“彩云”的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
据了解,中国移动计划在今年年底实现“彩云”的全面商用。目前“彩云”已经可以支持五大操作系统,覆盖终端超过500款,具有图片、文档、通讯录等9大功能,不是中国移动网络的客户也能享受“彩云”服务,而这些还仅是“彩云”第一个发展阶段。
“‘彩云’已被中国移动提升到和移动MM一样的战略高度,成为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核心应用。”该人士表示。
力推终端“三同”战略
现今,终端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已成为业界不争的事实,终端已经成为运营商经营的抓手,不仅对流量拉动起到关键作用,还直接影响到运营收入的增长。
“作为TD-SCDMA单一运营商,中国移动必须通过加强中国移动的引导作用,并积极与广大合作伙伴的通力合作,才能确保整个TD-SCDMA产业实现发展,使我们获得必要的回报和收益。”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总经理助理唐剑峰表示。
据悉,近年来,中国移动通过扩大终端用户规模、提高芯片技术和质量、降低制造成本,为TD终端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唐剑峰透露,今年TD芯片生产制造商将超过8家,到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将有10款以上支持TD普及性智能芯片出现,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TD终端合作伙伴已超过300家,1~7月送工信部入网测试的手机达到202款。
目前,中国移动的TD终端策略为“高中低端协调发展,重点发展高性价比智能机”,具体为坚持发展规模道路,坚持质量优先原则,积极推动同时同质同价的“三同”战略。为此,其终端公司测试中心从今年开始,每周都受理终端测试,并确保10个工作之日内完成;协同产业链一起建立生产环节的管理和核心器件质量管理,确保市场销售终端和送测终端质量一致;统一测试标准,确保所有的经过测试的终端都符合用户要求。
在TD-LTE终端方面,中国移动大力推动产业链打造LTE芯片,目前已有16家国内外芯片厂商支持TDD/FDD-LTE融合芯片研发,超过20家终端厂商支持TD-LTE产品,已推出融合数据卡等多形态数据终端产品,数据类产品达到30余款。同时,中国移动还积极推动LTE测试体系建设,大力开发社会化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