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D生产函数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效果评价*:以青海省为例

2012-07-14王小宁

关键词:青海省资本战略

王小宁

(青海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青海 西宁810000)

一、引 言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的重大决策。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施了十年有余,当前在我国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十二五”时期区域发展战略优先位置,并给予特殊政策支持之际,急需对十余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效果进行深入评价,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大部分注重于文字说明的规范分析,以数据说明的实证研究较少。就实证研究而言,所用的计量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种类较多,没有哪一种方法被广为接受。靳春平、廖涛等(2006)以四川省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效果有参考价值的九个指标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就四川省而言,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缩小东西部间的差距上效果并不显著[1]。毕涛、吴彦(2007)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通过建立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生产函数及应用“邹至庄断点检验”得到新疆经济在2000年后加速发展的结论[2]。岳利萍、白永秀(2008)通过构建西部大开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经过量化分析,指出市场政策差异、市场容量差异、市场体制差异是目前造成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逐渐扩大的主要因素,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应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以市场为切入点,发挥市场机制在东西部地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3]。淦未宇、徐细熊(2011)等选取宏观经济水平、工业化发展进程、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态发展状况等四大类指标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的政策效果展开系统评价,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全面好转,但东西部之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系统格局并未改观,反而呈现进一步恶化趋势,提出应增强东西部地区间产业联结与优势互补、强化西部各省域间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西部投资应注重“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等建议[4]。李国平、彭思奇(2011)等从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出发,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界定为宏观经济生产率的上升、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的优化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从这三个层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经济效应做出评价[5]。研究结果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基本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突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但是存在一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本文尝试采用C-D生产函数,以青海省为例,通过对实施西部大开发前后各十年青海省经济发展因素进行比较实证分析,检验西部大开发政策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具体效应,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完善西部大开发政策的相关建议。

二、实证分析模型的设定和相关变量的选取

(一)实证分析模型的设定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其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不同比例的函数组合。本文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中最为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由阿默斯特学院的数学家柯布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道格拉斯于20世纪20年代共同研究提出的,以下简称“C-D生产函数模型”。本文用C-D生产函数估计出比较符合实际的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索洛余值法进行全要素生产率和贡献率分析,根据以上结果,对影响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C-D生产函数的形式为:

(1)式中,Yt为t期的实际产出量,Kt为t期的实际资本投入量,Lt为t期的劳动投入量,A为技术进步参数值,a为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b为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Yt、Kt、Lt均为t的时间函数。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对参数估计的影响,结合青海省技术变化相对缓慢的实际情况,这里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即a+b=1,则生产函数可变为:

在经过相关数据整理后得:

为进行实证分析,须估计模型中的各变量参数,对方程(3)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

对(2)式两端全微分,得到索洛经济增长速度方程:

则有:

MY为产出增长率,MK为资本投入增长率,ML为劳动投入增长率。MA为索洛余值,表示除资本和劳动外其他因素,包括技术进步、制度改进、教育、管理方法改良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a MK、(1-a)ML、MA分别与 MY的比例,反映了该要素对产出收益增长的贡献,因此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EK=a MK/MY,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EL=(1-a)ML/MY,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为EA=MA/MY。

(二)相关变量的选取

对以上经济增长模型所涉及到的产出、资本、劳动三个变量,分别采用支出法生产总值、资本形成总额、就业人员指标来衡量。支出法生产总值(GDP)指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本文采用1990-2010年的GDP来度量,数据来源于《青海统计年鉴2011》,同时以青海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990年不变价)对其进行价格平减,得到各年真实的GDP。对于资本存量,目前的统计年鉴没有提供相应的年度存量数据,这里采用年度资本形成总额表示,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库存增加,并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将所有资本形成总额按照基年(1990)不变价统一折算处理。劳动投入量以年末就业人数作为观测指标,指在16周岁及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1990-2010年青海省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及处理

三、计算结果

(一)回归分析结果

按照方程(4)设置的总量生产函数,利用EXCEL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1990-1999年数据的回归结果为:

R2=0.8170,模型拟合度较好,T值参数在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与GDP正相关。

化为指数形式为:Y=e-0.3283K0.3889L0.6111

2000-2010年数据的回归结果为:

R2=0.9567,模型拟合度很好,T值参数在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与GDP正相关,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

化为指数形式为:Y=e0.4550K0.9487L0.0513

(二)各生产要素贡献率测算结果(见表2)

四、结论分析

(一)根据上述1990-1999年及2000-2010年青海省C-D生产函数回归模型显示,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之前,青海省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约为0.3889,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为0.6111,技术进步参数值为-0.3284,这说明在西部大开发之前,青海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资本匮乏、投入不足,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受到限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之后,青海省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为0.9487,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为0.0513,技术进步参数值为0.4550,说明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之后,青海省是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这说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其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为西部地区提供更多的货币供给量,从而增加西部地区的总需求,而总需求的增加,尤其是投资需求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减少了农民和企业的负担,促进了科技创新的步伐,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了投资环境,从而拓展了西部地区筹集资金的渠道,最终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

表2 资本、劳动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由表2可知,西部大开发之前,在要素投入中,资本投入对青海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8565,高于劳动投入的平均贡献率0.3084。西部大开发后资本投入平均贡献率提高为1.3757,提高幅度很大。但是劳动投入对青海省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不升反降,下降为0.0062,下降幅度很大。出现这一结果的根源在于西部教育落后和人才流失严重以及资本投入对劳动投入的挤出效应。西部地区多边远山区、牧区和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落后,目前还未实现“两基”目标,“普九”依然任重道远,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较慢。同时,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人才的跨区域流动也越来越便利。在东部地区优越的生活环境、较高的工资待遇的吸引下,西部地区素质较高的很多人才选择向东部流动,对当地经济增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技术进步对青海省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负,且西部大开发后亦处于下降趋势,这和西部地区缺乏科技及人才支持紧密相关。

总体看来,西部大开发政策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以投资驱动为主的,是一种输血型的政策扶持,自身的造血功能基本没有得到培育,一旦脱离外力扶持,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格局,反而加剧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因此未来西部大开发政策必须进行战略层面上的调整,要着重培育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实现西部地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五、政策建议

在充分认识了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效果后,未来西部大开发政策战略重点应调整为培育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以实现西部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量事实表明,尤其战后各国经济发展历程证明,物质资源的短缺,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从落后走向发达,但是一个国家人力资本配置不足或者失当,虽有丰富的物质资源也不能保证其健康快速发展。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的根源在于人口的素质低下,提高人口素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只有发展教育才能普遍提高人口素质。如果在教育方面不努力改善和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将越来越大。未来西部大开发政策要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要加大对西部的教育投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对口支援机制,重点是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着重于提高全体社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二是建立完善灵活的用人机制,形成良好的利益机制和合理有序的流动机制,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留住本地高校培养的人才,同时还要积极吸引东部地区的人才,发挥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培育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尽快彻底脱离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依赖等、靠、要的阶段。

(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西部大开发前十年处于打基础、建平台阶段,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中央政府资本投入带来的投资拉动。未来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重点应该转向如何留住和用好中央支持的资金以及如何吸引东部地区及外商投资并最终克服资本投入对中央政府的依赖,解决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资本匮乏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来培育自身的发展能力。资本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维持较高增长的强大推动力。由于西部地区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比较落后,加上位置较为边远,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中央投资于西部的部分资金以各种形式流向东部地区,资金的流失将直接影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发展资本市场一是要创造条件鼓励西北地区发展证券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二是要着手“软环境”的建设和改善,制定优惠的税收、土地使用及用工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及东部地区的资金投资于西部。

(三)建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制度体系。制度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诺斯认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西方世界的兴起就在于这些国家具有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和保障个人财产安全的结构体系。索洛以及增长理论学家罗默认为没有把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建立起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制度体系,将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能否保持长期增长。西部大开发前后,技术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有限,一方面因为西部地区本身基础薄弱经济落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没有建立起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制度体系,而没有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制度体系就不可能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因此建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制度体系就成为西部地区培育自身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制度体系一是要推动西部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二是要延长产业链条,尤其是资源型产业,避免掉入“资源诅咒”的陷阱;三是要在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过程中,优先引进或者在某些行业中仅限于引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

总之,自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西部开发战略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度依赖资本投入、教育投入较少,忽视了对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未来西部大开发政策战略应做出适当调整,应确立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制度体系,培育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最终实现西北地区长期快速持续发展。

[1]靳春平,廖涛.西部大开发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川省为例[J].财经科学,2006,(6):102-110.

[2]毕涛,吴彦.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实施效果实证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7,(4):39-42.

[3]岳利萍,白永秀.从东西部地区差距评价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绩效——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视角[J].科研管理,2008,(5):84-88.

[4]淦未宇,徐细熊.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效果的阶段性评价与改进对策[J].经济地理,2011,(1):40-46.

[5]李国平,彭思奇.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效应评价——基于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11,(4):1-10.

猜你喜欢

青海省资本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资本策局变
战略
战略
第一资本观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VR 资本之路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