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河子垦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12-07-14张红丽马枫梅

关键词:石河子垦区畜产品

张红丽,王 蕾,马枫梅

(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3)

畜产品质量安全是提升畜牧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1]。新疆作为中国的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的发展一直得到各界的关注。“十一五”以来,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经济发展大户的农八师石河子垦区,其畜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突破口以及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方式之一,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由数量型畜牧业向效益型畜牧业的转变,为师市农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十一五”期间石河子垦区畜牧业发展状况

自“十一五”开始,农八师党委、石河子市人民政府按照兵团对垦区团场农业经济发展新要求,审时度势,以畜牧业发展为突破口,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地完善畜牧业产业链条,石河子垦区畜牧业正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一)牲畜存出栏头数、肉类总产量明显增长

“十一五”时期,在养殖项目带动下,生猪、奶牛、禽类发展迅速,石河子垦区畜牧业牲畜存栏、出栏头(只)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肉禽蛋奶产量也不断增加,其中生猪和奶牛发展具有十足的后劲,保持着快速发展态势(见表1)。

(二)畜牧业贡献率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在兵团对畜牧业发展的大力扶持下,石河子垦区畜牧业对农业的贡献率整体上升,畜牧业总值达到131 01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11.9%[2],不断缩小了与兵团比重的差距 (见图1)。

表1 “十一五”期间石河子垦区畜牧业基本情况

图1 石河子垦区与兵团畜牧业贡献率对比

养殖效益的增加带动着职工养殖动力增加,农牧民职工增收较明显,截至2010年底,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0 211元,比2005年底上涨76%,职工增收取得良好效果。

(三)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初见雏形

“十一五”期间,石河子垦区加大调整畜牧业内部畜种养殖结构,不断扩大规模化养殖小区的数量,围绕奶牛和生猪发展,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初步形成了产业化发展雏形,现有存栏200头以上规模化牛场(养殖小区)62个,规模化率为73.1%;兵团级种猪场3座,地区级种猪场1座,拥有规模化猪场96座,规模化养殖比例为95.0%。

(四)龙头企业助推畜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认真实施自治区、兵团党委提出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畜牧基地建设与加工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一些知名龙头企业大举进军石河子。南京雨润集团、伊利集团、娃哈哈集团等知名龙头企业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不断加强对农牧民的技术服务、资金支撑,带动师市发展订单养殖业,力图把垦区打造成新疆质量最优、规模最大、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乳业生产基地。

二、石河子垦区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垦区畜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畜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规模养殖业的发展速度

畜牧业生产投入大、见效慢,投资回收期较长,因此资金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八师石河子市政府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良繁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饲草基地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投入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由于缺乏多元化融资手段与渠道,没有资金的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较为薄弱;受制于银行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信贷规模与畜牧业发展规模不匹配,养殖户普遍反映银行贷款比较困难,资金短缺与扩大规模的强烈发展意愿之间存在矛盾。

(二)畜牧业生产者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对畜牧技术的需求市场疲软

农牧民作为畜牧业生产中的主体力量,其自身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石河子垦区农牧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能力较低,因此观念较为落后,许多畜牧业生产者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思维,生产的随意性较大,不仅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而且不利于管理,给动物防疫等带来困难。

(三)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经营体制不完善

石河子垦区虽然在大力号召畜牧业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但由于地区差异、文化背景等原因,各个层次对于产业化经营的认识不足,对于如何建立整个畜牧产业体系、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的认识都不到位,再加上大部分畜牧业龙头企业还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科技含量低、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不高、市场开拓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绝大部分畜牧业龙头企业仍以初级加工的畜产品参与市场流通,受市场制约,未能完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3]。

(四)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滞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当前,石河子垦区畜牧业科研力量薄弱,畜牧业增长的科技贡献率和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推广度)与内地省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科研人员技术水平不够,还不能适应现代化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研发体系协同性和整体性较弱,科研立项缺乏市场导向,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科研成果创新不够,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些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步伐。尽管近些年垦区对畜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财政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但与实际需求相比,政府的政策以及资金对畜牧业科技事业的支持力度仍明显不足,对畜牧业研发及创新没有完全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平、公正的氛围,市场机制对畜牧业科研的选题立项、研发过程和成果评估的作用不强,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动物防疫难度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艰巨

由于垦区的畜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巨大的饲养量与相对分散的饲养方式、饲养环境差异较大,给疫病防控带来极大的困难,导致动物防疫形式日趋严峻。部分团场仍存在对动物防疫的认识不足,出现兽医管理体制机制不顺、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现象,没有真正树立起畜牧发展防疫先行、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的意识。同时,由于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完善,生产中出现违法使用违禁添加剂和兽药等现象,使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增加[4][5]。

三、石河子垦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垦区“十二五”期间畜牧业发展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农八师石河子市推动“三化”建设进程的关键时期,是深化农牧团场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是加快石河子垦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垦区团场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复杂局面对畜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按照中央“三化”同步的战略要求和师市加快“三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农业和团场工作全局,立足师市实际,突破发展瓶颈,坚持产业与生态并重发展原则,以深化团场改革为动力,推行畜禽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猪禽生产的同时,适当加快节粮型草食动物发展和促进名、优、新、特畜产品发展;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与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牧-沼-果(林、菜)”多位一体的生态养殖模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现代农业“三大基地”建设,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产业体系改造提升农业;加速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以龙头企业为动力推进畜禽业产业化进程,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农业服务支撑体系,实现石河子垦区农业跨越式发展,确保农业增效、团场增盈、职工增收和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十二五”时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为保障垦区“十二五”规划关于畜牧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垦区畜牧业实现持续增长,农八师石河子市应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

1.大力扶持和发展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从2009年开始,农八师石河子市着手规划垦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先后扶持和发展了西部牧业、雨润、新疆伊利乳业、花园乳业等近30家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市场份额大的特色畜产品争创省优、国优名牌,以品牌战略带动垦区畜牧业全面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师市应继续做好畜牧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项目工作,积极探索农牧民以土地(草场)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与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逐步完善“龙头企业+经济组织+农户”的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围绕雨润100万头生猪龙头企业大型项目,加快发展肉食品和细毛羊业;围绕娃哈哈配方奶粉、花园乳业、伊利、明旺等乳品企业生产优质安全奶15万吨,打造成新疆质量最优、规模最大、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乳业生产基地。

2.推进畜牧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农八师石河子市应大力深化畜牧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养殖方式,建立新型的养殖经营模式。2006年农八师国有规模化牛场全部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90%以上牛场均采取以牛还牛的方式进行了转制,所有权与经营权明晰、责权到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建立了多种方式的股份合作制养殖场,实现了机制创新、多种经营的目的,初步建立和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龙头企业的发展需求来调整农业结构,同时也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真正使龙头企业与农户最终实现双赢。

3.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加强品牌建设

围绕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奶牛养殖和生猪养殖,师市应加大对畜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力度。一是做精做强奶牛养殖业,在落实国家良种奶牛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同时,主攻奶牛繁育、牛奶单产。随着规模扩大,牛奶总产保持持续增长。二是认真落实国家母猪补贴政策,激发职工生产积极性,生猪数量及养殖规模逐年增加。三是通过项目的申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推动奶牛及生猪产业化发展。

4.强化种草养畜意识,确保草畜平衡

石河子垦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探索,总结出一条基本经验:种植业和养殖业必须走以农养畜、以牧促农、农牧结合、协调发展的道路。为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垦区将退耕还林还草与百万头牲畜、结构调整、发展畜牧业紧密结合,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实行灌草结合、药草结合、林草结合,扩大营造枸杞、沙棘、速生杨等,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垦区经济发展与职工增收的“三赢”目标。

5.依靠管理制度及技术创新推动畜牧业发展

(1)管理出效益。在加强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强化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管理人员业绩考核制度,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书和责任追究制,将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生产与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业绩实行量化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在年终争优创先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运行;开展畜牧业及动物防疫阶段目标检查考核,全面提高畜牧业常规技术的到位率及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不断创新畜牧疫病防治新科学、新方法,确保师市动物疫病防治无重大事故和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2)技术出效率。重点做好奶牛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6]。师市应大力推广奶牛性控冻精冷配技术,推广应用TMR全日粮混合饲喂机械、牛场信息化管理,继续加大畜牧业基础设施投资,在减少牛场劳动力的同时,提高饲草料的利用率和产奶量,新增大批牲畜标准化圈舍及配套设施,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7]。

6.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养殖生产用水、道路运输、电力供应、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建立降低养殖业风险的长效机制,加强畜牧业有关税费减免和绿色通道政策的落实监督,促进畜产品有序流通;落实畜禽良种财政补贴,稳定畜禽生产能力,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来拓宽资金渠道,扩大信贷规模,简化程序,切实解决农民发展草食畜牧业的筹资难题;认真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积极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

7.科学规划,集中优势,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化、区域化布局

依托垦区丰富的畜产品资源和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按照畜种资源和区域特点,建立生产基地,构建细毛羊产业区、肉猪产业区,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加强科技装备,形成优势集中、连片生产、各具特色,产、销一条龙的产业区(带),发挥现有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垦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促进垦区畜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畜产品,在“鲜”、“绿”上下工夫,打响绿色品牌,提高优质畜产品市场调节比重;建立跨区域饲草料基地,扩大饲草料来源,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

[1]辛盛鹏.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现状与发展食品安全[J].中国禽业导刊,2003,(z1).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1[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巴特尔.推进新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进程的思考[J].中国牧业通讯,2010,(21).

[4]张晓辉,梁森.中国畜牧业发展状况及展望[J].农业展望,2007,(1).

[5]王江琴.畜产品的安全追溯体系工程建设[J].中国牧业通讯,2008,(9).

[6]朱秀珍,陈新添,等.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7,(8).

[7]张晓航.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畜牧业[J].今日科苑,2007,(16).

猜你喜欢

石河子垦区畜产品
《石河子科技》编辑部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哈密垦区棉花超宽膜1膜3行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石河子垦区加工番茄精细气候区划分析
大数据视角下的石河子犯罪问题研究
未来10 年我国农业展望:畜产品将稳步发展
博乐垦区引进黑绿豆种植试验
石河子垦区克瑞森无核葡萄适宜滴灌量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