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企业财务分析的策略分析
2012-07-14赵倩雯
赵倩雯
众所周知,财务报表是会计的核心,是会计信息的集中体现。然而,财务报表本身并不能直接提供给信息使用者所需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特定的技术方法,将财务报表的数据加工为各项经济决策所需的信息,即对财务报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企业财务分析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资金安全、优化企业决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财务分析的理论界定
1.财务分析的定义
财务分析就是指以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选取恰当的标准,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合理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剖析当前理财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合理规划未来提供依据,为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集团提供进行经济决策所必需的信息。
2.财务分析的步骤
首先,合理转化目标要求。把报表使用人的目的和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内容。比如说:在对短期债权人的财务分析中,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为贷款进行决策服务,对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进行评估,具体的内容则是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进行全面而综合的分析。对股东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和具体内容是对企业的管理绩效和股票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
其次,选择分析报表和材料。财务分析的第二步就是根据所确定的分析目标和报表材料,选择分析所需的报表和材料。例如:对于短期债权人来讲,分析企业的负债表就足以,但是如果是股东,那么应该分析的越多愈好,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企业做出更加全面的分析。
再次,收集有关的报表和资料。在企业财务分析过程中,所要收集的报表和材料主要包括企业提供的各类财务报表以及外部可以提供的材料。例如,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资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同业平均水平数据及先进水平数据、咨询中介的专业咨询报告等。
最后,对财务计算结果进行相关预测。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认定,进而做出相关预测,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的信息。这个步骤是财务分析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决定着财务分析的终极质量。
3.财务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比率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方法是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它指的是把同一期报表的不同项目数据进行比对,通过对数值的分析,评价出企业经营的整体状况。在运用财务比率分析方法的时候,要加强各种比率之间的紧密联系,对数据进行有效比对,做到全面的分析。
比较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也叫趋势分析方法,指的是在财务分析中,对报表中的相关数字进行分析比较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把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和分析,进而判断出企业的财务和整体运行状况。
因素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方法把不同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推理和判断,建立完善的数据模型。因素分析方法是企业内部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对企业财务的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企业财务分析工作面临的问题
1.信息化水平不足
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水平的日益提升,对企业财务分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财务分析体系的影响,当前的财务分析工作多以手工计算为主,信息化水平发展不足。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思维的局限,人们往往把会计电算化理解为财务处理的计算机化,没有使计算机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2.财务报表体系不完善
首先,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财务报表是会计的一个重要产物,会计自身的局限性也造成了财务报表的局限性。例如,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的基本原则,如果在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历史成本计算的存货价值低估,计提折旧不足,造成当期的利润“虚增”,税负增加,虽然当期报表上的数据“好看”,但实际上是企业实物资产和生产能力的减损,根据这样的报表做出的乐观的财务分析是不实的;其次,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在财务报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人为因素的干扰,有意操作某些会计问题的事情时常发生,不利于企业财务工作的有效运行;再次,财务报表的可靠程度。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如果企业财务报表弄虚作假,就会造成报表的失效性,财务分析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
3.财务分析缺少定性分析
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由于财务报表自身存在的信息的时效性、会计处理方法及数据可靠性等方面的影响,财务分析往往只重视定量分析,而忽视了定性分析。同时,在财务分析中的定量分析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财务指标的构建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在财务指标分析的过程中不能够做到更加准确;其次,有一些财务分析脱离了企业的实际情况,没有把财务分析和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造成了财务分析处于程序化的状态,把财务分析变成数字、表格的堆砌,不利于财务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
4.会计制度不完善
由于会计制度给予了企业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政策与资产计价方面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会计人员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与资产计价方法时,报表数据会有差别,分析的结果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
三、创新当前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分析
1.创新企业财务控制的方法
首先,加强财务法律法规控制。企业要根据《企业财务通则》、《会计法》等会计准则和法规制定财务工作的流程。从而更好地保证财务控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其次,加强财务分析工作的制度控制。企业通过制定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财务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薪酬、内部核算等管理制度;再次,加强计划控制。计划控制是以企业制定的计划为标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它是财务控制的主要方式,它要求企业按照计划来组织经济活动和资金运动,并将计划分解为企业职工和管理者个人的具体的,明确的工作任务及目标,通过职工、管理者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计划所规定的目标。
2.强化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加强对财务分析的重视。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企业负责人要把财务分析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强化对财务分析的认识,积极组织、协调,加强企业各个环节财务工作的相互配合,积极帮助和支持企业财务分析人员对部门流程的熟悉程度,尊重财务分析人员的劳动成果,进而能够更好的提高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企业相关负责人应该加强对财务分析人员的重视,对取得优越成绩的员工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是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所以说,在企业发展运行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财务分析,不断优化财务分析的质量,从而能够更好的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首先,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会计电算化越来越深入到财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财务分析工作中,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提高对会计应用软件的应用和操作,保证财务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财会人员在加强自身业务技能的同时,一定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再次,加强对财务分析人员的培养。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对财务分析数据的修正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工作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
4.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
在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中,加强财务分析的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的制度建设能够为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财务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企业财务运行的过程中设置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对财务进行有效分析,并且要配备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第二,应在制度中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让财务分析工作在完善制度的保障下运行,同时还要明确财务分析的目标和责任;第三,应该在制度中明确对财务分析工作质量的要求,强化对财务分析的认识,不论是方法的选择还是指标的确定,企业都应有科学和统一的规范,进而保证财务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企业财务分析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资金安全、优化企业决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财务分析已经越来越重要。
[1]潘浩明.纠正忽视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倾向[J].冶金财会,2011;3.
[2]陈洁.财务会计分析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2.
[3]于富生.对企业财务分析若干问题的探讨[J].浙江财税与会计,199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