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视角下的饭店业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2012-07-14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彭磊义

中国商论 2012年31期
关键词: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空间结构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彭磊义

人类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空间,不管经济发展到何种阶段,不管从事物质生产还是非物质生产,都存在“属地”的问题。作为一个多侧面、多层次而且相对性较强的概念,不同学科对区域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区域是一个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从整体加以考虑的,并兼顾行政区划完整性的一定的空间范围。最早从经济学角度对区域进行界定的首推1922年全俄经济区划委员会,即“所谓区域是国家所谓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文化积累和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链中的一个环节”。而目前影响较大的定义,则由区域经济学家E.M.Hoover给出,即“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则划分”。

1 研究理论

饭店业空间结构的理论基础集中在区位理论、级差地租理论和集聚理论三个方面。区位论强调因地理特性而拥有的优势,这对饭店集聚于交通便利、客源充足和高级别城市的现象和规律进行了有力的诠释。级差地租理论突出了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最佳区位的选择,而这对饭店通常以区域交通要道和中央商务区为主的布局特征进行了有效的注解。集聚理论侧重因区位差异性造成对不同经济行为主体和经济主体活动的吸引力不同,促使产业在一定区位上形成集聚,这充分佐证了高星级饭店集聚布局的特点和饭店业空间布局的演变过程,即受到企业间合作交流便利性和互补性、高度熟练的劳动力市场的推动和影响。

2 研究方向

2.1 饭店业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

程露悬(2000)以珠海饭店的发展现状为基础总结了其布局特点,得出影响当地饭店布局的主要因素包括区位、经济和商业发展、城市规划、客源市场、自然和交通条件等。程辉(2003)从景观协调和旅游者行为特征方面对名山景区中宾馆选址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李贤金、谢红彬(2006)以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对旅游饭店的微观选址策略进行了探讨。马潇、罗寿枚(2006)对广州星级饭店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得到了其不同星级饭店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影响其饭店空间分布取决于交通枢纽、中央商务区和会展场馆的区位等主要因素。林东(2006)对福州市星级饭店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影响其星级饭店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包括商业繁华度、交通便捷度、与政府机关所在地的距离、旅游资源、地价水平等。余瑞林、张红(2006)针对武汉市星级饭店其空间布局特征和规律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得出交通区位条件和工商业发达程度是影响其星级饭店空间布局因素的结论。张海燕(2006)从区位、环境、客源和可见度因素等方面对饭店地理位置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推断生态、环保和绿色交通系统会成为未来影响饭店选址的因素;张亚辉(2008)以上海为例,总结出影响高星级饭店空间分布的因素包括商业区位置、交通条件、旅游吸引物、集聚效应和政策等因素。姜国华、吴俊(2009)针对淳安饭店的空间分布,总结出人口密度、交通区位和旅游景点对该地区饭店布局产生影响。王艺(2009)认为影响长沙市星级饭店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区域商业繁荣程度、地价等级、交通条件、产业集聚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景区,并提出合理空间布局的相关建议。杨金华(2009)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着手,分析了区域饭店业的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特别在微观层面上,交通区位、旅游资源和会展布局等影响效果显著。

Noam Shoval & Kobi Cohen-Hattab(2001)以耶路撒冷饭店业空间布局的演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发展和政治因素对饭店布局模式产生的影响。Juan L.Nicolau (2002)以西班牙一家连锁饭店企业集团为蓝本,在分析了新开业饭店对整个饭店集团绩效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得出饭店的地理布局是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的结论。Graeme Newell & Ross Seabrook(2005)借助层次分析法对澳大利亚饭店投资者和经营者进行分析,得出影响饭店投资决策的最主要因素是资金和区位的结论。Ainhoa Urtasun & Isabel Gutierres (2006) 以马德里市饭店为基础,结合地理位置、价格、规模、服务、社会经济和城市状况等变量,建立了饭店空间布局和选址模型来进行分析,指出影响饭店的集聚与分化的重要因素是价格和地理因素.Noam Shoval(2006)以平均房价为指标比较了耶路撒冷饭店业的地理布局,得出因地理位置的不同饭店所选择的目标市场是不同的结论。

2.2 饭店业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赵媛、黄秋昊(2003)指出城市商业布局、旅游资源、交通路线、级差地租以及城市发展规划是影响饭店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得出饭店的空间分布与城市商业布局密切联系的结论。文吉(2004)对国内星级饭店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指出我国星级饭店具有省级差异大、空间带状分布明显和高星级饭店集中化分布明显等特征。李飞、张玉华(2005)在借助选取的多个变量分析其对珠三角城市星级饭店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的基础上,以此作为饭店宏观布局和结构调整的依据。余伶莲(2005)根据1989-2003年中国旅游统计资料,初步分析了我国旅游饭店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原因,并对未来旅游饭店时空分布的发展格局进行了探讨。束菊萍、戴斌(2006)在选取相关指标的基础上,将饭店产业进行了区域划分,并就目前我国饭店产业空间布局的特点及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饭店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李海立(2006)就天津星级饭店空间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霍云霈(2006)等在根据1997和2002年我国五星级饭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五星级饭店供给状况与入境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性的结论。基于1998—2005年安徽星级饭店相关统计数据,王浩等(2006)对安徽17个地市星级饭店接待能力空间差异及演变特征进行了测算。谢守红、李淑华(2007)指出饭店业的分布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的丰富度和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强调需要加大对饭店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来加速饭店业的发展。郭雅婷(2007)总结经济型连锁酒店扩张模式,并探讨了其适用范围,强调其在空间扩张中应关注的问题。温婷等(2007)以北京的三星级饭店为研究对象,发现其整体呈现出沿交通干道分布的特点,同时周边环境较好的地区成为三星级饭店集中地,最后总结出北京南城和北城的三星级酒店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状态。胡波(2007)以上海为例,通过分析归纳出其星级饭店的空间布局特征为空间分布的结构差异明显,地域分布不平衡,呈现以发达城区为轴心,以城市干道和交通环线为轴线向市区依次集中的态势。武传表、彭绪娟(2008)分析了影响大连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的因素,认为优化该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要通过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来实现。彭学强、王捷二(2008)根据长沙饭店空间布局的探讨,就影响城市饭店空间布局的地理因子对不同档次饭店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李彦兵(2008)根据空间结构评价标准评价了青岛市饭店业空间结构,提出通过加强客源市场调研、调整饭店存量等优化措施来解决该市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

David J.Egan、Kevin Nield(2000)基于经济学相关模型就伦敦饭店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城区酒店分布特征的结论,并就城区内不同类型酒店建立了其在空间上的等级分布模型。

2.3 饭店业空间结构与绩效关系的研究

胡志毅、张兆干(2002)从比较商业设施与饭店的区位因素的具体影响机制着手,对南京市实施实证分析,指出饭店住宿率水平要受到饭店所在地区的地价水平、交通便利度和饭店集聚程度较为明显的影响。张俐俐、曲波(2006)借助国内外集聚理论发展的研究成果,对饭店业集群进行了界定,就当前饭店业发展现状,认为集群理论和饭店业就有天然的相关性,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提升自身竞争力来克服当前其发展瓶颈。祁顺生、唐建红(2006)对饭店产业集群化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了饭店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客观原因,及其产生的正负影响。傅慧(2007)根据饭店集群产生优势特征,针对饭店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张亚辉(2008)认为高星级饭店快速增长态势、良好的经营绩效以及空间上的高度聚集存在内在联系,且客房出租率及均价主要受到饭店所在区域的商业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影响。

3 结论与启示

(1)在饭店业布局影响因素和规律研究方面,从研究者专业背景看,国内学者多从事地理学、管理学研究,国外学者更多从事经济研究;从研究方法看,国内学者更多倾向于定性分析,国外学者更多通过建模实施定量分析,但都存在运用相关适宜技术进行更客观的定量分析的趋势;从研究内容看,都聚焦于饭店业空间结构现状即布局特征的描述上,且多从主观角度进行评价,而缺乏对布局合理性的定量分析。从研究范围上看,国外倾向于大尺度区域和国际知名的大都市,国内则更多选取省会城市和重要旅游城市,二者在研究范围的选取方面具有共通之处,都为有代表性的城市和大尺度区域为主,旨在体现其典型性,突出研究成果的普遍性。

在饭店业空间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研究方面,研究者多是从事旅游管理研究的,且通常都以简单的数据统计来进行定性分析,在研究内容上微观层面聚焦于外部因素对企业经营指标的影响,而宏观层面强调产业集群是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研究局限于产业集聚对饭店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实施的可行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

(2)从研究对象来看,不论是饭店业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还是空间结构的特征,不论是侧重单体饭店研究,还是从集群发展着手,这些研究都以区域为依托,基于一定的区域范围,充分证实了饭店业发展对区域具有较高的依存度,存在先天的关联。从研究成果来看,更多侧重于在外部影响因素下的饭店业发展规律的总结归纳,且研究得出的对饭店业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不够核心,没有触及到影响饭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因区域特性的差异导致影响因素缺乏整体性,认可度不高,因此难以形成对饭店业产生整体和实质性的影响,致使这些研究成果对饭店业发展产生指导性作用不够显著。鉴于饭店业是经济运行系统的组成部分,势必要将其放入区域经济运行的大环境中来进行考量,重点研究关联产业之间、产业和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和协调关系,才能找到指导产业发展的关键和权威因素,这应该成为进一步进行饭店业空间结构研究的方向。

[1]克尔日查诺夫斯基编,苏联经济区划问题论文集[C].商务印书馆,1961.

[2]Edgar M:Hoover & Frank Giarratani,An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Economics,Alfred A.Kn6pf,1984.

猜你喜欢

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空间结构
象山港内湾潮汐应变对横向流及其余环流垂向空间结构的调控研究
文化和旅游部: 将开展星级饭店从业人员三年培训计划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基于角尺度模型的林业样地空间结构分析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21世纪城市规划的新思维
——评《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案例与优化策略》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图
2012年我国星级饭店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广东部分五星酒店 入住率还不到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