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色彩对电影色彩的影响

2012-07-13黄杏子

教育界·上旬 2012年10期
关键词:色彩绘画艺术

黄杏子

【摘 要】绘画中色彩的运用是电影中色彩运用的导师,正一步步地影响着电影色彩学以致用并发扬光大。绘画色彩是电影色彩运用的基础,它在很多方面都影响着电影色彩的运用。

【关键词】电影色彩绘画

电影与绘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带着各自不同的艺术价值影响着观众。它们互相影响和渗透,借助于对方的有利元素来发挥自身的艺术价值,并得到世人的认可。

一、西方绘画色彩对电影色彩的影响

西方古典绘画时期对色彩、造型、结构、光线追求自然真实,它不像中国传统绘画那样注重墨色的“神韵”和“意境”,而是注重造型与色彩的统一关系。康德说:“那种能使得轮廓线放射出光彩的色彩起的是刺激作用,它们可以使物体增添引人的色泽。”色彩从古典绘画的形色兼备发展成为现代流派的绘画语言本身,色彩已成为绘画的主体。在后来出现的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绘画中色彩已从主体发展到全部,色彩从再现客观自然现实发展到表现人的主观内在精神,色彩表达了艺术家的全部情绪、情感和观念,真实地表现出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独特感受和丰富多彩、复杂微妙的自我内心世界。在色彩理论方面,他们也作出了从科学到艺术全面而深入的研究: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通过光散现象,揭开了“色彩由来”之谜;1810年德国诗人歌德以诗人的敏感出版了他的《色彩论》,认为“色彩是光的痛苦和表现”;1816年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发表了《论视觉与色彩》;1961年瑞士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用毕生精力完成了色彩学专著《色彩艺术》,较为完整地总结了西方美术的色彩理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色彩在西方绘画中的重要意义。

而西方电影色彩影像的形成与发展,无不表现出深受西方绘画流派色彩发展的影响。如早期彩色影片《伦勃朗》无论从造型、色彩还是用光上都直接采用了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油画作品的效果:褐黄的色调,凝重的质感,深色的背景,强烈的面部光线,充分地体现出画家勤奋而悲凉的一生。歌剧电影《茶花女》从空间环境到人物造型,其色彩及用光明显受到法国古典主义绘画风格的影响,这种光与色的效果,鲜明而强烈地揭示了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典雅与华丽以及在典雅与华丽外表下内心的虚伪。美国电影《幽光》以表现主义风格的色彩在银幕上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意识和剧中人物的主观心理。作家一家三口在奥陆旅馆的长期封闭中,致使作家的精神几乎濒于崩溃的地步,这时,旅馆走廊、房间的色彩在作家失常的精神幻觉中发生了变化:血浪在红色的走廊里喷涌而出、地板的图案变成橙、紫相间不协调的对比色彩、卫生间内发出绿色的幽光等,一系列非现实的色彩变化构成剧中人物主观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对比强烈的色彩运动成为后来作家内心极度疯狂的外在表露。

色彩在西方电影中已不仅是一种外在形式,它成为银幕视觉影像的内在元素,它参与银幕剧作,构成造型语言,是体现影片生命质感的外部显现,色彩在影片中发挥了独特的视觉语言作用,显示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二、中国绘画色彩对电影色彩的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不同于西方绘画,其色彩的运用自然也不同。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也受到了一些中国绘画中用色的特点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墨分五色”使水墨画成为中国传统主流绘画色彩观的一统天下,中国画的意象性造型原则,墨色在宣纸上的千变万化,使中国画家不重绘画色彩的丰富多彩,而追求墨色的“气韵生动”和“神妙意趣”,主张“意足不求颜色似”,在绘画中画家不追求色彩自身的独特个性,而把它当作附属于物象的“随类赋彩”。传统中国画所欲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一种高、古、清、雅、逸的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超越物象之外的对人生和宇宙有所感悟的“意境”。

传统绘画的艺术成就和美学理论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电影色彩的艺术表现,以至于中国电影的创作在影像与造型上也在追求中国画的意境和韵味。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电影《林则徐》(导演郑君里是一位学者型的电影导演,有很高的中、西艺术修养,在他的许多影片中旨在表现中国的民族风格与意韵)。影片在林则徐远送邓廷祯一场,导演有意表现出唐人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境与画意,取得了可喜的成功,成为当时电影画面表达意境的经典镜头。然而,场景空间的色彩语言运用并没有放在主导地位,客观写实的色彩构成关系仅是作为一种气氛的描述、人物背景的陪衬。

绘画中的色彩,往往能够让人看到艺术家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一个地区、民族绘画中所表现出的色彩的某种一致性,显示的就是该民族、地方和时代的审美特征。

中、西电影艺术的发展都曾借鉴绘画色彩的形式,最后逐渐形成富有电影视觉语言表意功能的银幕色彩,中国电影色彩往往通过色彩在情与景的交融中,达到“意象合一”的艺术境界。西方电影色彩则是通过色彩的外在运动、变化和对比等主观形式和手段直接表现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故泛称之为“梦幻影像”。前者注重朴实、含蓄、内在与品格,后者偏重华丽、浪漫、外在和情绪。前者品味意韵与情趣,后者喜好宏大与气势。前者讲究“藏”和“隐”,后者在乎“露”和“幻”。

可以说,电影家们对彩色所掌握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加强画面的现实感或一成不变的使用绘画色彩的原理,而是要从绘画的色彩处理中吸收有益的营养,熟练地掌握不同色调的价值和它们所赋予的心理与戏剧的含义,然后与自己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在这种“非现实”的色调中取得“更真实”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色彩绘画艺术
纸的艺术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爆笑街头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