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都是科学唱法

2012-07-13杨清波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

杨清波

摘要:世界上只有一种唱法,就是“科学唱法”,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包含在其中,但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民族唱法在吸收美声唱法的科学性后得到了丰富,逐渐形成“新民族唱法”,进而发展成科学的民族唱法。而目前某些音乐院校美声唱法教学存在诸多谬误。美声唱法正确训练方法中的三要点是,打开喉咙、在正确的打开喉咙的基础上发声、呼吸支持。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科学唱法

中图分类号:J61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241-02

一、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是声乐学习的关键

在学习声乐过程中能否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是声乐学习的关键,关系到声乐学习的快慢和成败。我国一些音乐学院的美声唱法教学对于声音概念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致命的错误,一些地方综合大学的教师和同学们还错误的认为美声唱法就是声音线条很粗,撑着唱,民族唱法就是声音线条很细,捏着唱。美声对人声进行了科学的分类,男声有戏剧男高音和抒情男高音,有男中音、男低音。女声有戏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这样的分类,给学习和训练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使学习者从中选择适合于自己声音特点和生理特点的声部来进行学习,以免由于声部的不合适而走很大的弯路,毁坏了嗓音。我们京剧里面也分生、旦、净、末、丑。根据每个人嗓音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京剧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如梅兰芳的梅派发声用气和共鸣特别好,他通过使用混合共鸣,使各种不用类型的字,都能似莺声一样清亮圆润,声音运用上比较统一。

音乐教育家沈湘说:“声乐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的过程。”大家都已经知道,bel canto的含义就是美好的歌唱,但是美好的歌唱的标准在每个声乐教师那里却天壤之别。怎么能确立一个科学的标准,我想意大利乃至世界的一些声乐大师们已经告诉了我们正确的答案,那就是要多听名家的演唱录音,你才会知道美好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否则的话光去研究一些空洞的声乐理论,刚刚弄会一知半解,就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妄言“我就这样教,你学不会和唱不好不是老师的事情,是你没学会”。“教师的所谓教,实际就是帮、是带、是传导,而不是硬塞。教师不能自以为有一套‘学说,有一套‘理论,所有学生在我这里学,个个都应该如此唱,替自己的‘学说唱,这样的教学是行不通的。”所以说音乐学院很多,教授们也很多,我们的学生唱的好的却很少。

二、美声唱法训练的三个步骤

那么科学的美声唱法是什么,是怎样训练得到的呢?我记得大师沈湘说过:“你唱对了就什么都对了,唱不对就什么也不对。”什么叫唱对了,首先一点就是听者感觉好听,自己感觉舒服,符合美声唱法的衡量的标准。一谈到感觉就会存在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歌唱者首先有正确的声音概念,而我发现往往学生在歌唱时不知道什么样的声音好听,而是老师让他怎么唱他就怎么唱,这是很危险的,如果老师的声音概念是错误的学生越努力就会唱的越糟糕。那么怎么训练才能唱对呢?

美声唱法第一要训练的是:打开喉咙。什么叫打开喉咙,很多的教师认为打开喉咙有两个标准,一是外部看嘴要张大;二是咽腔要打开,要向周围适度的扩张。“从音响意义上讲,歌唱中的打开喉咙是指在一定音高上所呈现的基因与共鸣腔的调节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主要取决于两种调节力度的作用。其一,为得到良好的基音震动必须做到喉头挡气力和声门闭合力的平衡。 其二,为得到好的腔体共鸣,口咽腔(另外涉及到包括软腭在内的鼻咽腔和口腔)的调节力必须与基音的震动力达到平衡。”我们一些教师去教的时候就不对了,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打开喉咙是在正确的呼吸支持的基础上产生的结果,更不知道嘴也不是张得越大越好,有很多资料上都提到过嘴巴的张开程度要适当,有的甚至提出上下嘴唇相隔两个手指叠放的宽度。还有一些高明的教授已经不用打开喉咙一词,而是把它叫做吸开喉咙,我觉得这个提法很形象,也就是保持吸气的状态下半打哈欠的喉咙的自然吸开。“喉咙打开了,共鸣容易找到,气也容易下的来。”我们经常会听到喉咙打不开的捏着唱发出的浅、扁的声音;还有就是喉咙打开了,声带也随之打开了漏气的虚弱无力的美声唱法。为什么会声带也打开了呢,是因为错误的把打开喉咙理解为喉咙向四周的强力的扩张,声带也随之向外运动,声带闭合不严是由于强力的向四周扩张喉咙和发声之前声带没有闭合向下挡气造成的。漏气的声音永远也唱不出吴其辉教授所说的高级的声音。老曼努尔.加齐亚曾经指出:“喉、齿、唇要适度自然放开,使声音的流出不受到阻碍,因为不能对三者中的任何一个过分强调,就是以破坏掉音质的美好,而造成不良后果。”

美声唱法第二要训练的是:在打开喉咙基础上发声。要想高、中、低三个声区融合贯通,达到整个音域的声音都能均匀稳定、协调一致,歌者必须掌握正确的起音,因为“良好的起音可以使声音富于弹性和持久力,并能最经济合理地使用声带,去掉声音的滞重”。正确的美声唱法是混声,声音穿透力强。 “混合声是真假声的混合,从声音特点上看,应当既有真声的明亮和力度,又有假声的高位置。”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假美声是怎么唱的,几乎所有的女生用的都是声门闭合不严的虚弱无力的假声。曾经有很多美声唱法的女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我在琴房上课时感觉自己的声音还可以,考试的时候一到音乐厅唱声音就传不出去?”如果大家上网听一听世界著名女歌唱家的声音就不难发现,她们用的都是混声,在高声区也像男声那样带有适度的胸声且有穿透力。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正在和世界高水准进行接轨。近期看到周小燕先生的一堂公开课录像,其中有一位女高音唱的就是世界的水准,高音也带有一点胸声,很过瘾。

美声唱法第三要训练的是:呼吸支持。美声唱法一直强调深呼吸支持,就是大家公认的胸腹式联合呼吸。呼吸的支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吸的控制,而不是简单的呼吸的支点的问题。 科学运用呼吸就要在变化中寻求呼吸和声音的最佳的平衡点,根据作品不同、需要的声音不同,选择不同的呼吸的支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的强调深呼吸支持,总是强调横膈膜,声音就会走入误区,就会唱什么作品都一个味,就不会体现出声音的多样性。

以上几点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是有轻重之分,训练的时候可以有侧重但必须同时兼顾,任何只强调一点而忽视其他的作法必然要走向失败。

三、民族唱法向美声唱法学习和借鉴最终形成中国式的科学唱法

早期的民族唱法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近似原生形态的唱法,声音运用上个人的偏好很多,缺少科学性。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如原生态民歌唱法,各种流传的曲艺说唱艺术,各种地方戏曲唱法,以及后来的比较科学的新民族唱法等。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普遍带有说唱性,其声音音质明亮,声音位置靠前。新民族唱法,是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在戏曲唱腔,把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所采用的声乐技巧统称为民族唱法。有的声乐教授说民族唱法的声音具有甜、脆、亮的特点,这和中国人的审美有关。民族唱法用的真声比例较多,对喉咙不利,所以美声唱法这种声型具有明亮、清脆、流畅的特点在民族唱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声型演唱的作品范围广泛,除戏曲、曲艺、民歌外,对中国歌剧、近现代创作歌曲中民族风格较强的作品均适于演唱。

新民族唱法在继承优秀的民族演唱传统基础上,在声音训练上,虚心向美声唱法学习,运用了美声唱法的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同时也注意到真声色彩的发挥,充分发挥人声各腔体的共鸣效果,追求高位置共鸣和正确的呼吸支持咬字清晰,发声圆润通畅,声音明亮,位置靠前,语言清晰,演唱亲切自然,扩展了音域民族风格强,声音的可塑性强。以金铁霖为代表的中国声乐工作者多年来辛勤地耕耘,使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学习借鉴、继往开来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首先,声音由未经过训练的自然嗓音的甜、脆、亮,达到了一种科学规范的通、实、圆、亮、柔。从歌唱语言上讲,由原来用平实、自然、质朴,带有某些地方色彩的语言来歌唱,通过训练达到歌唱艺术语言的规范运用。由于原来对美声唱法的理解不正确,认为美声唱法靠后,声音暗,盲目地认为美声唱法的技术手段不适合中国的民族唱法,从而使声乐教学在一段时间内走向另一个极端,气浅胸紧,喉部紧锁,发出尖白的声音,盲目地追求明亮靠前的效果,失去正确的呼吸支持和高位置共鸣。

民族唱法在打开喉咙、发声、共鸣、呼吸方面和美声唱法基本一致,只是在演唱风格比较浓的作品时选择部分的共鸣、呼吸的支点高低、声音的垂直或者水平、咬字的轻重缓急等有所不同。为了获得美声歌唱的技术,声乐训练的同时也伴有歌唱语言的学习、研究与运用,声乐作品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对音乐具有独创性表现能力的培养等。我们应从发声、表现、风格、语言、民族、声乐发展史等多方面来了解、学习美声演唱技术,决不能以狭隘的观点、僵化的教条的做法来对待它。

金铁霖指出:对于声乐训练的本身,科学唱法和技巧是共性,是中外唱法所共有的。在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中有科学性,在外国声乐中也有科学性。民族唱法在向美声唱法学习和借鉴中,既能遵循掌握和运用科学发声的客观规律,又在保持了民族语言特点和自身演唱风格中,寻找出更为科学实用的方法和规律,以弥补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使之不断的完善和科学,最终将形成中国式的科学唱法。

参考文献:

[1]李晋纬,李晋媛.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 .北京: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记者.沈湘教授谈声乐教学[M].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一),北京: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3]吴其辉.我教学的经验和体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1).

[4]谢宗昆,张清华.若干常用声乐术语的理解与认识 [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2).

[责任编辑杜娟]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在声乐教学中融合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策略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