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蔬菜出口业的发展阻碍及几点建议

2012-07-13李彦村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李彦村

摘要:河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前列,蔬菜产值在种植业中已经居于第二位,已成为实现农民增收和消化安置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途径。但蔬菜出口总量小、比重偏低的弊端也很明显。阐述了蔬菜出口的现状,就阻碍河南省蔬菜出口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食品安全问题;产业化程度; 蔬菜出口

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093-02

一、河南省蔬菜的生产及出口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河南省蔬菜种植面积只有300万亩,总产量500多万吨,总产值仅有4亿元。2002年,河南省蔬菜种植面积2 063.5万亩,总产量4 680.0万吨,实现蔬菜产值330.2亿元。与80年代初相比,面积增加近6倍,总产量扩大8.4倍,全省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488.3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左右。2005年,蔬菜种植面积2 338万亩,蔬菜产量达到了5 880.25万吨,较2002年增长25.6%。但是2006年以前,全省蔬菜及制成品出口企业仅18家,备案的出口蔬菜基地11家。

2010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2 556.1万亩、总产量6 624.3万吨,分别居全国第2位、第3位。但单位面积产量却排在第10位,比河北省低37.5%,比山东省低19.1%。河南省平均每一农业从业人员年生产蔬菜数量居全国第18位,比全国平均水平少250.7公斤,截至2011年8月份河南省蔬菜总产量超过6 000万吨,居全国第3位。河南省出口蔬菜及蔬菜制成品价值1.4亿美元,同比增长71.6%。

据郑州海关统计,2005年,河南省蔬菜出口呈大幅增长态势,共出口11.6万吨,价值6 391万美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45.3%和106.5%。2008年1—5月,河南省出口蔬菜2.1万吨,价值1 935万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分别下降5.7%和0.8%;出口均价922美元/吨,上涨5.1%。2011年前8个月,河南省出口蔬菜及蔬菜制成品1,700批、10万吨,货值1.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3%、60%和71.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蔬菜以其任何其他食品无法替代的保健作用,正越来越受到青睐。一些国家也开始推进扩大蔬菜消费的运动,居民蔬菜的消费量平稳增长。因此,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蔬菜和果品作为我国最有优势的产业,其出口效益比国内销售高出50%以上,甚至达到4—5倍。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却由于劳动力成本高,蔬菜自给率持续下降,如加拿大为77%,英国为76%,日本为50%,瑞士为42.6%,导致国际市场蔬菜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国际市场年蔬菜贸易额已达到100亿美元,为河南省蔬菜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但是作为农业大省,目前河南省蔬菜的年出口量不到总产量的0.2%,开拓海外市场潜力巨大,而且蔬菜全部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出口的主要品种也只是大蒜、马铃薯和洋葱等。

二、阻碍蔬菜出口业发展的因素

首先,河南省蔬菜产业基地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偏低,出口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技术落后,蔬菜产业发展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行业管理、规划、协调。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品质量不高。截至2011年8月,河南省获得蔬菜及制成品出口资格的企业仅52家;在河南检省验检疫局备案的出口蔬菜基地31家;种植面积13万亩。只占总蔬菜种植面积的0.4%不到。据郑州海关统计,2005年河南省共出口大蒜8.73万吨,同比增长了24.9%,占到全省蔬菜出口总量的七成多;洋葱出口0.79万吨。出口的蔬菜品总相对比较单调,蔬菜产业产量大效益低,与河省南蔬菜生产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与此同时,河南省的蔬菜加工率低、产品单一,加工技术和产品没有突破,档次低,尤其是精、深加工比例极低。蔬菜出售多为“原”字号产品,延伸增值能力低;龙头加工企业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生产效益不高。山东、河南同为大蒜主产区,2002年两省大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若论单产水平,河南省还高于山东省。但一个是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一个是停留在卖“原”字号产品,结果,仅山东金乡和仓山两个县的蒜产品出口份额就占到全国蒜产品出口份额的80%以上,河南省却为经常出现的“卖蒜难”而犯愁。山东省现有蔬菜加工龙头企业2 000多家,资产过亿元的近20家,其出口企业的总资产、管理水平、深加工能力等指标,均居全国第一,而这些都是河南省要奋力追赶的。

其次,绿色壁垒阻碍了蔬菜的出口。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分系统。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倡导绿色蔬菜的理念不断加强,为保持和提高消费者健康,维护生存环境,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建立了严格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日趋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已成为食品贸易的潜在障碍,而食品安全问题在蔬菜产品贸易中比其它农产品贸易更受关注。2002年初,日本以我国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为借口,大大提高进口蔬菜的技术标准,将蔬菜安全卫生指标由6项增加到40多项,并且农药残留标准在不断增加,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对我国蔬菜对日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影响。2001年以前我国对日本蔬菜出口数量和金额呈现较快增长速度,2002年我国对日蔬菜出口大幅度下降。美国对蔬菜进口的农药残留也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并且还时常发生变化。而我省由于菜农安全生产意识不强,蔬菜产品仍有污染,因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被拒绝蔬菜及其蔬菜产品的出口最多。仅2005年5月到12月,被美国FDA拒绝的案例记录有183例,其中因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被拒绝的出口案例为117例,占总数约64%,另外,由于产品不干净的缘故,被拒绝的出口案例为33例,也有因其它原因(如不符合标签规定,无厂家地址等)被拒绝的。因农药残留超标和不干净的原因被拒绝的出口案例总共有150,占总数的82%,而因其它原因被拒绝的仅占18%。

最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也影响了蔬菜的出口。河南省从2002年8月才开始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虽已建立了28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面积有200多万亩,但占全省蔬菜总种植面积的比重还不到5%。截止目前,已通过省级认定的仅有36万亩。同时,河南省在蔬菜质量安全生产方面远远落后于全国其它省份。2012年3月《农民日报》公布了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点到名的12个省区竟独无河南这个蔬菜生产大省。5月26日,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全国有155家单位生产的214个产品获得使用全国统一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河南省仅有大用公司一家的鸡肉上榜,而40个单位的68个蔬菜品种,河南省竟无一家一品。这充分说明,河南的蔬菜生产行业还缺乏严格的标准,生产质量,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上半年河南省遭遇季节性蔬菜价贱与滞销,菜农和菜商纷纷反映种植面积增加、油价上涨、高速治超等因素共同导致了此次蔬菜“卖难”局面。同时,河南省处于中原地区,出口路远费用高,也是限制出口业发展的原因。

三、几点建议

首先,要充分利用河南农业大省特有的资源禀赋,建立大型的蔬菜生产基地,依靠现代科技走高端生产路线。要不断优化蔬菜品种构成,提升蔬菜档次,提高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力开展深加工、精加工,生产品质好档次高的蔬菜种类,提高出口效益。同时,在营造环境上,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蔬菜加工企业进驻郑州出口加工区,支持有实力的蔬菜产品出口企业办理境外商标注册和获得国际通行的产品认证。在完善体系上,要提高对蔬菜产品跨区域协调的能力,加快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形成国家级、省级及产地批发市场互联互通的完善的市场体系。

其次,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应进一步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标准,严格遵守现有的国际标准,建立严格的检验制度。要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制度,继续开展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与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要不断地提高农民注重生态,绿色,安全的意识,这是生产合格产品的基础。同时,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争取更多蔬菜产品成为国家级名牌产品,并通过营销手段将品牌打到国际市场。加强蔬菜生产和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以及有机蔬菜的生产和技术规范。要利用SPS中有利于河南省蔬菜出口的条款,冲破进口国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切实做好蔬菜出口基地认证和原产地标记保护工作,推动更多的蔬菜生产流通加工企业获得国外质量许可证、检疫注册和卫生注册。建立蔬菜生产加工溯源机制,开展科学施肥、用药,强化绿色食品观念,促进蔬菜出口健康发展。要大力引进新的技术,积极选进良种,提高蔬菜质量改进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检验技术和手段,政府应加大投资,联合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强蔬菜检验技术和手段的研究,突出高精快速检测能力。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建设体系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标准制定部门较为分散、分工不明确、实用性较低、不符合市场的需求、时效性差等,相关主管部门也应不断改进,适应市场,建立多层次标准化的系统。

再次,要建立有效的产业链模式。产业链管理通过各种形式把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组织起来,实施有效的协调和控制。出口企业应与上下游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与各个节点企业紧密协调,提高蔬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降低蔬菜质量安全控制的成本,避免因投入过大造成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对外要积极拓展出口渠道,加大扶持力度,是产业走上高端化之路,对内要提高菜农收入,建立有效地保险机制,建立自然灾害和技术风险防范机制,以降低风险,提高菜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全胜奇.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

[2]刘江浩,狄国栋,等.河南蔬菜出口[N].大河报,2011-09-17.

[责任编辑高惠琦]

猜你喜欢

绿色贸易壁垒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国际环境下绿色贸易壁垒成因分析及法律应对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法律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我国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构建策略探究
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如何拓展国际市场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法律对策究
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