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陕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析

2012-07-13侯娟娟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路径选择转变

侯娟娟

摘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涵盖了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从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来看,单纯的经济增长已不能满足其持续、长久的发展,而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方式”因其理论的成熟性、内涵的广泛性为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的选择。

关键词:陕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056-02

党的十七大会议明确地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理念上的一个重大提升。这个转变并非简单的转变,它是联系整个现代化变革的转变;这个转变也是经济从“增长”方式向“发展”方式的重大改变。本文从陕北经济的实际出发,探讨了陕北经济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演进过程中整体发展方式的转变,为陕北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分析。

一、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关于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学术界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分析,这些研究和分析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思想。究竟何为经济发展方式呢?

20世纪40年代起,关于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基本属于同一个层面,都用于强调各国应将国内生产总值这个关乎国民的“馅饼”做的更大些。经济发展问题实质上就是通过增加人均产出来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使每一个人都能消费得更多[2],尽可能促进国内产生总值有较高的增长。因而在这一阶段大家的关注点为: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加,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尽管一些欠发达国家依靠大规模投资和工业化,实现了国民收入的增长,但同时失业和贫困人口也相应增加,并出现了一些其他的社会新问题[3]

20世纪60年代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含义已经体现出明显的变化和区分。其中,经济增长更多地体现为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则不仅包括了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还包括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后,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即经济发展不仅是国民总量的提高,它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的相应调整。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终于在学术界形成了统一的认识。所谓经济发展方式即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一般的数量、短期型增长转变为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陕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现状

(一)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

陕北地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区,包括延安市和榆林市两大城市,该地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资源富集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陕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发展机会。

首先,陕北地区矿产及能源资源储藏量大。该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盐及煤炭等矿产及能源资源,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如榆林作为中国的资源富集区,其资源状况被描述为“乌金遍地,油浪翻滚,底气十足,‘盐无不尽”;且目前已探明有8大类48种矿产,具有国内外罕见的资源禀赋。其中,岩盐的探明量约为8 857亿吨,约占全国盐总量的26%,石油的探明储量为3亿吨,煤炭的探明储量为1 660亿吨,天然气的探明储量为6 933亿立方米,其他各种资源如高岭土、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的蕴藏也非常丰富。

其次,陕北地区特有的农牧业资源。该地区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造就了特色的农业和畜牧业。由于陕北地区黄土中的化合物和元素含量丰富,种类齐全,分布均匀,年平均气温在7—11℃,年平均降水量400—600mm,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 000小时以上,因此,该地区发展的特色农业有红枣产业、小杂粮产业、马铃薯产业,特色牧业主要是羊产业。

最后,陕北地区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该地区具有闻名世界的老革命根据地旧址,如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住址等;有独天得厚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如白云上、红石峡、红碱淖、万花山等。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对陕北地区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进行了大量的开采利用,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4]

陕北地区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于更多地注重了经济的增长,即在数量上追求成效,加之受到技术水平及管理上的漏洞,在发展中引发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虽然陕北地区有非常优越的自然资源,但整体来看,在经济发展中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很多时候对资源的利用都属于初级阶段,产业结构较单一。例如,乡镇煤矿回采率为10%,原油的回收利用率也只有30%;农牧产品也缺乏持续的产业链,只能使当地群众获得较低的回报,没有形成有效的深加工产业;很多旅游景点并未进行深度开发,部分已开发的旅游资源也因服务功能单一或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以旅游资源带动服务、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二是在发展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后果。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仅仅关注短期的经济效应,忽视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使该地区部分水资源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植被和水土流失严重。严重的水土流失会损害土壤中的有机肥,进而又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力。三是在发展过程中使“城乡二元”的结构凸显,也加剧了发展过程中居民收入、不同产业的差距。

三、陕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陕北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在利用资源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数量的增加而忽视质量的提升,进而避免出现“有增长无发展”的局面[5]。因此,对陕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实现转变。

(一)实现城乡结构调整

在发展国家中基本都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两种经济生产部门,一种按照传统生产方法进行生产且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农业或传统部门,一种按照现代方法进行生产且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现代或资本主义部门。传统部门落后但比重较大,现代部门先进但比重较小,二元结构的存在和转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6] 。陕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及资源环境,加之中国历史上小农社会的背景和计划经济导致的城乡分割政策,使该地区的“二元结构”更加突出,因此,以化解城乡二元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任务。

对于陕北地区,由于资源分布的不均等性及优势资源没有形成有效地产业链,导致整个地区还存在收入差异大、城乡差异大的状态。很多处于小农生产状态的农业人口依靠传统的小农生产根本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社会的富裕水平。农业人口的持续收入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的购买能力也不能真正有效地释放,那么,该地区的经济也就不能依靠需求的带动作用实现持续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发展,重点加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是陕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

(二)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我国目前将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成为第一产业,将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电力和水的生产及供应称为第二产业,将商业、运输业、金融业、信息业和其他各种服务业等称为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陕北当前的产业发展中,优质丰富的能矿资源为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但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陕北地区还需要加强特色农业发展力度,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和深加工产业;同时借助优势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并通过旅游业带动餐饮、住宿、娱乐等相关项目的发展,实现部分农业人口的就业而减少隐蔽性失业。通过三大产业的协调,实现区域内经济发展。

(三)创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由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多种因素共同实现,主要以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带动经济发展的称为粗放型,以技术都投入为带动经济发展的称集约型。陕北地区在过去的发展中偏向于粗放型发展,因而也带来众多的问题,如环境和生态方面大量植被被破坏,本就紧缺的水资源遭到污染,大量自然资源被浪费等。鉴于此,要实现陕北地区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应注重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科技成果尽可能多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保证持续的技术进步,该地区也应加大科技人才、现代管理人才的引用与培养。

此外,还应该注重分配结构的调整,不仅要逐步提高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而且要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注重生产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陕北地区还应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体,建立健全市场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06-26 (1).

[2][澳]海因茨·阿恩特.经济发展思想史[M].唐宇华,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2.

[3]唐龙.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思考[J].当代财经,2007,(12):5-10.

[4]雷键,任保平.基于循环经济的陕北经济开发模式探析[J].理论导刊,2008,(1):79-81.

[5]朱光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调整经济结构[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77-79.

[6]任保平.论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5).[责任编辑王佳]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方式路径选择转变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基于文化引领的企业软实力推动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