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态变形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2012-07-13付尧
[摘 要]动态变形是动画创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动画创作中动态变形的应用为研究载体,通过对动态变形的分类和表现形式、艺术特征、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论证,重点对动态变形在动画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动画创作水平,并为今后的动画创作提供创意来源。
[关键词] 动态变形;动画创作;表现形式
动态变形在动画创作中的具体表现
(一)变形的分类
“变形是动画塑造的主要手段和方法,经过强化、减弱、夸张、概括、扭曲的手法,塑造出幽默、风趣、诙谐的动画形象,符合观众追求快乐放松的审美趣味。”[1]在动画和漫画艺术创作中,变形是创作者根据动画设计需要,有目的地改变角色的正常形态和外貌特征,以此来塑造角色性格和烘托剧情的一种手段。
变形在动画应用中有两种表现类型,即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静态变形是指创作者在设计角色造型的环节中,采用错位、组合、嫁接等艺术加工手法对角色的原型样貌进行夸张变形,使角色在原型的基础上得以重生,静态变形是漫画、角色设计创作中重要的艺术加工手法之一。动态变形是针对动画特有的“运动变化”的本体形态而言的,动画的本体形态包括了运动和位移变化两方面的要素,运动变形的特点正好体现了事物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位移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包括了角色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形体、声音、画面色彩几个方面的改变。本文主要是以角色形态方面的变形为主进行分析。
(二)动画运动原理中的可恢复式动态变形
动画发展到时至今日,经过无数老一辈动画艺术家的摸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关于动画运动原理的经验方法和重点模块,例如在原画设计课程中经常提到的预备动作、压力和重量、弹性、重叠动作,等等。我们发现这些模块中并没有单独列出“变形”这一内容,但是基本上所有的模块中都涉及到变形的运用以及表现方法,如弹性中的变形、惯性中的变形,因为变形在动作设计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这就是动画原理中的可恢复式动态变形。
在《原动画基础教程——动画人的生存手册》一书的视频教程开始时有一段十二个卡通形象、写实造型的走路动画,其中最后一只腊肠狗走入画面的动作设计非常有趣,动画艺术家将它的身体进行了弹性变形的处理,当这只腊肠狗的前半个身体走入画面三分之一的位置时,它的后半个身体被夸张地拉伸在画外,身体就像弹簧一样产生了极度的夸张变形。经过动画艺术家可恢复式的变形技术处理,使这只腊肠狗最终又恢复了身体的原本形态,悠闲地走在镜头前。这种可恢复式的变形在动画创作中经常出现,无论是卡通角色或是写实角色的运动中。融入了可恢复式的动态变形的动作看起来更富有表现力,相反,如果一个直接通过临摹真人表演而没有丝毫变形的动作看起来会非常别扭。“我们不应该担心图或者画面会被扭曲。真人表演的动作其实也有很扭曲的画面。但是我们应该记住一个人物的原始形状是什么,在拉伸或压缩时不要忘记这个形状,这样,人物就会改变其总体形状。”[2]
(三)动画运动过程中形态之间转化的变形
动画运动过程中形态之间转化的变形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随着剧情的发展或表演的需要,从原本的造型形态通过原动画张数的逐渐过渡转换成了一种新的形态,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形手段,在此称为质变形动态变形。质变形动态变形在制作技术上比较复杂,需要创作者经过精心的编排和衔接才能使形态与形态之间的转变自然流畅,除了依靠基本的原动画动作过渡以外,还会借助画面色彩、声音和道具遮挡等辅助工具进行变形。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平城狸合战》中,狸子们为了捍卫家园,决定振兴祖先流传下来的变身术,让自己变成人类的模样以及各种妖怪的模样来吓唬人类,阻止人类破坏它们的森林。质变形动态变形在本片中被多次使用,对推动剧情的发展和丰富镜头的画面感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中有一段精彩的质变形动态变形的镜头堪称经典,狸子们变幻的游行队伍来到人类生活的街道上表演,天空中出现了一颗鬼怪的头颅,头颅经过变化变成了一副骷髅骨架,骷髅骨架逐渐变成一把独眼雨伞,再由一把独眼雨伞变成一只老虎,整个变化过程除了运用原动画动作的逐张衔接外,还借助了主体物身上的颜色和纹理进行质变形动态变形,看上去整体动作自然流畅,充分体现了动画的假定性。
动画在表现形式和材质运用上丰富多样,再配合动态变形的各种奇幻的动作变化过程,使得短片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都与众不同。以电影《迷墙》为例,影片中出现了很多的质变形动态变形的镜头,一只怪兽在吞噬猎物的过程中通过形态的逐渐过渡和变化,渐渐演变成一只长着尖耳朵的魔鬼造型。《迷墙》一片中融入了大量的动画设计,在部分镜头里,画面的造型并不是用单线平涂的表现形式,而是虚化掉了角色的轮廓线,用带有强烈笔触的颜色来填充整个角色,使本片的美术风格有别于一般单线平涂的传统动画作品。
动画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特点与动态变形的联系
动画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在风格上,动画也具有独特的穿透力。关于动画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特点与变形的联系具体有以下两点:
(一)动画的表现形式为动态变形提供了多样化的艺术平台
动画以其特有的线条感和亲和力一直以来被动画艺术家们所青睐,同时,这跟动画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分不开的。很多经典的动画作品都是利用了特殊的材质,再配合片中令人惊奇的动态变形艺术加工使得短片在艺术和技术的双层意义上有所突破。
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它的制作材料和表现手法上,传统动画的制作手法主要是以单线平涂为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利用炭铅笔、油画笔、水彩笔、蜡笔等材料所表现的动画作品,后者一般是以动画短片为主。虽然这些特殊材料在线条的表现上不如铅笔那么自如,但是却能凸显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动画的线条感与动态变形的表现手法相契合
动态变形的表现手法主要是指角色在运动过程中本体形态所发生的改变,包含着角色的形态、大小、位置、方向、画面色彩等方面的变形因素,所强调的主要是形态方面的变形。不论是角色表演中的夸张变形或是镜头内角色从一种形态转变成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形态,这些动态变形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最基本的“线条”塑造方法,借助线条的塑造,能使整个变形的过程变得容易被作画者控制和把握,也带给观众表达意图明确的感觉。动画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就是“单线平涂”,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动画效果精美,画面的线条感清晰明确,这一点与动态变形的表现方法是完美契合的。
(三)动态变形在动画中的作用
1.动态变形的运用有助于开发动作设计思维能力
在动画制作中期的过程中,动作设计始终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一个镜头中角色表演的成功与否和动作的编排是有直接联系的。通过这种动态变形的练习,不仅可以开发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意思维,还能扩展创作者的动作设计思路,使动作的过程随着变形的变化而产生出很多新的设计想法。这种方法在绘制手翻书时经常会遇到,比如故事内容随着镜头中角色的变形过程而发展,创作者结合可恢复式动态变形和质变形动态变形技法的运用,创作出很多看上去不可思议的动作设计,当前后的动作被连续翻看时,就会呈现出一系列动态变形的动作画面。
2.动态变形的运用使镜头转场更加自然流畅
转场是指自一个场景转至另一场景或是自一个段落转至另一个段落,所采用的种种方法都叫转场。转场的手法有很多种,除了使用特技转场以外,还有很多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就结合了质变形动态变形的手法。例如动画片《黄色潜水艇》中的一个段落,画面中从一个不规则的黄色图案和无数横竖线条组成的格子造型开始逐渐散开、收拢,镜头慢慢拉远,变化形成了一个一个的长方形图案;然后镜头开始推进至画面中心的黄色方块图案,背景颜色变暗,当黄色方块展开后就变成了四个主唱脸部的图案。这个段落既运用了动态变形的表现手法,又结合了相同主体转场的方式,创作者灵活地借用画面中动态变形的元素使其成为相同主体转场这一“障眼法”中的“小道具”。
再如加拿大动画片《摇椅》中的一个段落:镜头开始是一群正在演奏的人们和欢快的乐曲,突然音乐马上戛然而止,画面中的三个主体角色通过几张原动画的过渡再配合变形前后主体物颜色的相似性逐步转变成为一幅画作,镜头快速拉远,呈现出美术馆安静的一角,由此借助质变形动态变形完成了一次时空之间的转换。
在电脑动画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动画的魅力依旧不减,其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创作形式、手绘的亲和力以及艺术感染力一直以来吸引着众多动画艺术家和观众。动画的本体形态包括了运动这一重要内容,动态变形将运动这一要素以其灵活多变又创意十足的特性体现出来,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和可看性,使观众在观看时不禁赞叹创作者的想象力,同时,配合动态变形的运用,镜头的过渡更自然更平滑,可以缓和由于画面突然切换产生的不协调感,这种表现手法在动画创作中被加以运用,使得动画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特点都大放异彩,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动态变形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可.动画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4.
[2][英]理查德?威廉姆斯.原动画基础教程——动画人的生存手册[M].邓晓娥,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289.
[作者简介]付尧(1982— ),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