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互动——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高效课堂之灵魂

2012-07-13许富繁

教育界·上旬 2012年10期
关键词:策略

许富繁

【摘 要】师生互动教学是新时期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是构筑思想政治课民主氛围、互动活力的灵魂。没有有效的互动,就不能树立学生民主的意识,形成跃动而充满灵性的学习氛围,也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师生有效互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努力实现政治课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互动。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师生有效互动 策略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智慧的体现,灵感火光碰撞的场所,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地方。高效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获得知识的滋养、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升华,从而产生践行的愿望。同时也让教师自身得到生命价值的实现和人格尊严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正逐渐摆脱“满堂灌”的尴尬,这无疑得益于教师们开始将互动教学的思维引入了课堂。但是我们也发现,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师生之间互动少。应试教育思维的残存,不少教师课堂上仍满足于一人唱“独角戏”,“满堂灌”,从头讲到尾,师生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

第二,互动形式单调。多师生间的机械互动,少生生间的互动、生本互动。课堂上大多数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少见,学生与教材的对话更少。

第三,互动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感态度价值的互动和行为互动,因而课堂教学中缺乏真诚的内心沟通和真挚的情感交流。

第四,互动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不少教师在课堂总是提出“对不对”“是不是”的低层次问题,学生随心所欲地回答,一问一答看似热闹,实质缺乏思维的碰撞。

第五,互动时间不足。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忙于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充分互动的时间不足,往往是流于形式,无实际效果。这样,所学的知识难以迁移、内化,很难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实现课堂教学中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师的有效互动,已经成为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最为迫切的问题。要突破这一“瓶颈”,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欣赏学生,平等对话,为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思想政治课的核心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教师的任务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高中政治课程设置具有内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因而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一幅枯燥抽象、刚性生硬、难以理解的面孔。由于学生的社会和生活阅历浅,这就导致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述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之高考的压力,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只注重“知识点”传授的单一而机械的“灌输”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需要,这种教育环境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思想政治教学有效互动的实施。 学生对政治教师的印象是:居高临下,威严刻板甚至有点冷漠,往往心存畏惧而敬而远之,这就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妨碍了师生互动的正常进行。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唤醒学生的潜能,更谈不上开掘与提升。

教学的实质就是交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身份,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进行的多向交流,共同学习的教学过程。可见,互动教学的前提是形成师生人格平等的理念,营造民主教学的氛围。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师生才能共同探究、共同发展。离开了教学中师生的平等的主体地位,离开了民主的教学氛围,就不能实现真正的互动教学。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有了“安全感”,就会没有思想顾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要善待学生的奇思妙想,甚至要学会欣赏教学中个别学生的“另类”行为和思维。遇到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机智,教师要勇敢的放弃自己的“专制”特权,切不可简单的说教、包办和代替。

教师的机智与幽默是师生互动的妙方,教师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是师生互动的底线,怠慢、嘲讽学生的“言”和“行”是课堂教学的大忌。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资源,创设有效互动的情境

众所周知,高中政治学科的知识由一定的概念、观点和原理构成,具有较强的概括性、理论性和抽象性,思想政治课教材处处弥漫着纲领性、政治性的条文式表述,给学生的感受不够亲切。如果教师只是就教材讲教材或就知识点本身教学,势必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也不会愿意参与互动。生动的思想政治课堂需要直面现实社会和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提高课堂实效。

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应该善于选取与课本知识点相关的素材,包括时事热点和社会生活热点问题、诗歌、漫画、寓言、成语和故事等,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等途径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去探索真理、感悟人生,从而达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的效果。如在讲“市场交易原则”时,我让学生模仿马季表演的《宇宙牌香烟》相声片段。诙谐幽默的相声,让学生们的笑声此起彼伏。在笑声中,同学们的互动水到渠成,很轻松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例如我在讲“国际关系”时,我选用了学生们普遍关心的利比亚政权更替和伊朗核问题等热点国际大事做为探究材料,引发了学生们的探究热情,在全班同学中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论辩赛。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对当前国际社会的各方关系及中国的外交政策均有了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要实现互动并不能难,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

三、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师生互动的层次

古人云:“前辈谓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里的“疑”就是疑问、问题。现代教育心理研究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能仅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疑问,暴露困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造成果的过程。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整合教材内与书本之外的教学资源,包括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问题,设计成与书本知识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领,学生才能形成一个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是互动生成的基础。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坚持“五性”:

一是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提问,应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易错易混易漏点提问,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注意收到实际效果。

二是思维性。所提问题要符合高中学生正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实际,既不能简单地让全体学生回答“是”或“否”,也不能让学生都抓耳挠腮、无从回答,要遵循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即提出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状态,通过积极探究,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跳一跳,能够得着苹果”。

三是概括性。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提问题不能过多、过碎,要进行整合、概括,要能够贯穿全课、统领全课。

四是趣味性。平淡无奇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堂教学设疑必须坚持知识性与兴趣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为此要在课本与学生的生活之间以课堂互动架设一座引领学生思考、体验、探究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的孕育中体悟,生成理论。

五是人文性。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设疑应彰显课堂的人文性,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经验、认识水平、认知能力及认知方式上的差异性,构建有梯度的知识结构分层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展的机会。因材施教,促进各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时间段的教学过程中都有收获;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利用、共享课堂教学资源,体现了教育公平;促成不同层次学生共同发展,践行“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合作探究,打造师生互动的平台

有什么样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传统教学的特点就是一讲到底,即使偶尔提出一两个问题,也只是是“戴着镣铐跳舞”。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则把教师“讲”变成了学生“做”;由“静静听”变成了“亲自动手”;由“循规守矩”变“自由思考”;由“个体劳动”变“合作协力”。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地进行参与。没有参与就没有互动,没有积极的参与就没有高效的互动。

教师要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上下工夫。要把师生互动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真正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比一比 ”、“写一写”、“演一演”、“说一说”、“辩一辩”及“评一评”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的互动就不成问题了。如在讲“价值规律的作用”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一些企业经营发展之路,学生从中领会到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这样就会轻易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的任务。通过参与、自主、互动的教学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的有效互动。

此外,激情,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良方妙药。试想,一个上课没有激情,对工作、对生活缺乏热情,不能激发自己,又怎么能去激发学生呢?课堂教学只有注入了教师生命的激情,才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激活学生的智慧,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甘甜。

成功地进行一堂思想政治课,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像品尝一杯醇香的美酒,聆听一首动听的音乐,观赏一部精彩大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用科学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打造出而有效的课堂。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