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学者学,为师者师

2012-07-13金刚

江苏教育 2012年16期
关键词:卷尺农村作文

金刚

人物小传:

曹延标,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乡下坊中心小学语文教师。从教以来,他扎根乡村,坚守杏坛,同时笔耕不辍,坚持以“儿童为本位”进行文学创作,先后出版《领奖台上的风波》等3本童话集,《留守同学》等70多篇作品入选《2000中国年度儿童文学》等年选或者被转载入集。先后获得连云港市文明市民、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晨光初露,微风吹拂,白杨树叶发出沙沙声响,寂静的乡间小路上,一位双鬓斑白、面带笑容的中年教师,步履匆匆地向学校走去。晚霞映天,百鸟回林,又重归寂静的小路上,只有白杨树那斜长的影子与他结伴而行。这条不宽的小道,他从未间断地走了26年。白杨树前前后后种了多少茬,没有多少人能记得清楚,但白杨树落土生根、发芽成材的精神影响了他,他的身影似乎也变得像白杨树那样挺拔伟岸。

正是凭着这股执著的韧劲,他成为“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他就是灌云县下坊中心小学曹延标老师。

咬定青山不放松——做一位扎根乡村的教师

曹延标1986年从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灌云县下坊中心小学任教。这些年来,为了农村的教育、农村的孩子,多次放弃到市区工作和改行的机会,扎根于乡村教育。

1993年,曹延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去市里开表彰会的时候,遇到了连云港市墟沟实验小学的何林左校长。当时,何林左校长看他年轻有为,就热情地向他抛来了橄榄枝,邀请他到墟沟实验小学工作:“曹老师,你看农村小学办学条件那么差,学生基础也不好,外出学习机会几乎为零,不利于个人发展,到我们市区学校来吧。”何校长的话不无道理,曹延标思虑再三,推心置腹地对何校长说:“正因为农村条件艰苦,所以许多优秀教师不愿到农村去,师资短缺,那些农村孩子离不开我。”曹延标第一次拒绝了外面的邀请。

1996年,灌云县委宣传部刘飚部长获悉曹延标具有写作才华,亲自点名他到宣传部办公室工作。不仅如此,刘部长还了解到他的妻子李霞在供销社已下岗待业在家,将李霞也安排了工作。到城里工作,别人托关系都进不去,这么好的机会不能失去,亲朋好友纷纷来劝他,面对这一次十分诱人的工作邀请,曹延标还是没有动心。妻子跟他赌气,当个“孩子王”能有什么出息?此时,一种坚如磐石的信念在他心里扎根,不能放弃乡村教育。他耐心地做起了妻子的思想工作:“李霞,我们在农村是苦了点,但我不是为了农村人的下一代不苦吗,请你支持我。”说罢拉起了她的手,妻子被他诚恳的话语打动了,决定留在农村和丈夫携手过着物质清贫但精神丰富的生活。

十多年前,江苏大地上刮起了一股私人办学风潮,很多有名望的老师都被江南的私人办学高薪挖走了,一时间被教育界称为“孔雀东南飞”现象。由于曹延标教书育人的事迹被《小学教学》、连云港电视台等多家刊物和新闻媒体报道,很多私人学校向他抛出了绣球,苏南一所实力雄厚的私人学校以丰厚的待遇邀他加盟。当时,他的工资很低,儿子正上初中,妻子待业在家,面对高额的报酬,曹延标还是没有答应,毅然留在了这方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留在了他倾注的农村教育事业上。

独向无人涉足处——做一位敢为人先的垦者

说到语文教学,绕不开作文教学。

同样,谈起曹延标的教学艺术,就不能不谈他的作文教学艺术。

1989年,曹延标教四年级语文,他看到一篇学生作文《中秋之夜》,像记流水账一样把中秋白天发生的事都写了出来,文章用了“13”个一会儿,详略不当,词语重复,曹延标当时很着急。如何摆脱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城里的老师都望而却步,而曹延标作为一个乡村小学教师,又怎敢踏进这个禁区呢?面对学生基础差,教学条件简陋等不利因素,曹延标苦苦思索了一段时间,勇敢地向作文教学改革迈出了第一步。

记得有一次,他正愁不知写什么作文题,邮递员给他送来了4本《百家作文指导》,并向他道歉,不慎弄丢了2本。4本书发给6个学生怎么发呢?此时,他忽然产生一种想法,为何不以发书为内容上一节作文课呢?主意已定,认真备课。

上课了,曹老师手拿着4本书走进教室,先表扬了班上最近出现的好人好事,重点表扬了先人后己的同学。接着向学生解释《百家作文指导》2本书丢失的原因,而后让订书的6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班长滕士兵主动提出把书让给别人,曹老师再问其他5个同学,大家都喜欢书,不想让。征求大家意见,大家说抽签,曹延标不赞同这个意见,叫他们重新考虑一下,并鼓励他们向滕士兵学习。组长尹环同学犹豫了一会儿,提出将书让给别人。曹老师把4本书发到另外4个同学的手中,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文题《让书》,接着曹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回忆刚才让书的经过,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接着让学生练习。其中,好几个同学写的《让书》发表在小学生刊物上,曹延标写的《作文教学一例》发表在《小学教学》1993年第6期上。

语文课本每单元后都安排课堂作文练习,五年级有一次作文训练是《记一次参观访问活动》。不少老师怕麻烦,按照例文指导学生写作,而曹延标却动了一番脑筋。正巧学校的陈列室装扮一新,顶棚对角拉起的细铁丝上挂满了彩带,四周摆放了各种展品,展品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泥塑、折纸、绘画、手抄报等。曹延标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观察,重点观赏一两件有特色的展品。曹延标与学生一起观、议、赞,学生不仅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而且有内容可写。郑红艳同学写的《我们学校的陈列室》就发表在《小学生读写报》上。

经过尝试,学生习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涌现了一大批小作家。最终,曹延标的第一个课题《观察、阅读与写作三结合教学研究》,被评为连云港市“八五”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此后,又有《小学生童话习作教学研究》等几个省市课题相继结题。

百花齐放春满园——做一位细心呵护的园丁

班主任工作比较复杂,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曹延标善于运用教育艺术,呵护孩子稚嫩的童心。

学校有一个木工房,曹延标叫几个学生把金师傅修好的桌子抬来。桌子刚抬到教室不久,金师傅来了,他说他的卷尺被抬桌子的学生偷走了。当时他就要过去搜身,曹延标及时制止了他。曹延标想,学生刚到教室,即使拿了卷尺,卷尺也一定会在学生身上,那么这个学生今后还能做人吗?于是,曹延标对金师傅说,这个问题,让我来解决。他走后,曹延标便给全班同学讲了一些真实的知错就改的故事。第二天,曹延标刚到学校,那个拿卷尺的孩子主动找到曹延标,向曹延标承认了错误,曹延标把卷尺还给了金师傅。有学生问他,卷尺是谁拿的。曹延标对学生说,是金师傅记错了地方,卷尺没有丢,就在木工房。

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曹延标写了一篇小说《卷尺》,参加“2006年教师节征文”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

一次习作练习《向你推荐一本书》,当他打开沈新兰同学的作文时吓了一跳。首先是题目——《向你推荐〈神能给你一切〉》。接着是文章的内容:“同学们,我向你们推荐一本关于生命的书,这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你怎么也不会猜到,这本书就是——《神能给你一切》。也许你会问,我为什么喜爱这本书?……”然后用了大量的篇幅讲了《神能给你一切》的内容。结尾这样写道:“老师,你想生活在天堂吗?你想让肉体少受痛苦吗?如果想,就去买这本书吧。请老师写出读我这篇文章的感受,下次写作文,我要把你的感受诉说给神。这不是迷信,老师,我非常欢迎你信神,我等着看你的感受。”曹延标把文章读了一遍。真是不知道该怎样评价这篇文章,文章该打什么等第。于是他决定找沈新兰谈话。沈新兰说:“我们一家都相信神,一次爸爸去田里播种,走之前没有向神祷告,神怪罪他,还未到田里,车歪了,种子化肥都倒在地上。爸爸急忙回家,向神祷告,后来就不再出现这样的事。”曹延标听后说:“农村土路,雨后车辙多,车倒在路上,属于正常现象。”沈新兰接着说:“我感冒时爸爸不让去医院,叫我在家硬挺着,说是神在惩罚我,让我在家祈祷神来保佑。”曹延标跟她解释:“感冒对于体质强的人可以扛过去,体质弱的人必须上医院,不及时看就会带出其他毛病,神是不会保佑你的。如果神能保佑你,为什么不让你每次考满分?”

之后,曹延标又送给她《未来科学家》、《中国少年儿童》等10多本书,帮助她走出迷惘,相信科学。

曹延标在做班主任期间,颜苏明、王勇两位同学被评为“全国好少年”,穆庭被评为“全国好儿童”。

春风化雨细无声——做一位童心永驻的作家

曹延标从1989年开始进行写作,数十年来笔耕不辍。一次,有位编辑约他写《农村小学生作文指导与训练》中的《写事》一章,正值酷暑,坐在家中就像在蒸笼一样,汗水直往下淌,而他却要完成25000字的稿子,对现在的他来说,10天就能完成,而当时花了他一个暑假的时间。那时写作条件特别艰苦,没有电脑,笔写,天热,两台电风扇同时启动,就是这样,稿纸还是被汗水湿透了,写了改,改后抄,再改,再抄,半天下来桌子上到处是橡皮灰。后来他按时完稿,得到了主编的高度肯定。在搞好教科研的同时,他还进行儿童文学创作。

1.寓教育于故事中。让少年儿童在故事中接受教育是曹延标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少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为了教育孩子,曹延标到记忆深处打捞那些沉睡的往事,把它写成故事,如《打牛草》、《挖野菜》等,让学生感受到上辈人童年生活的艰辛。课间有的调皮孩子在桌凳上到处乱跑,踩坏了桌凳,批评他,竟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曹延标不禁想起自己童年时所用的课桌:两头是用砖块垒起来的,中间搭上的是一块长木板。到了五年级时,方才用学校提供的整套课桌凳,但都是泥做的,有的同学不小心碰坏了,从家中带来的凳子不是太高就是太矮,最后只能跪着听课。于是曹延标创作了《跪着听课的孩子》这篇小说,发表在《小学生导读》上。不久,安徽黄山、甘肃铁李川等地的许多小读者给他来信谈读后感想和收获。

2.寓知识于趣味中。曹延标写作不单是为了教育学生,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始工作时,面对那些淳朴可爱的乡村孩子,他恨不得把所学的知识全部传授给他们。可事与愿违,面对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有的孩子厌学。于是,他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乐学。曹延标创作了许多语文知识童话和科普童话,幽默风趣,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如《领奖台上的风波》、《没有耳朵的听众》、《神奇的舌头》等,让学生在童话中知道了“蛾”与“蝶”的区别,昆虫的一些听觉器官,动物形形色色的舌头。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他创作了科幻童话《海底人》、《太空奇遇记》等,让学生在这些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里,思绪任意驰骋。

3.寓感动于真实中。直面现实,直面少年儿童的现实生存状态,紧贴中国土地,这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重要传统。曹延标在创作中注意“不务胜人,而务感人”的风格,用情感来打动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曾指出,现今的中国儿童文学已经够快乐的了,这时不仅需要快乐,还需要感动,感动是最重要的。《女孩新海》采用纪实的手法,叙述了一位品学兼优的超龄农村女孩差点辍学的故事。新海父母重男轻女,她16岁才念五年级,因家中盖楼房缺钱,母亲便要新海退学,后来由于奶奶的干预才又背起了书包。作品中女孩新海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上学的期待,对于想通过跳级尽早迈入同龄人队伍的心愿让人感动,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曹延标坚持以“儿童为本位”进行创作,用少年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少年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少年儿童的心灵去感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绚丽多姿的儿童文学世界。

有人说,乡村是寂寞的,乡村教育是单调的。然而,有了像曹延标这样的坚守者,乡村教育就变得五彩斑斓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乡下坊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卷尺农村作文
为大树量身商
钢卷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报告
带铅笔芯的卷尺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带显示器的卷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