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视域下移动教育管理探析——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
2012-07-12刘毓
刘 毓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它不但关系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塑造,还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目标,关系到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而这便直接指向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初衷[1]。在当今社会,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速度极快,两者合为一体的结果便是手机媒体的使用者能够极其便捷地获得丰富的信息,并将自身的信息传递给他人。这一事实的出现,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大学生由于手机媒体的出现,其内心世界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这一变化于其自身和他人都是难以第一时间察觉的;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手机媒体的介入程度明显落后于学生群体,这种“追赶式”教育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2]。因此,有必要对手机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解释,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措施。此外,在信息技术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双重影响下,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模式、个人获取信息的方式、个人融入社会的形式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手机媒体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工具,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基于手机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移动教育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首先对手机媒体能够应用于移动教育领域的功能和服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然后对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讨论,最后从多个不同的视角给出了手机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途径和方法。希望通过本文,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可供借鉴的管理信息,更好地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服务。
一、能够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机媒体功能解析
(一)短消息功能
在2G手机时代,手机媒体的短信息功能在思想政治移动教育中应用较为广泛,以此建立的手机短信应用平台能够辅助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并使这一过程更加高效[3]。在这一平台之上,教师可以即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和发布相关的信息,学生也可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地答复,实现有如课堂教学的效果;此外,通过这一平台,还能完成以下工作: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就业情况等进行即时地监督和关注,学生对考试成绩等值得关注的信息进行及时地查询等[4]。如此一来,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就变得更加紧密,时间、地点和位置的约束将大大减轻,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具有极为深远的积极意义。
(二)W A P功能
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WAP思想政治教育站点的建设是其中的又一个重要的命题[5]。从技术的角度讲,WAP思想政治教育站点的优势十分明显,它不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积极性,还能通过“手机+互联网”模式,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学习行为如序有效地进行。此外,在3G时代,在智能手机软件和优秀的WAP站点的支持下,在线和离线的学习便能够顺利地实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6]。
(三)软件应用功能
在手机从3G向4G跨越的关键时期,应用于手机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软件(包括游戏)接连出现。这些软件中包含着大量的(或者一定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类的信息,大学生在应用这些软件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得该领域的关键知识,即使是在相关的手机游戏(联网游戏)中,也能够在娱乐的同时,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深化自身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7-9]。当然,现行的基于手机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软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距离教育工作者制定的教育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手机软件开发商等利益相关者的深度合作,开发出具有更多应用价值的作品。
二、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全面地反映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于2012年3—4月,通过网易、新浪和腾讯三个主流网络媒体的微博,发起了有关这一命题的网络问卷,问卷中的“微主题”共2个,它们分别是:“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是什么?”“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哪些挑战?”在每个问题中都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职业(在校大学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或者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回复4301条,在对回复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后,本课题组继续走访了河南省四类10所高校,对当地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管理者们,针对同样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走访,然后将走访的结果与网络调查的结果进行比对和综合,得出了如下的调查结论。
(一)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通过调查发现(表1,图1),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是多方面的,具有极强的积极作用,它们分别是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调动了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师生互动等。其中,有30.5%的大学生群体认为手机媒体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占比最高;有35.3%的教学管理者们认为手机媒体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占比最高,其次是“增强思政教育实效”,占比22.1%;在上述的四个选项中,思想政治教师给出的选择基本无异,占比在21.3%—26.9%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另外,虽然不同群体对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彼此的差别并不是很大,这主要是各自所处的位置和层面不同造成的。
表1 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图1 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锥形图
在对上述结果追究原因时发现,手机媒体能够使教师挖掘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大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选择和浏览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这一群体[10]。
此外,手机媒体独特的多媒体特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和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基于手机媒体短信、邮件以及QQ功能等,使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得到了扩展,缩短了他们与社会的距离,加速和优化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手机媒体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积极的一面,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表2,图2),这一关键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影响也是同样存在的,手机媒体这样一把双刃剑横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间,需要对其进行仔细地权衡和因势利导,才能真正发挥其促进人才培养的作用。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们是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加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使部分大学生放松了学习、荒废了学业。具体表现在:大学生群体中有32.7%认为手机媒体的出现消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27.9%的大学生认为手机媒体使部分学生荒废了学业,而只有14.2%的大学生认为手机媒体扭曲了他们的价值观念,这一项目的占比在教师群体和教学管理者群体中则分别为20.6%和22.2%,分别高出学生群体6.4和8个百分点,同时,在“影响道德认知”项目上也存在几乎同样的差别。
表2 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在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时发现,由于手机媒体的出现,一些落后的、腐朽的甚至愚昧的思想和文化,通过手机媒体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腐蚀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1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同时,由于手机媒体的便携性、隐秘性和娱乐性特征,部分学生长时间沉迷其中,学业就此荒废。
图2 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锥形图
三、手机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要想在挑战和机遇之间寻找到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平衡点,在对这一现象进行仔细研究的同时,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作出努力,它们是:(1)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对手机媒体的合理使用进行宣传,使大学生能够对这一媒体的真实面目和实际用途有全面的了解和判断,使其在这一群体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2)从技术的层面,辩证地认识手机媒体的成就和社会功效,在对其优势进行利用的同时,要时刻顾及其“威胁”的方面,在技术上进行改进或“变道”,严格限制低级、庸俗的通信和服务,简化手机功能,屏蔽不良信息;(3)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向学生发布手机的使用规范和手机媒体信息防范要领,并与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一起商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等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4)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应考虑以手机媒体为依托,有机结合手机媒体文化、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以此来丰富和拓展校园文化的内涵,促进高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束语
作为个人随身携带的信息系统,手机媒体正以一种全新的文化生产样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尤其是在3G时代和即将到来的4G时代,手机媒体将逐渐成为手机、MP3/MP4/MP5、照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网络的聚合体(至少是部分功能),这样一个拥有数家功能的媒体将会怎样地影响到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避开这一关键的媒体,既然避无所避,那只有正面对待,发掘和发挥手机媒体的特点,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1]万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张迪良,汪韬阳.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由手机文化引起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5):66—68.
[3]杨长春.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文体作用的发挥[J].贵州社会科学,2005,(4):80—82.
[4]Armstrong,L.,Phillips,J.G.,&Sailing,L.L.Potential dtermi⁃nants of heavier internet usa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Computer Studies,2000,(53):53—73.
[5]唐金楠.手机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67—69.
[6]徐晓鹃,黄基鑫.运用校园手机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34—35.
[7]张玉鹏,孟跃.手机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5):83—84.
[8]史锴鹏.论网络时代下我国面临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S1):186—190.
[9]旭昕.手机在移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5):83—84.
[10]张维香.手机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4—55.
[11]徐兴,赵芸.手机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12):80—83.